概況
南張羌鎮位於溫縣縣城東3千米。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2005年)。轄南張羌、北張羌、常店、馬莊、大渠河、北渠河、南渠河、朱溝、段溝、陸莊、衛溝、楊溝、冉溝、徐溝、朱家莊15個行政村。新(鄉)洛(陽)公路過境。
[郵編]454864 [代碼]410825107:~201 南張羌村 ~202 北張羌村 ~203 常店村 ~204 馬莊村 ~205 大渠河村 ~206 北渠河村 ~207 南渠河村 ~208 朱溝村 ~209 段溝村 ~210 陸莊村 ~211 衛溝村 ~212 楊溝村 ~213 冉溝村 ~214 徐溝村 ~215 朱家莊村
沿革
因鎮政府駐地在南張羌,故稱南張羌鎮。相傳,東周晉國有一官居大夫的武將,名“張羌”殞命於溫,被晉君封葬於此,修張羌冢。南、北張羌村由此產生。清初稱太平鄉;清宣統元年為東區;1930年稱二區;1945年改為三區;1958年屬趙堡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南張羌公社;1983年11月改南張羌鄉;1999年12月撤鄉建鎮。1997年,面積28.5平方千米,人口2.7萬,漭河穿境,轄南張羌、北張羌、常店、馬莊、大渠河、南渠河、北渠河、朱溝、段溝、陸莊、衛溝、楊溝、冉溝、徐溝、朱家莊15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南張羌鎮位於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3公里,東臨趙堡鎮,西接溫泉鎮,北與北冷鄉接壤,南到黃河。
發展歷史
因鎮政府駐地在南張羌,故稱南張羌鎮。相傳,東周晉國有一官居大夫的武將,名“張羌”殞命於溫,被晉君封葬於此,修張羌冢。南、北張羌村由此產生。清初稱太平鄉;清宣統元年為東區;1930年稱二區;1945年改為三區;1958年屬趙堡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南張羌公社;1983年11月改南張羌鄉;1999年12月撤鄉建鎮成立南張羌鎮。
經濟情況
多年來,南張羌鎮堅持走工業強鎮之路。全鎮目前擁有各類工業企業835家,其中限額以上l9家,限額以下82家,個體工業728戶,初步形成了以鑄造、製鞋、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產品暢銷江、浙、滬等27個省、市。自治區,尤以鑄造、製鞋業最具特色,年產各類鑄鐵、鑄鋼、精密鑄件10萬噸,各類高中低檔,門類齊全的皮鞋、勞保鞋、涼鞋、棉拖鞋、沙灘拖鞋突破2000萬雙,特別是勞保鞋出口北美、歐洲、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鎮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產業支撐。
資源情況
南張羌鎮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是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主產區,適宜種植棉花、油料、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以盛產山藥、地黃、牛膝、菊花“四大懷藥"而享譽海內外。初步形成的6000畝懷藥GAP種植基地,6000畝工業原料林基地、6000畝優質小麥種子基地和6000頭(只)牛羊養殖基地,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灘區國有1.2萬畝非耕地,為工業發展儲備了豐厚的土地資源,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蓬勃發展的鄉鎮、村辦集體企業到現在遍地開花的民營經濟,幾十年工業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熟練工人和企業管理人員,為工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
周邊環境
優越的發展環境,有線電視入戶得到普及,柏油路、水泥路實現了村村通;村村建立了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建立了“四有一落實”衛生長效機制;國家實施的中部崛起戰略和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建設,為張羌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通過出台“三零”土地政策、廉價供電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投資優惠政策以及“效能革命”的開展,不斷提高政府服務職能,發展軟環境,著力打造“誠信張羌”,全力創建“平安張羌”,在全鎮形成了“親商、安商、尊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新思路帶來新發展
在人們歡度新春佳節之時,溫縣
南張羌鎮的民眾卻在鑄造廠、鞋廠忙著生產。他們告訴記者,企業生產能有好的轉機,除了市場轉暖等因素外,還與鎮裡制定的扶持引導政策有關。
該鎮黨委書記鄭開樂說,該鎮按照“穩住鑄造業,提升製鞋業,發展新產業”的新思路,在堅持抓好鑄造業起穩回升和製鞋業上檔升級的同時,以高、大、新項目為重點,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保持了全鎮工業的平穩發展。
南張羌鎮鼓勵企業抓住機遇,在危機中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引導鑄造企業抓住原料價格下跌的“機遇”,更新設備新上廠房,如鳳凰公司新上數控工具機2台;鼓勵企業貸款,目前該鎮5家鑄造廠都有貸款,開始嘗試負債經營的模式;引導鳳凰鑄業、溫縣鑄造延伸產業層次,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鑄件附加值。目前,鳳凰鑄業公司新上了工具機深加工項目,鑄造廠基本完成了由黏土砂到樹脂砂的工藝革新。
南張羌鎮按照“占領批發市場、鞏固適用人群”的指導思想,著眼經濟實用鞋產業的提升與擴張。一是大力提升庭院經濟,探索出“庭院——小工廠——大工廠”的規模擴張之路,庭院變小工廠15家,新上吹氣鞋機125台,新擴張四季生產的千層底布鞋廠2家。二是拉長產業鏈條。夏季主打產品組裝鞋,冬季主打產品吹氣二棉,通過產品更新換代,產業分工明顯細化,新上複合布廠18家、繡花機100餘台、提花機30餘台、幫帶機30餘台,新上彩印廠2家、人造毛廠2家、物流公司1家,再加上已進駐該鎮的模具維修、化工原料、縫紉機維修站等,全鎮製鞋產業進一步拉長,與紙箱、鞋花、物流、運輸形成了產業鏈。三是品牌意識、上檔升級意識明顯增強,東方二廠已生產聚氨酯鞋,東方、七星等廠已開始註冊新的商標。
求實創新的思路,再加上幹部民眾兢兢業業地工作,南張羌鎮2009年碩果頗豐:該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18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01%;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25億元,占年度目標的9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5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02.5%。
溫縣南張羌鞋廠100多家,要以發展鞋業為突破口。
出現“用工荒”
2006年,南張羌鞋業從衰敗中再次崛起,發展速度驚人,由過去的10家鞋企發展到有規模鞋企30多家,製鞋作坊由十幾家發展到500多家,全鎮出現了7個製鞋專業村,去年該鎮生產經濟適用鞋1.3億雙,今年又上升到1.6億雙,產量占全縣鞋業的2/3,占全國市場的1/5。
南張羌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女工為主,從壓膜到縫紉等工序,用工量很大,全鎮有70%的農村勞動力從事鞋業生產,因其產品質好價廉,連年產銷兩旺,不出家門產品便銷售一空,使農民大幅增收,鎮經濟飛速發展,去年全鎮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已達7000元以上。
南張羌鞋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本鎮農村已無工可招,本地人在企業中大都是管理人員,全鎮招收外地農民工已達1.2萬人,但仍然不能滿足用工需求,目前缺口工人5000多人。
在南張羌,一名女工在鞋企工作八小時,最低工資是1500元,一名縫紉工不用到廠上班,在家縫紉,每月可賺2500元以上。目前,南張羌鞋業用工已輻射周邊20多個村、5個鄉鎮、4個縣市。
為吸引周邊縣市農民來南張羌打工,各個鞋企都購買了大轎車接送外地工人。現在,全鎮鞋企接送外地工人上下班的大轎車已有50多輛,為招收工人,有的鞋企增加福利,有的提高工資,競爭很是激烈。
12月9日,七星鞋廠經理周衛星告訴記者,因招不來工人,廠里的5條生產線只開動了3條,有兩條生產線已閒置兩年了。目前,全鎮有18條直接生產線因招不來工人無法啟動。
南張羌鎮黨委書記鄭開樂介紹,南張羌鎮生產的經濟適用鞋在市場上銷售火爆,全鎮有20多家鞋企要求擴大生產規模,有100多個製鞋作坊要求搬出庭院辦廠,只因招工難放慢了發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