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張社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下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南張社區位於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4公里處,北靠株洲路,東臨鄭張村,南與張村河南村隔河(張村河)相望。南張村現有村民196戶,561人,有王、李、張、亢等姓氏,其中王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63%。原有耕地500餘畝,由於國家大量開發徵用,現僅剩29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張社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
  • 人口數量:561人
  • 收入:976萬元
社區簡介,經濟狀況,地圖信息,

社區簡介

相傳王氏祖王子奎攜妻辛氏於明朝永樂年間由雲南大槐樹遷至即墨郭村,後遷此地。因村東與鄭張村有一溝之隔,即按地理位置命名為溝西村,後更名為南張村。建國後,南張村通過土地改革,與其他張村一起組建成立了張村鄉政府,隸屬嶗山郊區人民政府,並將張村的100餘畝地劃歸南張村,1957年成立了“旭光高級合作社”。1962年又依自然村劃成七個生產大隊(張村、西張村、東張村、文張村、鄭張村、南張村、河南村),即人們常說的“七張村”。1964年西張村、東張村合併到張村,至此剩下五個“張村”,南張村便是其中之一。

經濟狀況

南張村村民祖祖輩輩過著典型的農耕生活。該村有三分之二的土地為丘陵和山地,村民們根據地形種植果樹,主要有蘋果、桃、梨等;平坦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
1968年村里打大口井一眼,鋪設管道200餘米;1972年又修建水庫一座,引水上山,基本實現了旱澇保收。南張村很早就有人開粉坊,加工冬粉的技術遠近聞名。農閒季節多外出做小生意,維持生計。
20世紀70年代,村里組織部分瓦工、木工外出到青島市內“搞副業”。改革開放後,村里成立了建築公司,承建一些大型工程;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起來,有的開商店,有的搞運輸,有的從事飼養業,多種經營給村民們帶來了實惠。特別是村里籌集資金建起了電纜廠等13家集體企業,使集體經濟迅速壯大。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976萬元,人均收入6172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南張村的村莊建設和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村里投資對村中街道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投資100餘萬元,建成兩個變電室,使村民生活用電和企業用電得到保障。投資500餘萬元建起了4600餘平方米的六層辦公大樓。投資建成專用機井一座,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村里每年還拿出一定資金支持張村國小和張村中學(現嶗山第四中學)。
2001年投資400餘萬元,建起居民樓兩座,解決了70餘戶村民的住房問題。同年又為村民辦理了農工商社會養老保險,解決了老年人的後顧之憂。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29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韓等18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地圖信息

地址:新博路108號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