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經濟發展,基礎建設,名優特產,人口數據,
經濟發展
南師鄉域內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形成了一批有基礎、有影響的農業骨幹產業。1、籠養雞養殖產業。主要分布在朱家、三高、南馬等村,目前全鄉存欄146120隻,養殖戶76戶,其中千隻以上大戶20戶,年產鮮蛋達2100多噸,不僅滿足當地消費的需要,而且遠銷省外。養雞產業穩定的收入已吸引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未來三年該鄉的籠養雞存欄將突破20萬隻大關。2、生豬養殖產業。該鄉土地寬廣,糧飼充足,為生豬養殖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全鄉生豬年出欄穩定在12萬頭以上,效益好的年份生豬出欄達20萬頭以上。養豬重點村為三高、北焦、甘泉等村,配套建設有2個生豬屠宰廠,年屠宰販運生豬達16萬多頭。3、中藥材種植產業。該鄉民眾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栽培中藥材,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現形成以生地、丹參為主栽品種,以板蘭根、水飛薊、決明子為輔助品種的種植結構,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畝左右,藥價高漲的年份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現該鄉街道有中藥材收購門店8家,為當地藥農長期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有力的促進當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南師鄉屬於一個傳統的農業型鄉鎮,截止二00三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00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99.6元。
基礎建設
南師鄉素以政通人和,人傑地靈,交通方便,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而聞名於渭北,108國道,渭清路省道溝通了南師與全國各地的廣泛聯繫,焦吳,郝吳,焦春,姜扁等六條鄉辦油路,構成了 南師鄉方便、快捷的交通優勢。
名優特產
南師鄉是一個農業型鄉。支撐全鄉經濟的主導產業主要依靠糧棉生產,農村實行改革開放以後, 南師鄉依據形勢和政策的需要,不斷調整和最佳化全鄉產業結構,堅持走“增投資,穩糧棉。興林牧,優環境。促招商,調結構。”的發展路子。到目前,支撐全鄉經濟發展的優質棉、籠養雞、生豬、秦川牛、蘋果、酥梨、長毛兔等各大產業已顯雛形,至2003年底全鄉優質棉面積已達到14100多畝,中藥材已達1500多畝,籠養雞存欄已達10萬多隻,秦川牛640多頭,蘋果3200畝,酥梨4100畝。農業經濟收入已占到全鄉工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其中以長毛兔在全鄉發展最具典型,已發展成為南師鄉的一大名優產品。
長毛兔
從六十年代初, 南師鄉民眾就零散的飼養毛用安哥拉兔,一九七八年, 南師鄉板西村板西組鄒萬安,攀金煥,石景泉飼養30多隻。
一九八二年兔毛價格大副度上漲,由原來每斤18—19元上漲到每斤70元,養兔效益提高。民眾飼養長毛兔的熱情空前高漲,以板西組為中心的養兔業逐漸發展起來,板西組當時共有97戶,飼養長毛兔在20隻以上的戶就達72戶,鄒萬安的兔群也發展百隻以上,板西組的養兔數量發展到2000多隻,養兔在 南師鄉以及周圍的孝義、交斜、故市、吝店等鄉鎮逐漸發展起來。一九八三年, 南師鄉毛用安哥位兔已發展到5000多隻,出現了飼養長毛兔的鼎盛時期,一九八八年後半年,兔毛價格出現回落,為順應時勢,解決養兔戶的賣毛難問題,板西村12名養兔戶給鄒萬安建議,成立養兔協會,鄒萬安積極採納民眾的建議,及時同市、縣、鄉三級政府聯繫,得到了市科協的支持,於一九八九年五月初成立了渭南市良種兔示範基地,並在村中間立了石碑。
渭南市養兔協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了兔病防治、良種引進、兔毛銷售等項服務,服務涉及到渭北各鄉鎮和塬區三官廟鄉。一九九五年,協會給三官廟鄉支援種兔1600餘只,組織發放協會自己組織編寫的《養兔知識問答》一萬於冊,從上海、山東等地引進巨型長毛兔,聯繫山東、安徽、河南等地客商,較好地解決了兔毛的銷售問題。
一九九五年以來,兔毛價格下滑,養兔業發展受到了影響,出現了“低谷”。
目前,全鄉長毛兔飼養量已不足千隻,數量雖然出現了下降趨勢,但民眾飼養長毛兔的熱情依然存在,隨著兔毛價格的回升一個新的養兔熱將在 南師鄉興起。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1489 |
男 | 10818 |
女 | 10671 |
家庭戶戶數 | 563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1448 |
家庭戶男 | 10799 |
家庭戶女 | 10649 |
0-14歲(總) | 5532 |
0-14歲男 | 2914 |
0-14歲女 | 2618 |
15-64歲(總) | 14485 |
15-64歲男 | 7271 |
15-64歲女 | 7214 |
65歲及以上(總) | 1472 |
65歲及以上男 | 633 |
65歲及以上女 | 83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0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