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米

南川米

南川米,重慶市南川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南川區境內山嶺縱橫,河谷幽深,地形呈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北部系平行嶺谷區,南部屬婁山褶皺地帶。土壤pH值4.5-6.5,富含N、P、K等多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適宜種植水稻。南川米傳說曾為皇帝貢品。南川米,米粒油浸,心腹白較少,經蒸煮後米飯滋潤,清香味濃。南川米產品膠稠度80-100毫米,直鏈澱粉為15-22%,蛋白質含量達到7%以上。

2009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南川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川米
  • 產地名稱:重慶市南川區
  • 品質特點:腹白較少,清香味濃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09年第1267號
  • 批准時間:2009年9月14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南川米,米粒油浸,心腹白較少,經蒸煮後米飯滋潤,清香味濃。南川米產品膠稠度80-100毫米,直鏈澱粉為15-22%,蛋白質含量達到7%以上。
南川米南川米

藥用價值

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潤肺、健脾和胃、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乾燥等不適。
南川米南川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南川區境內山嶺縱橫,河谷幽深,地形呈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北部系平行嶺谷區,南部屬婁山褶皺地帶。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晝夜溫差大。水稻生產土壤為沙溪廟組、蓬萊鎮組及綏家河組等成土母質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和礦質黃泥土,土壤pH值4.5-6.5,富含N、P、K等多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宜種作物面廣。
南川米南川米

水文情況

南川區全區水域面積6.7萬畝,其中河流4萬畝,水庫1.4萬畝,坑塘0.01萬畝,溝渠1.8萬畝,堤壩水工建築0.2萬畝。境內江河縱橫,有大小河流58條。塘庫和江河能滿足水稻用水需要。且水稻用水水質於2006年按綠色食品水稻用水質量標準通過檢測,水質良好,無影響水質的其他因素。

氣候情況

南川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6℃,年最高溫度39.8℃,最低溫度3℃;年降雨量1185毫米,雨量充沛;年日照1279小時;全年無霜期320天。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47%。

歷史淵源

南川米傳說曾為皇帝貢品。
20世紀90年代始,重慶市南川區進行了優質稻示範種植。
2010年,重慶市南川區成立水稻專業合作社。
南川米南川米

生產情況

2005年底,南川區稻種植面積為22萬畝,其中:高檔優質稻5萬畝,中檔優質稻17萬畝;優質稻穀總產量10萬噸,年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
2008年底,南川米生產區域已遍及34個鄉鎮,種植面積40萬畝,常年產量16萬多噸,南川米加工企業2家,均為綠色食品企業,有6個大米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
截至2018年底,南川區優質稻基地面積達32萬畝,優質精品稻米基地達1.7萬畝。
南川米南川米

產品榮譽

2004年,“南川米”通過優質米產品質量認證。
2005年,“南川米”獲得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註冊認可。
2009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南川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7年,“南川米”獲重慶十大區域公用品牌。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川米”產地主要分布在東經106°54′-107°27′,北緯28°46′-29°30′,東起南川區的魚泉鄉、水江鎮、騎龍鄉;南接合溪鎮、古花鄉、大有鎮、慶元鄉、頭渡鎮、金山鎮、德隆鄉;西臨神童鎮、石蓮鄉、南平鎮、興隆鎮、大觀鎮,北到太平場鎮、乾豐鄉、石溪鄉、冷水關鄉、民主鄉及南川中心地域的東城街道辦事處、南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木涼鎮白沙鎮土溪鄉河圖鄉石牆鎮中橋鄉鐵村鄉鳴玉鎮峰岩鄉福壽鄉、三泉鎮的三十四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為全區統一生態環境條件下的40萬畝“南川米”生產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南川米”產地選擇在生態環境條件良好的重慶市南川區境內。其生產技術規程按南川優質稻地方標準執行。根據南川優質稻地方標準制定此生產技術規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品質好,耐肥抗倒,分櫱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較高,抗病性較強的優質雜交稻種和高檔優質常規稻品種。如雜交優質稻品種:豐優香占、Q優1號、2號等;常規高檔優質稻品種:小粒粘、勝泰1號等。
產量及群體質量指標如下:
產量指標:雜交稻公頃產量7500千克(畝產500千克)以上,常規稻公頃產量6000千克(畝產400千克)以上。
a、產量構成因素。要實現預計的產量目標和品質要求,要求產量結構達到表1要求。
產量構成因素表667平方米(1畝)(表一)
類型
有效穗數(萬)
每穗總粒(粒)
結實率(%)
千粒重(克)
理論產量(千克)
雜交稻
15±2
140±20
88±5
28±1
525±25
常規稻
17±2
110±20
85±5
27±1
425±25
b、群體動態指標。要達到預定產量結構和產量指標,要按表2要求進行群體質量控制栽培。
群體動態指標表667平方米(畝)(表二)
類型
株高(厘米)
生育
期(天)
主莖總葉(葉)
畝栽窩數(萬)
基本苗(萬)
達到預定有效穗葉齡
最高苗(萬)
抽穗期葉面積指數
成熟期綠葉數
雜交稻
110±10
160±5
17±1
1.5±0.2
2.5±0.5
10.5±0.5
25±3
7.0±0.5
3.5±0.5
常規稻
100±10
155±5
16±1
1.8±0.2
4.0±0.5
10.0±0.5
27±3
7.0±0.5
3.5±0.5
(3)生產過程管理:
①育苗技術
a、育苗方式。選擇地膜濕潤育秧。
b、壯秧指標。無論採用何種育秧方式,均應達到表3要求的壯秧指標。
濕潤育秧方式壯秧指標(表三)
育苗
方式
秧(天)
葉齡(葉)
苗高
(厘米)
單株莖基寬(厘米)
單株根數(條)
分株率(%)
百株鮮重(克)
綠葉數
(葉)
濕潤
育秧
40±5
5.5±5
20±3
0.5±0.1
10±3
90
40±5
4.0±5
c、育秧材料及苗床準備
採取濕潤秧田地膜育秧。
地膜:每667平方米備規格為200厘米幅寬的地膜25-30米。
播種前搞好秧田整理,施足秧田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定量尿素。
種子:每667平方米稻田備優質雜交稻種子1-1.25公斤,優質常規稻種子2公斤。種子符合國家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GB4404.1-1996)。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在曬種、選種的基礎上進行消毒處理。
d、播種:平均溫度穩定通過攝氏10度時開始播種濕潤秧田育秧,海拔600米以上地區一般在3月15日左右開始播種,3月20日左右播完;具體播期視當地氣侯、耕製品種等綜合因素確定。撒播實行以廂定種均勻播撒。
e、苗床管理:播種至出苗前蓋嚴地膜,膜內溫度控制在35℃以內;一葉期控制在25℃左右,二葉期溫度控制在20℃左右,晴天白天揭膜煉苗,晚上蓋膜。揭膜煉苗應先揭開兩頭、次揭一邊、最後全揭。煉苗期間如遇低溫寒潮天氣應覆蓋地膜保溫。
②栽插(拋栽)
整地:上水、翻耕,用水田耙或人工整平。做到肥足(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速效與遲效搭配)、田平(田面高低不過寸)、泥熟、水淺(寸水不露泥),無殘茬,保持渾水栽秧。
栽插期與密度:及早整地,4月下旬秧苗達到4-5葉時開始栽秧,5月初栽秧結束。每畝大田栽1.2-2.0萬窩穴(雜交稻、大穗型品種、肥力中偏上的田塊和拋秧偏稀,常規稻、穗數型品種、肥力中偏下的田塊和手栽秧偏密),基本苗雜交稻2-3萬,常規稻4-5萬。
手工栽插:栽插方法四種,一是等距正方形,有利於分櫱的發生和成長,但封行早,容易惡化株間光照條件。二是寬行窄株的長方形或寬窄行條栽。三是寬窄行相間的並列方式。四是埂式或廂式半旱式栽培。後三種方式有助於改善田間後期通風透光條件,土質好、施肥足有助於奪高產。半旱式栽培還有助蓄水抗旱和防止座蔸下澇。但後三種方式操作不太方便。插秧的質量標準是:插得淺,行株距直,每窩栽插苗數勻,秧苗不飄、不浮,少植傷。
③施肥管理
水稻移栽前畝施農家肥(豬牛糞便)1000公斤,沃津牌水稻專用BB肥15公斤,混合撒施。移栽返青後約10天,畝用尿素3公斤作分櫱肥促苗。以後根據情況進行田間管理。
④除草、病蟲防治
物理防治
採用人工捕殺。螟蟲可採取摘卵塊、拔枯心苗;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稻蝗、赤斑黑沫蟬等害蟲可以採取人工撲殺的方式進行撲殺,減輕危害減少施藥。
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或性激素誘殺等.在示範區採用佳多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採用人工薅鋤或拔除雜草,同時拔除病蟲為害植株。如稗草、玉米大螟蟲株、水稻惡苗病株。
生物防治
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維護天敵種群多樣性。通過田坎增種玉米、豆科等農作物,結合農事活動,為青蛙蜘蛛、寄生蜂等天敵提供棲息放遷移條件,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充分發揮天敵的控害作用。
優先使用推廣生物農藥,如井崗黴素等。
養鴨。在水稻苗返青後至孕穗期,田中水深以3-5厘米為宜,以放羽小鴨,以0.5千克/只重鴨子為宜。穗期不放大鴨下田。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雜草和水稻基部蟲害。
養魚。稻田養魚要加高厚田埂,防漏水、防洪、防魚逃失;大田塊挖“+”字或“#”字溝,宜放鯉魚、草魚、羅非魚混養,以立夏至小滿投放為宜,可有效抑制水稻基部蟲害、雜草和紋枯病。
化學防治
根據病蟲測報,重點防治稻紋枯病、稻瘟病和稻飛虱等病蟲害。
稻紋枯病:畝用20%井岡黴素5克在移栽後20天兌水60公斤噴施。
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畝用75%三環唑20克兌水60公斤噴施。
稻飛虱:根據測報,在病蟲發生時期畝用吡蟲啉1克兌水60公斤噴施。
病蟲的防治(表四)
農藥名稱
劑型規格
防治對象
使用方法
使用量
使用次數
井崗黴素
20%粉劑
水稻紋枯病
噴霧
5克/畝
1
吡蟲啉
8克/袋、10%可濕性粉劑
水稻飛虱
噴霧
1克/畝
1
三環唑
75%可濕性劑
稻瘟病
噴霧
20克/畝
1
肥料使用情況(表五)
肥料名稱
類型
使用量
使用次數
使用方法
沃津牌水稻專用BB肥
復混肥
15-20千克/畝
1
撒施
瀘州尿素
化肥
3千克/畝
1
撒施
有機肥
牲畜糞便
1000千克/畝
1
腐熟撒施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為了保證南川優質稻米質不受影響,“南川米”產品原料在稻穀黃熟期時選晴天氣收割。提倡採用機械收割,減少落粒損失。採用曬席陰乾,或採用機械化低溫烘乾,防止在水泥地上暴曬。入倉三個月後加工上市。貯藏期間應翻曬1-2次。
(5)生產記錄要求。“南川米”在原料生產和加工方面,按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要求,做到了從品種、育秧、栽插、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穫、加工、倉儲、質檢、銷售等方面的各項記錄。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南川米”生產、加工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食品稻米標準》NY5115-2008和《綠色食品大米》NY/T419-2006。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南川米”主要包括南川區兩個優質稻加工載體-南川區糧油購銷公司和南川區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所生產加工的“金佛山牌”金佛山貢米、金佛山口優米、金佛山油米;“冬水田牌”大觀米、冬水田油米;“油沙牌”小油沙米等6個綠色食品大米和2個有機食品大米,3個無公害大米。包裝上按生產企業名稱,註明生產企業、QS、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有機食品標誌、南川米標識、生產日期、生產批號、保質期等。無公害大米、綠色食品大米和有機食品大米嚴格實行平行生產分離生產方式,不同倉儲、不同加工時間、不同運輸方式等。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標有“南川米”字樣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組合標註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