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侯書院

南嶽書院一般指本詞條

原名南嶽書院,原址近南嶽鬧市。唐元和(公元806--820年)至長慶(公元821—824年)間,隨州刺史李繁創建,用以紀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鴻儒胡安國父子來岳,於此書院講授《春秋》之學。嗣後南宋許多理學家都來此講學。講讀之風,極盛一時,湖湘學派實發祥於斯。宋寶慶(公元1225—1227年)年間,書院遷建集賢峰下,更名為鄴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鄴侯書院
  • 原名:南嶽書院
  • 創建人:李繁
  • 建造時間:公元806—824年
簡介,基本情況,相臨景點,

簡介

鄴侯書院,位於南嶽鎮延壽村南煙霞峰,自半山亭沿原盤山公路而上約2里許即至,又稱“明道山房”、“端居室”,因紀念唐代宰相李泌,故稱。
現存建築系清光緒十六年(1890)邑人陳治與集賢書院山長戴心葵所建,民國年間及新中國建立後均有修葺。鄴侯書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單體石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無梁架,廡殿頂,蓋黃色琉璃瓦。門上嵌漢白玉橫額,陰刻隸書“鄴侯書院”;門前石柱刻聯“三萬軸書卷無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雲山不改,憑欄細認古煙霞”。
鄴侯書院鄴侯書院
鄴侯書院在今南嶽區境內有址三處。
一在集賢峰下今岳雲中學內。宋寶慶(公元1225--1227年)中運使張嗣可以南嶽書院近鬧市,徙建於集賢峰下,改稱鄴侯書院。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修。明初毀於兵。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太常少卿夏良勝謫守茶陵來岳,同翰林院編修張治、衡山縣令彭簪議其舊址重建,以祀古今留寓南嶽之名賢,改稱集賢書院。
二在煙霞峰下。原為唐代鄴侯李泌隱居之故宅,名端居室,即藏書處,岩上有李泌手書“極高明”三字石刻。宋時端居室已蕪廢。明代萬曆(公元1573 ~1620年)中衡寶巡按使李天植在其故址建明道山房並《記》,不久圮毀。清初,邑人在福嚴寺側築明道山房以祀鄴侯,又廢。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衡山知縣德貴在舊址上建義學,改稱鄴侯書院。因地處偏僻,難於辦學,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將辦學田租併入集賢峰下的集賢書院,院舍遂毀。
三在煙霞峰腰。即現存的鄴侯書院。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邑人陳治與集賢書院山長戴心葵等移建鄴侯書院於今址。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衡山縣長蔡慶萱、教育局長賓聯芳撥教育經費三千元重修。現為一進五間石室,已無藏書。檐下石柱上鏤有衡山人賓風陽撰寫的楹聯:“三萬軸書卷無存,人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雲山不改,憑欄細認古煙霞。”

基本情況

鄴侯書院在煙霞峰下,原名端居室,是唐朝宰相李泌隱居的地方。據說李泌七歲能寫文章,受到唐玄宗的喜愛。燕國公張說稱他為“奇童”,宰相張九齡呼之為“小友”。天寶十四年(775)安祿山叛唐,攻下長安,玄宗李隆基奔蜀,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即位,是為肅宗。李泌前往謁見,陳述國家成敗的原因,得到信任。但他不想做官,“願以客從”,參議國事。他常常陪著皇帝乘車出入,長安收復後,肅宗回到京城。但中書令崔圓、宦官李輔國專權,他們看到肅宗對李泌重視,就十分嫉妒。李泌怕自己受禍,遂託故請求退隱衡山。皇帝答應了,賜給他隱士衣服,並替他修了房子。他在南嶽除了好神仙道術外,還好讀書。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可見他藏書之多。後來李輔國被誅,代宗立,李泌復出從政。德宗時,位至宰相,封為鄴侯。
李泌死後,其子李繁在南嶽的左側修了個書院紀念他,叫做南嶽書院。南宋時,又被遷到集賢峰下,改為鄴侯書院。到了元代,書院遭到破壞。清乾隆年間(1736-1796),衡山一個知縣在煙霞峰下的李泌故居處,建立了一個義學,仍叫鄴侯書院。
1938年,周恩來同志和郭沫若同志來南嶽工作時,曾到過這裡。郭沫若同志還寫了《登衡山鄴侯書院》的著名詩篇。最後兩句是:“猶有鄴侯遺址在,寇平重上讀書堂。”郭老的詩句真是意味深長。
除鄴侯書院外,南嶽的書院還有宋代的清獻書院、文定書院、南軒書院,明代的甘泉書院白沙書院集賢書院寺。這些書院的建立,可以想見當年學風之盛。這對於當時傳播學術思想,促進學術發展,是起過一定的作用的。

相臨景點

衡山 龍鳳清溪 蛙會 石鼓江山 東洲桃浪 高台古松 廣濟寺 靈芝仙泉 藏經殿 上封寺 祝聖寺 回雁峰祝融峰 丹霞寺、湘南寺 黃庭觀 金剛舍利塔 方廣寺 水簾洞 南台寺 花葯春溪 南天門 穿岩詩林 麻姑仙境 會仙橋 南嶽大廟 忠烈祠 青草橋頭 南嶽索道 福嚴寺 半山亭 磨鏡台 南嶽衡山牌坊 衡山縣 衡陽縣 西湖公園十景 衡東縣 衡南縣 朱陵洞 雁峰寺 蔡倫紀念館 羅榮桓故居 羅榮桓元帥銅像 岳屏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