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羌,古族名。羌人之一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山羌
- 性質:古族名
- 歸屬:羌人之一支
- 來源:先秦時由青海遷入
南山羌,古族名。羌人之一支。
南山羌,古族名。羌人之一支。沿革先秦時由青海遷入。漢時散布於今新疆崑崙山、阿爾金山北麓一帶。居無定所,從事遊牧。魏晉以後,逐漸融合於西域各族。...
漢代在西域崑崙山北麓分布有羌族,稱南山羌,它與西域其他各族都接受漢政府的統轄。此銅印正方形,臥羊鈕,陰刻篆文“漢歸義羌長”5字,為漢政府發給羌族首領的官印,其中“歸義”是漢政府給予其統轄的邊遠少數民族首領的一種封號。簡介 195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雅於什格提出土 高3.5厘米、印面每邊長2.3厘米。
在今新疆則有西夜、蒲犁、依賴、無雷、蔥芘、白馬、黃牛、阿色等。西藏有發羌、唐氂;內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區則有氂牛羌、白馬羌、參狼羌、青衣羌等。各民族 羌人中的一支約在春秋、戰國時從甘肅、青海地區絡繹遷居於岷江上游一帶生息繁衍,與當地居民相融合,逐漸形成為羌族。中國:漢族、羌族、藏族、彝族...
清代名僧智犁法師,在《重修廣濟寺記》一文中寫道:“南嶽乃天下五嶽之一,世稱為壽比南山者,即此岳也。”其三:指祁連山。《史記·大宛列傳》:“(張騫)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漢書·西域傳》:“(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四:指南...
【詞目】羌中 【釋義】古地名。秦漢時指羌族居住的地區,即今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記·大宛列傳》記張騫從西域還,“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
南山,位於西寧市城中區,海拔2419米。相傳南涼時,有鳳凰飛臨西寧南山,故南山又叫鳳凰山。地理歷史 在南山公園西北部有一座小山包,上有平台,頂上有一亭,名曰鳳凰亭,也稱之鳳凰台,亭上有一橫額,上書“河湟引鳳”。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台留雲》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
羌中道,古代通道名。經湟水流域、青海湖、柴達木盆地,東西橫貫青海地區的道路。基本信息 漢代因地屬羌人,故名。羌中道以鮮水海(今青海湖)為中心,東至隴西(治今甘肅臨洮南),稱河湟道;西至鄯善(治今新疆若羌),稱婼羌道。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歸時,改行南道,依傍南...
燒何羌是古代羌人部落之一。原居牧於河西張掖南山,與盧水胡為鄰。東漢初遭盧水胡攻擊,比銅鉗率部隊南徙,投靠漢臨羌長。臨羌長借其羌民偶有犯法者,收監燒何羌女首領比銅鉗,誅殺其六七百人,激起羌人憤怒,官府釋放比銅鉗,才為釀成大變。章帝章和元年(87年),燒何羌與燒當羌結盟,起兵反漢,戰事...
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安息【正義】:地理志云:“安息國京西萬一千二百里。自西關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從斯賓南行度河,又西南行至於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國。”漢書云:“北康居,東烏弋山離,西條枝。國臨媯水。土著。以銀為...
當月氏離棄河西時,有一小部分越祁連山,“保南山羌,號小月氏”。這部分月氏人日後長期留住該地,與青海羌人逐漸融合。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塞族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s)。月氏既擊走塞族,...
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月氏戰敗後,種類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敗了原居於當地的塞種人,迫使“塞王遠遁”,留下的塞種人部眾成為月氏人的臣僕。“塞”字在古代韻書中列為入聲,在中古時代以前的漢語中發音為“Sek”,學者們一般都認為,塞人應當就是西方史籍所記載的...
小月氏因保南山羌而被稱為羌胡。羌胡即羌中之胡或羌地之胡,是指“保南山羌,號小月氏”的小月氏。《漢書·趙允國傳》:“後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又說:“充國以為:‘狼何,小月氏種……’”羌渠亦羌侯也。小月氏保南山羌,世為羌人之侯,故稱為羌胡。他...
此時,北方匈奴崛起,擊敗月氏,月氏大部西遷,號稱大月氏,少數“保南山羌,號小月氏”,縣境歸匈奴右賢王部下渾邪王管轄。渾邪王駐守單于王城(永固城)。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秋,渾邪王殺休屠王,引數萬匈奴部眾向漢軍投降,從此縣境歸西漢。西漢元鼎六年...
更新奇更前衛,比如說瘋狂的喜歡球鞋、喜歡b-box,那么這個群體就是“小眾”。一小部分人。出處 《公羊傳·桓公十六年》:“﹝衛侯朔﹞不能使衛小眾越在岱陰齊。”《史記·大宛列傳》:“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閒,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
官鵝河自南山流來,向古城流去;大溝河從北溝流過在古城剎住;東邊又有紅河環繞,三道河水在古城腳下與咆哮的羌水相會,轟轟然構成古城的天然水榭。 宕昌國城就擁抱在水環山拱、金湯無犯的黃土高台上,是以守為攻的金鎖之地,深溝高壘的咽喉之峪。這是隴南僅存的一座晉代城垣。據《宕昌縣誌》記載,有南北兩門...
427年,農曆丁卯年(兔年)是南朝宋元嘉四年;北魏始光四年;北燕太平十九年;胡夏承光三年;北涼玄始十六年;西秦建弘八年。本年年表 中國大事件 陶淵明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公元427年,北魏軍攻破...
居山谷者,謂之南山党項。不去者,皆服屬於吐蕃。又有黑党項,在赤水之西。李靖擊吐谷渾,伏允奔於黑党項。及吐谷渾內附,其首領號熟善王者,亦入貢焉。又雪山党項,姓破醜氏,居雪山之下。貞觀初,亦嘗朝貢。又舂桑、白蘭等羌,龍朔以後,與白狗羌俱服屬於吐蕃。雪山,今見四川成都府威州。又有白狗嶺,皆...
三月二十四日,王韶又遣知德順軍景思立打開通道,盡奪羌部所掠輜重。王韶引軍回擊,木征復入河州,致使宋軍首尾不能相顧。王韶先築香子城,控扼要地,復遣軍渡洮河(在今甘肅碌曲、岷縣地區),攻克康樂城(今屬甘肅),自率軍破珂諾城(後改名定羌城,今甘肅廣河)。四月下旬,王韶還熙州,遣軍平南山之地(...
”隨後,王韶揮師直撲定羌城,攻破結河族,切斷了西夏的交通。又進逼寧河,分兵幾路進入南山。瞎征知道外援已絕,遂撤兵而去。當初景思立兵敗時,羌人之氣焰又高漲起來,朝廷有的大臣議論要放棄熙河,神宗為之也寢食不安,多次詔令王韶須穩住,不要輕易出戰。至此羌人大敗,神宗欣喜萬分。王韶返回熙州,指揮部隊...
豐遂單騎入南羌中,合眾得千餘騎,從樂浪南山中出,指趨郡城。未到三十里,皆令騎下馬,曳柴揚塵。酒泉郡人望見塵起,以為東大兵到,遂破散。昂獨走出,羌捕得昂,豐謂昂曰:"卿前欲生系我頸,今反為我所系,云何?"昂慚謝,豐遂殺之。時黃華在東,又還領郡。 5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魏、晉、南北朝、隋、唐,吐谷渾、党項羌、鄧至羌、回紇人、吐番人也先後在松潘草原飲馬放牧,遷徙融合,陸續經草地進入岷江、涪江河谷,漸漸形成現在的藏、羌、回、漢共同生活的局面。松潘人自豪的是自己的歷史之漫長,以及自己先民的這種大融合胸懷在歷史上是有史可鑑的。到了近代,1935年8月,衣不蔽體的中國...
羌中道——古代通道名,經湟水流域、青海湖、柴達木盆地,東西橫貫青海地區的道路。漢代因地屬羌人,故名。羌中道以鮮水海(今青海湖)為中心,東至隴西(治今甘肅臨洮南),稱河湟道;西至鄯善(治今新疆若羌),稱婼羌道。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歸時,改行南道,依傍南山,經...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清朝遠征準噶爾出嘉峪關,疏勒河及黨河流域進入清朝統治範圍。雍正,在關外設安西、沙洲、靖逆、赤金、柳溝五衛。後將衛改稱或合併為府、州、縣。今肅北南山地區劃在沙洲衛及以後的敦煌縣境內,馬鬃山一帶劃在安西衛、府、州、縣境內。民國26年(1937年),在酒泉之北地區設立馬鬃山...
乞伏公府敗逃,乞伏智達等人在嵻崀南山追上並抓住了他,連同他的四個兒子,在譚郊把他們車裂。把乞伏乾歸安葬在袍罕陵,諡號武元王,廟號高祖,共在位二十四年。歷史評價 房玄齡《晉書》:①“乾歸智不及遠而以力詐自矜。陷呂延之師,奸謀潛斷;俘視羆之眾,威策遐舉。便欲誓湃、隴之餘卒,窺崤、函之...
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青藏咽喉”之稱,位於著名的青海湖之南。其地理坐標為東經99°—101.5°,北緯35.5°—37.2°之間,其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帶及青海湖盆地,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側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區和黃河谷地。地質地貌 共和縣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在3200...
大通河發源於天峻縣東側、大通山北麓木里盆地沼澤地區,橫貫於縣境北部,是祁連、剛察的界河,縣境內長約90千米,落差228米,平均比降0.25%,縣境內集水面積2282千米,主要支流有達日格、拉巴、克克賽、倉鄂日東、西勵、甲日果等,構成以大通山、托勒南山為分水嶺的樹枝狀水系。江倉河發源於吾隴日崗北山,由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