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古道

南山古道,澤雅人叫南山嶺。在澤雅南面的山上,正對舊日澤雅二溪交匯處,這裡溪面開闊,田疇廣闊,是舊日澤雅最廣袤的一片田野,澤雅人喚作南湖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山古道
  • 別名:南山嶺
  • 位置:甌海區澤雅鎮
劉大侯王廟,潘莊路亭,金色村莊,剿匪戰鬥舊址,潘莊鎮武宮,黃山宮,黃山溪,

劉大侯王廟

沿著澤雅水庫公路,找到了南山嶺的路基,就在如今的環庫公路邊“劉大侯王廟”台階起始處。
劉大侯王是舊日澤雅鎮上下三村的人們崇拜的神。其由來可溯至南宋初期。傳說當時有一位姓劉名知音的人,原敕封為劉大侯王,為官清正,惠及浙南一代黎民百姓,後因不願與封建統治沆瀣一氣,隱居澤雅,農耕於壟畝。他的墓塋就建在南山嶺之側。當地老百姓感其恩德而建殿塑像,並在其誕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紀念活動。
沿著山嶺繼續而上,漫山葛藤織成厚厚的地毯,覆蓋山野。葛藤那紫色的花朵在秋日的陽光下,在厚重的綠色中顯得很美。另一種叫不出名字的紫色野花開的繁盛,一串串垂到山嶺上空,在這秋日薄薄的秋光里,人從花間過,仿佛穿透時光,那意境真的美極了。

潘莊路亭

前方一個古樸的路亭在望。這個路亭就叫潘莊路亭,粗石和木頭結構,四面木頭坐檻,小三間。後面有一眼山泉,清冽甘甜。掬一捧山泉,順喉流下,坐著遙想當年山民在路亭歇腳的情景,感懷一個粗朴路亭賦予古道的風情。起身眺望,澤雅湖如一塊璞玉,在大山的懷抱里,安靜美好。

金色村莊

前面就是潘莊村了。村口是一個小湖泊,這大山手心裡的一掬水,天然古野。繞過湖泊,我被眼前的風景驚呆了,只見漫山是金色的稻禾,先是我的眼睛,繼而是心房,霎時被金光照亮了。太壯觀了,情不自禁的奔入那片金色中,盡情感受農家豐收壯美,我也變成金色的了。
南山古道
南山古道
在金色的田野里,農家人秋收情景更是這個季節最動人的音符。他們在打稻穀,舉起,落下,金黃的穀子簌簌落下,那聲音也是金色的,有著金屬的聲音。一個老農背著稻梯,走過金色的田埂上,老人周身閃閃發光。在這個金色的季節里,農人收穫了滿滿金色,人都成金人了。

剿匪戰鬥舊址

走過金色田野,見一座老屋前豎著一桿紅旗。達就是潘莊剿匪戰鬥舊址。一座普通的老屋,卻有著不普通的經歷老屋曾為潘莊鄉公所駐地,1950年成為國民黨殘餘土匪“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駐地。1950年4月17日,我軍殲滅此駐地土匪,此後以該宅為據點,駐紮潘莊繼續剿匪。經過3個多月時間,共捕獲土匪40餘人,擊斃2人,爭取168人向政府自首。號稱“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反動武裝,就這樣被全部殲滅。
老屋空無一人,寂靜無聲。站在老屋的道坦里,我分明聽到三聲哨子聲,隨後是三聲槍響聲,一切又復歸平靜。那些崢嶸歲月的片段如電影在我腦海一一浮現。大山裡的老屋,大山一樣的厚重。
潘莊剿匪戰鬥舊址後面聳立著一堵殘破的馬頭牆,正屋已經倒塌沒影了。這堵馬頭牆夾雜在水泥房間,顯得那么的不相適宜。但吸引我的就是這堵馬頭牆,它是那么美麗。這原來是一間七間大屋,有門台,屋前還有滴水裝飾,有粗長的石階。惋惜,曾經的完美已經不在了,只留搖搖欲墜的殘缺美讓人徒生傷感。拍照留念,等我們下次尋找,可能它已隱藏在舊時光里。

潘莊鎮武宮

潘莊鎮武宮在村的西南處,始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清道光十三年重建,有戲台、兩廂房,正殿組成院式結構。前檐柱與金柱間設廊,卷棚頂,部分缺失,屋面為懸山頂,鋪小青瓦。兩邊山牆用山石壘砌。月梁、金柱和檐檁上寫有附近村民捐助者的名單和金額,後金枋墨書記錄歷朝修建時間“大明萬曆參年冬月”、“大清道光十三年歲次甲戊冬月重建吉日”。
大山深處的一個宮殿,能世代相傳永續,不得不讓人感慨和沉思中國傳統民間民俗文化所生髮的力量。
古道復伸進高高的田園。人又一下子置身於金色田野,在金色的古道上走走停停,或者乾脆就坐在古道上,那種感覺,無從言說,但心卻是飽滿的,如穀粒一樣飽滿,又是空靈的,如天空一樣高遠澄澈。
古道是一條金色的河流,我隨這條金色河溯流而上,不知不覺地,到了黃山村。黃山村口那個老路亭已經拆毀,填了公路路基。上次來,看到村人在路亭歇息。惋惜,這個像城門洞一樣的路亭再也見不到了。

黃山宮

下行到黃山村東面村口,看到了黃山宮,是甌海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黃山宮坐北朝南,依山臨水,由前廊、東西廂廊、戲台、天井、正殿組成合院式建築,占地面積405平方米。黃山宮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十六年(1890)重建。
推開宮門,宮殿精美造型值得我們細細觀賞品味。祭祀主神為劉大侯王,同時供奉黃山村開山鼻祖黃九六牌位,及太陰聖母陳十四、海龍王、三官爺、土地爺等民間神祗。正殿面闊五開間,明、次間梁架為抬梁式,梁架結構較為特殊,明間省略了兩根前金柱,在次間兩根金柱間橫架一根粗大闌額。前檐柱與金柱間設船篷軒,月梁、斗拱雕刻精緻。前後金柱間皆設定覆斗式天花吊頂,部分彩畫尚可辨識。廂廊面闊四開間,進深二柱五檁。前廊面闊五開間,進深三柱五檁,中柱落地分心造,中柱間設門。雙落翼式屋面,懸山頂,蓋小青瓦。山牆用塊石壘砌。前廊後設戲台,四柱落地,歇山頂,蓋小青瓦。中設藻井,部分彩畫還可辨識。
如此複雜的木製結構,如此精美的造型,不由感慨民間工藝的偉大,中國傳統建築的精美。幾經興廢的宮殿,隨著歲月流逝其人文光輝越發閃耀。

黃山溪

步出宮門,黃山溪從村南潺潺而來,繞過黃山宮,流下山谷。碰到一個村人在宮門前曬穀。他說,山溪是流向林岸村。其間谷幽潭深、飛瀑奇岩。自上至下有貓兒潭、酒缸潭、紗潭上三瀑,糞斗潭、棺材潭、仙人潭下三瀑。潭內自然生長溪斑、紅鰭、黃梢、蟛蜞等多種溪魚。村人熱情話語裡,可見黃山溪是一條原生態的溪澗峽谷,是一位至今生長深穀人未識的“鄉間美女”。話語間,鄉人對家鄉熱愛之情洋溢話語間,讓我感動。
南山古道
南山古道
沿著小溪,進入黃山村中心。發現黃山村是一個山間溪谷小村。一條小溪從村南流進村子,在村中心轉折向東,在村東頭再轉向北,流出村子,村裡的民居就主要分布在這個“Z”形的狹窄溪谷里,有點像太極圖一樣。
黃山村居民以黃、周、何三大姓為主,另有章、徐、潘等小姓,開山始祖為黃姓,始遷祖黃九六。黃氏宗譜記載,黃九六公為明朝大學士黃淮之孫,因留戀黃山的山明水秀而在此築廬隱居,自明成化年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沿著這個小村莊的公路而行,一路溪流水聲潺潺,青山夾道作伴,小村之美在環境的清幽,在蜿蜒的秀氣。路下的黃山水庫是這個小山村的一塊璞玉,碧水幽深,倒影山巒野花,美得讓人心醉。黃山水庫建造於20世紀70年代,原為小水電站儲水之用,但自小水電站廢棄後,水庫也就失去了作用,融入自然,為小山村增添絕美的湖光山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