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塔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位於蒲城縣今蒲城中學。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二月地震時,塔身開裂,頂端兩層崩塌;1953年對該塔進行了修復,現塔內下面三層安裝有樓梯,以供上下,該塔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寺唐塔
- 外文名:蒲城唐塔
- 始建時間:唐貞觀元年
- 級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簡介,構造,歷史作用,旅遊概況,
簡介
南寺唐塔,原名慧徹寺舍利寶塔,建於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此塔
已經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比唐高宗永微三年修建的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早二十五年,比唐中宗景龍元年修建的西安安薦福寺小雁塔,還要早整整八十年。為我省唐塔中建造較早的一座,塔址在城內西南角慧徹寺(今蒲城中學)。
構造
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完美演變的典型代表,是完全用磚依照木結構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層的出檐、橫樑、方柱、斗拱、牆體與門窗,外形上則塔檐緊密相連,層層重疊,各層之間的距離很短,幾乎看不出檐層,第一、二、三級迭澀出檐多至15層,因而以“密檐式”磚塔命名。自塔第二級至第六級,每級均有對開券門兩個,方向互相交錯,塔縫為糯米汁粘結,結實牢固且美觀,各塔層之間均有欞窗,雕獸等,精巧獨特,雄偉壯觀。
該塔原有十一層,現僅存十層,高三十六米,塔第一級南面開有券門,內有唐代石佛立像一尊(缺頭與手),第二級北面中嵌石碑一方,上面刻有“諸佛舍利寶塔”六字,塔內原設木梯可登頂,早年已毀。塔上原掛有若干塔鈴,遇風吹會發出悅耳的聲音,一則可以用來驚走飛鳥,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二則有裝飾塔體的美觀作用。
整個塔體造型精美無比,挺拔秀麗,色調簡潔明快,設計科學,構造完美、磚工精緻,表現出較高的磚飾面技術,基座和塔身比例協調,勻稱穩重,曲線流暢,不但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創造了優美的整體輪廓,也達到了高聳向上的藝術效果,堪稱藝術和結構的完美結合,以至於經歷多次地震仍然安然無恙。塔建成後據縣誌記載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時,塔身有所裂縫,但總體仍巋然不動。1953年重修,塔內恢復了三層樓梯。
歷史作用
塔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內涵和象徵的意義,尤其是對於佛教盛行、建造佛塔鼎盛時期的唐朝,更是有著它存在的特殊涵義,南寺唐塔對於研究當時中國歷史、宗教、美學、建築、社會等方面提供了最可信的珍貴實物資料,必將成為研究唐代社會歷史和文化藝術重要的史源。
值得一提的是,南寺塔在中華民族危亡的危機關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爆發後,心懷芥蒂、背信棄義的蔣介石意圖破壞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的成果,使用離間瓦解的手段致使東北軍和西北軍出現了混亂,尤其是收買拉攏了楊虎城部下駐防蒲城東北軍騎兵第十師師長檀自新,其人殘忍狠毒,反覆無常,為害百姓,大肆捕殺共產黨人。1937年2月3日,檀自新發動了兵變,開槍打死了楊公館的哨兵,軟禁了楊虎城的母親孫一蓮,企圖迫使楊虎城將軍放棄抗日救國的主張。兵變發生後,蒲城保全團對檀自新的叛軍進行了激烈的反抗,而楊虎城為保全團配備的眾多槍枝彈藥,則是秘密存放在南寺塔里,檀自新的叛軍把南寺塔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叛軍的幾次進攻均被擊退,久攻不下,南塔用它自己的方式保全了革命將士的生命,在歷史的畫卷上記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