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寨子遺址

南寨子遺址

南寨子遺址位於潼關縣城東南約0.6公里處的台塬上,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的陝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因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建設,2010年6~9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潼關南寨子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其內涵以廟底溝文化為主,同時還有半坡及龍山文化、漢代、宋代等不同時期遺存,是關東中部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廟底溝文化聚落。

考古挖掘工作在南北兩個區域進行,共發掘692平方米,其中南區發掘面積492.5平方米,發現灰坑22個、瓮棺葬5個、宋墓1座、漢代陶窯1座;北區發掘面積201平方米,發現灰坑17個、墓葬4座、瓮棺葬1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寨子遺址
  • 位於:潼關縣城東約l公里處
  • 南北長:約1000米
  • 東西寬:約350米
項目負責:王煒林 參加人員:郭小寧、馬馳等
項目名稱: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 工作時間:2010年6~9月
航拍效果圖航拍效果圖
2010年6月,為配合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的建設,我院對南寨子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和大範圍考古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南寨子遺址的面積在100萬平方米以上,遺址內涵主要為廟底溝文化遺存,漢至明清時期的堆積。通過對遺址北部的小面積發掘,還確認該遺址有半坡文化晚期遺存。我們對遺址進行了無人機航拍,搞清了遺址的範圍、周邊的地理環境等信息。
位於潼關縣城東約1公里處的七岔河與潼峪河交匯點,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350米,隴海鐵路從中穿過,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遺址中段有3一4米的大小灰坑11個,人骨架3處,文化層厚2.5米。出土有小口尖底瓶口、瓶耳、瓶底、陶缽口沿、紅陶盆口底、陶瓮、陶甑、紅灰陶環、夾砂陶網墜等文物,陶體表面有劃紋、網紋、水紋、繩紋、芸紋、素麵及附加堆紋;還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鐮等石器,現藏於潼關縣文化館。
M3遺址遺址及出土文物M3遺址遺址及出土文物
在遺址北部發現的墓地,並進行了小範圍發掘。目前已發掘4座。墓葬上部均被破壞,僅留底部,人骨和隨葬品基本保存完好。如M3為6人合葬墓,均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放置於小腿下部,有陶罐、陶缽、陶盆、尖底瓶、石鏟、石磨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