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層厚1~3米。有的遺址內發現墓葬,以捲曲很大的屈肢蹲葬為主。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骨器使用切割技術,琢磨較精緻。蚌器數量較多,以三角帆蚌製成的刀、匕為大宗。另有鱉甲刀。陶器皆是泥條盤築的夾砂粗陶,火候800℃。器形多圜底器,紋飾以繩紋為主。經濟生活以漁獵和採集為主。年代距今8000年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寧貝丘遺址
- 地址:南寧
- 發現時間:1963年
- 主要文物:鱉甲刀
文化層厚1~3米。有的遺址內發現墓葬,以捲曲很大的屈肢蹲葬為主。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骨器使用切割技術,琢磨較精緻。蚌器數量較多,以三角帆蚌製成的刀、匕為大宗。另有鱉甲刀。陶器皆是泥條盤築的夾砂粗陶,火候800℃。器形多圜底器,紋飾以繩紋為主。經濟生活以漁獵和採集為主。年代距今8000年左右。
貝丘(Shell Mound),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剩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日本稱為貝冢。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貝丘...
南寧貝丘遺址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文化層厚1~3米。有的遺址內發現墓葬,以捲曲很大的屈肢蹲葬為...
南寧市豹子頭貝丘遺址位於南寧東郊那壩村西南約1公里的邕江北岸第一階地上。灰窯田貝丘 遺址位於南寧東郊7公里的邕江北岸的灰窯田嶺下。已採集到大量的螺、蚌殼...
南寧豹子頭貝丘遺址位於南寧東郊那壩村西南約1公里的邕江北岸第一階地上。 灰窯田貝丘遺址位於南寧東郊7公里的邕江北岸的灰窯田嶺下。 已採集到大量的螺、蚌殼...
頂螄山貝丘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位於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清水泉與八尺江交匯處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隸屬...
南寧最早發現的貝丘遺址是1964年4月發現的豹子頭貝丘遺址。該遺址位於柳沙園藝場內邕江北岸台地,南臨邕江,高出水面約15米,地面暴露灰白色螺蚌殼,分布範圍為100...
貝丘(Shell Mound),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剩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又稱貝冢。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貝丘遺址...
頂螄山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區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地(現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會址內123),總面積約5000多平方米,是廣西境內保存面積最大、出土...
墓葬均為屈肢葬。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遺址年代為距今8 000~4 000年。鯉魚墩遺址文化內涵與廣西南寧地區貝丘遺址相近,關係密切。 [1] ...
頂獅山遺址特別是以遺址的二三期遺存為代表的、集中分布於南寧及其附近地區的一類貝丘遺存被統一命名為“頂獅山文化”,成為中國原始文化序列中廣西第一個以當地地名...
頂螄山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縣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地。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是廣西境內保存面積最大、出土遺物、遺蹟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的貝丘...
依據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原則,將以頂螄山遺址第二、三期為代表的、集中分布在南寧及其附近地區的、以貝丘遺址為特徵的一類遺存命名為“頂螄山文化”。“頂螄山文化...
往後不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數十處,均分布在邕江兩岸。說明了邕江這一水源是南寧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南寧文化的源頭。邕江流域以南寧為中心的,解放後...
蒲廟鎮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所轄的一個鎮。 蒲廟鎮系邕寧區政府...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頂螄山貝丘遺址,五聖宮、蒲津公園等人文景觀,龜山、...
廣西橫縣江口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工作隊廣西壯族治自區文物工作隊(182)廣西南寧市豹子頭貝丘遺址的發掘 南寧市博物館...
1989年2月南寧地區文物複查隊複查時認定為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這裡曾發現經人工加工的新石器時代螺殼,堆積層有10厘米厚。獨山,也叫清秀山。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