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器是作穀倉形式的蓋罐,斂口、短頸,鼓腹下漸收,底小口大,上有裝飾如屋頂的蓋,整體形成完整的穀倉形式。蓋作圓形,蓋頂有紐,紐作成葫蘆形,從紐為中心,以捏塑手法作成瓦楞條紋,形成近似屋瓦波浪形狀,近蓋紐處形成一圈花邊,並飾以蓮蓬圓形飾,蓋下緣瓦楞上端亦飾蓮蓬圓形飾,上下相互對應,極為美觀。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器物簡介,相關資料,器物功用,
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南宋鐵斑褐綠釉穀倉
【製作年代】南宋
【文物原屬】不詳
【文物現狀】現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規格】高30公分;口徑11公分
器物簡介
肩部亦與蓋呼應,作一圈瓦楞波浪形屋頂,亦以蓮蓬圓形飾堆貼裝飾,形成雙重式屋檐的樓台屋頂效果。腹部下緣以捏塑花邊為飾,肩腹之間器面,正中陰刻一長方形牌飾,分成五格,自上而下刻“伍、肆、參、貳、壹”五個字,牌飾兩側刻有“倉庫常滿,典庫常開。兒孫富貴,入朝做官”的吉祥語,最後有“端平元年八月圓日造”,“端平元年”為公元1234年,屬南宋,“圓日”即月圓之日,即望日,將此件文物的年代清清楚楚說明。另用堆貼手法,塑雙手合十的二十四個人像,腳下均踩瑞雲一朵,以等距方式貼塑一圈於器腹,人物頭戴冠帽,身穿窄袖上衣,下著褲裝,眼平視端立雲彩之上,雙手合十,神態虔誠肅穆,似正在祈禱。
整件穀倉均罩以醬釉,但釉不及底部,腹下可見流釉痕跡。這種穀倉的燒制,約自晉朝開始盛行,均在蓋上堆塑高聳的樓閣、飛鳥、人物等,象徵天門、天堂的景象,有的高達八、九十公分,燒制不易。
相關資料
宋元之間,穀倉的造型,有向尖高的形式發展趨勢,且通常成對燒制,常以龍、虎形象裝飾於罐蓋上,亦稱龍虎瓶;又因在罐蓋的頂上,分別裝飾日、月,所以也稱日月罐,可知其名稱雖異,用途則一,都是墓葬時,用以裝穀物或錢幣陪葬,以供死者使用的明器,乃墓主子孫基於於“侍死如侍生”的孝思,為墓中死者特別燒制者。從出土實物看,有褐釉、醬釉等青瓷及青白瓷、唐鈞等各類瓷種。這件鐵斑褐綠釉穀倉乃青瓷的一種,因溫度的關係,顏色偏黃,但造型優美,年代明確,是極珍貴的標準器。
器物功用
此類穀倉罐,置放在墓中,都存放穀物或錢幣,早期因其用於陪葬,故稱為魂瓶。歷代因其裝飾方法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名稱,有魂瓶、神亭壺、陶倉、糧罌、穀倉、錢庫等種種,事實上自宋代中期以後,以浙江地區的窯口燒制最多,造形上,常用“多角”為飾,因浙地發音“谷”與“角”同音,所以為祈求多“谷”,罐上常裝飾數排的“角”,這種形制的穀倉,又稱“多角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