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熟來禽圖(南宋林椿果熟來禽圖)

果熟來禽圖

南宋林椿果熟來禽圖一般指本詞條

《果熟來禽圖》是南宋時期林椿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果熟來禽圖》繪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碩果纍纍。系掛著沉甸甸果實的枝丫,仿佛在輕輕地顫動。果葉正反面刻畫細緻,連蟲蝕的痕跡都頗為清晰。果樹上有一小鳥,它轉頸回眸,振翅欲飛。畫面雖不繁複,卻充滿生氣盎然的意趣,表現出作者蘊藉空靈的審美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熟來禽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6.5cm、橫27cm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作者林椿
  • 創作年代:南宋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果熟來禽圖果熟來禽圖
該圖描繪的是在一枝果實纍纍的樹枝上棲息著一隻小鳥。仿若是秋天寂靜的山林里,樹葉已經變黃,果樹上果子成熟了,沉甸甸的結了一樹卻無人來摘,任由蟲兒噬蝕。這時不知從哪兒飛來一隻鳥兒,驀然停在了枝頭上,打破了山林的寧靜,鳥兒挺起毛茸茸的胸脯,翹起尾巴,轉頸回眸,好似要飛走的樣子。
本幅款署“林椿”二字,有“宋犖審定”藏印一方。

創作背景

畫院的制度始於五代,後蜀孟昶於明德二年(935年)創立的“翰林圖畫院”,發展到兩宋,規模龐大,畫家雲集。畫院畫家的職位分為畫學正、藝學、祗侯、待詔等級,制度相當完備。由於帝王直接控制,所以皇帝的好惡直接影響到宮廷繪畫的審美標準和創作態度。徽宗趙佶主持畫院時,極尚法度,要求形似。一次,他視察畫院,一無稱道,獨厚賞畫月季的少年新進,眾人莫測其故,趙佶說:“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髮差,故厚賞之。”上行下效,兩宋畫院花鳥畫始終保持了“要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一絲不苟的審物精神。《果熟來禽圖》是南宋初期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之一。
林椿的花鳥,遠師趙昌,近取李迪,注意從大自然的精細觀察中“掇集花形鳥態”,有很高的狀物寫生能力,所繪以花鳥、果品、草蟲小品為多,當時贊為“極寫生之妙,鶯飛欲起,宛然欲活”。在追求寫實的同時,林椿也更注意畫外的情趣和詩意的結合。《果熟來禽圖》頁,是其晚期成熟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宋代的畫家,加強了花鳥畫借物抒情的目的,不單單是自然美的再現。此幅雖有枝葉枯敗的秋景,但在飽滿豐碩的果實和小鳥歡快自怡的神態中,觀者已不再有秋光漸逝的慨嘆,而是為畫面的活潑生氣和詩意之感染而有更多心靈的愉悅。

構圖

畫家繼承了北宋畫院重視形似的傳統,對自然景致體察入微。畫面左下方一枝三果,不僅把枝與葉的穿插交待得清清楚楚,而且注意了三果之間一正、一側、一背的空間關係,富於體積感。小鳥用細勁柔和的筆跡勾出,並用渾融的墨色暈染出蓬鬆的羽毛。木葉的枯萎、殘損、銹斑,果子上被蟲子叮咬的痕跡都被一一描繪出來,顯得真實親切。和北宋畫院過於嚴格的寫實要求相比,此幅構圖變繁為簡,顯得空靈,設色也變重彩勾填而為輕敷淡染,黃綠的葉子,淡紅的果實,鵝黃的小鳥,色調調和明麗。

形象

畫家發揮了小幅的特長,用很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了鳥兒、枝葉以及果實的姿勢、情態,詩情畫意相結合,令人賞心悅目。畫家用細筆勾勒小鳥的外形,描畫出蓬鬆的羽毛再加以墨色暈染,使小鳥的形象更加的生動可愛,畫面看起來輕鬆自然。

技法

折枝畫法在此發揮了小幅的特長,畫家以極其活潑的寫生形式突出表現了枝葉、果實的色彩和禽鳥的真實情態,圖卷雖不盈尺,卻生動活潑。在色澤誘人的果實和小鳥活靈活現的神態里,畫外的情趣、詩意與畫意相結合,加強了花鳥畫借物抒情的目的,令人賞心。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果熟來禽圖》雖僅一尺斗方,寫一枝一鳥,卻表現了歡愉明快之情,怡人心境,舒人心胸。
西寧市文聯副主席劉會彬《中國國畫名作100講》:林椿此畫繪畫語言十分風雅,是為徐熙、趙昌以來,一脈相承的共同特徵。

歷史傳承

該畫在《石渠寶笈三編》注載。曾經清人宋犖收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0年6月,《果熟來禽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辦的“歷代書畫展第七期”中展出。

作者簡介

林椿(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1174-1189年)時為畫院待詔,由於其畫藝高超,受賜金帶。所繪花鳥、果品、草蟲小品為多,畫法遠師趙昌,近取李迪,時人贊為“極寫生之妙,鶯飛欲起,宛然欲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