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姚村
- 距市區:6km
- 地理位置:河南省濟源市承留鎮西南
- 人口:6200人
村莊布局,教育資源,歷史建築,關帝廟,靜林寺,湯帝廟,長春堂-----王經昭,地圖信息,
村莊布局
南姚村村莊整體地勢平坦,村莊整體呈方形,行政上按照商河分割成河東村、河西村兩部分,共16個生產隊;村民稱為3個片區,分別是河東村、河西村、移民村。村莊道路東西、南北各五條,把村莊分割成格線狀。主街位於村莊北側,兩側為有商鋪、飯點,學校、診所等,其中關帝廟位於主街與商河夾角處。
教育資源
南姚村現有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技術學校各一個。幼稚園包括大班、中班、小班、學前班四個年級。國小1-6年級;國中承留二中,供9各班級,1976年建設,2000年改建;高中濟源六中,全市統考招生,校舍為1954年建設,正在改建,借用太行路學校校舍。據訪談得知,南姚村自古是周圍的文化教育中心,解放前有私塾,後來有學校,至今學校方面相對集中,周圍鄉鎮學生來此就學。
歷史建築
南姚村古建築群經歷上千年時間的洗禮,人為的破壞,如今古建築群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關帝廟、湯帝廟、靜林寺。每部分都有自己的舞台,加上村裡的舞台,舞台就有四個,簡直就是一個舞台博物館,有宋代的、清代的、現代的,各有風采。
關帝廟
據清乾隆十年《歷代會首碑》載,關帝廟創建於清順治年間,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曾多次重修。關帝廟坐北朝南,依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占地約3000餘平方米,現存山門、拜殿、關帝殿、鐘樓、東西配殿、東西道房以及隔河而建的戲樓等建築。關帝殿為關帝廟的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建築結構方法和做法承襲了明代建築手法,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遺風的清代單檐懸山式建築。殿內梁架彩繪、壁畫以及拜殿、東西配殿牆壁上的彩繪壁畫,保存完整,色澤豐潤,對了解和研究明清時期的繪畫藝術、繪畫風格、表現內容及手法,具有重要價值。南姚關帝廟於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靜林寺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宋,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現存山門,東西廂房、中佛殿等建築。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東西廂房即配殿各五間,硬山灰瓦頂。中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式灰瓦頂,檐下置斗拱,殿內梁架結構仍保留元末明初許多特徵。殿內遍布彩繪,工藝精湛,多為清代作品。中佛殿北有後佛殿,僅存台基和柱礎,尚可看出規模。寺內有清代碑刻題記,記述該寺歷史沿革和維修情況。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碑刻記有:“靜林寺創建於大宋,再造於大元,明代弘治,萬曆年間又重修焉……,至大清雍正十二年,殿字頹廢……修之……煥然一新”。
湯帝廟
湯帝廟位於商河東岸,供奉商湯帝而建。據清乾隆五年重修碑記載,湯帝廟重建於大明景泰六年,明萬曆、崇禎、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多次重修。該建築群以中軸線而建,作為朝南,呈四合院形式,占地約1000餘平方米。現存戲樓、山門、湯帝殿、白龍殿、四神殿、火神殿等建築。湯帝殿是湯帝廟的主殿,建於高台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為清道光年間重修的單檐懸山式建築。殿內梁架彩繪,保存完整,色澤絢麗,為河南省現存較少的清代旋子彩繪,具有較高的喝血、藝術價值。
其保護範圍:南自山門牆外皮向南擴50米,北自湯帝殿後牆外皮向北擴15米,東自東配殿後牆向東擴50米,西自西配殿後牆外皮向西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四周邊線各向外擴100米。
長春堂-----王經昭
這座房子原來在軹城鎮西留養村,十年前,當時西養村通路,村幹部欲拆此屋,經文物局和村委書記從中協調,王先生最終把此屋移到了南姚村,既保護了文物,又使南姚的歷史文化變得更為厚重。此屋坐西向東,單檐懸山式建築,面闊三間,北面有一耳房。正門上方懸一匾額“長春堂”。
王經昭先生既是醫生也是書法大家,其門前懸掛“正骨世家”。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