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天門景區集紅軍文化、
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距
平昌縣城35餘公里,總面積達3400多畝,天然
氧吧自天成。境內北高南低,最高點南天門、海拔765.4米,最低點三岔河,海拔433米,平均海拔600米,境內屬
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適宜、春早秋涼、無霜期長、四季分明。五木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田園景觀,打造得天獨厚的南天門風景區。此處還是平昌與通江兩座縣城的分水嶺,整個景區有尖子山、明山觀、雨台包等大小山峰12處,是
平昌縣鄉村
旅遊、
休閒、
娛樂的又一勝景。
五木鎮大力打造南天門森林公園為4A級風景區,引進平昌縣金佛房產有限公司投入1300多萬元,修建了長達1.2公里
棧道,為遊客遊覽景區風光提供了便捷。
仙道
“仙道”,棧道鐵構架,仿木欄桿,純木橋板,全長1200米。
上善若水亭
上善若水亭,語出《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攻堅強莫能勝之。
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而五木鄉南天門1.2公里的仙道,本棧道開頭就是上善若水亭子,喻道人們修煉成仙,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與世不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竹隱亭
竹隱亭紀念的是明代南京刑部主事陳鳳的故事,陳鳳祖籍五木鄉(鎮)石馬村人。曾任南京刑部主事,此人為人兩袖清風,具有相當的文墨。年老時退居老家,濟貧行道,寫過不少詩篇,特別是《竹隱亭》更是充分展示出他的才華橫溢,《竹隱亭》的素材原本就在現在修亭子的地方。故修此亭,命名為《竹隱亭》正如對聯所述的:“竹亭隱高士,詩卷集蚓鳴”。
八仙亭
八仙亭位於木棧道中部,右有日月雙池垂鉤釣魚,左有十公里的腳踏車賽道。仙道主要體現: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較為與百姓接近,是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
據民間傳說中的
八仙就是八個仙人,即: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彩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充分展示了木棧道修建雄偉,仙道獨特,仙人云集的靚麗仙境,遊客走在仙道中,猶如仙女下凡一般,栩栩如生,飄遊人間。
在棧道上旅行,別有一番怡然自得的情趣,眼前“甘露神塘”,它是明山院觀音菩薩顯聖,用楊柳枝遍灑甘露,普救眾生,救苦救難的產物。加上眼下的“雙堰塘”,“石馬觀光塘”,您一定會感覺到“西南水鄉”—平昌,南天門景區的水鄉特色。您如果有閒情,可以在雙堰塘垂釣自然生長的“生態魚”,到農家樂品嘗一頓,將回味無窮。有查家大院它是水司墳戰役,紅軍圍點打援的紅軍預備營駐地;對面的蔡家碥,安埋著永樂寺打增援中犧牲的三個無名紅軍排長,連長,營長烈士墓,它成了中小學生,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
天一亭
天一亭,三元:“元為始”開端之意。農曆正月初一這天為年、季、月之始,故為“三元”。三元又是解元、會元、狀元的合稱。三元在道教教義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經典產生的源流。隋唐以後又衍化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節日的名稱。以一概全,代指萬事萬物等組成世界的各種元素。
太極之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無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太極與八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致萬物化生的過程。
天一亭充分體現了三元歸一,天地合一,無極與太極的宇宙本源關係。
天池——傳說牛郎家裡的金牛,本是天上金牛星,被貶下凡與牛郎相依為命。那年王母娘娘的小女兒織女偷下凡間,在碧蓮池與牛郎相遇,經金牛從中撮合,一見傾心,嫁於牛郎。
這天日入而息,金牛直奔天池飲水。金牛為什麼要上天池?一來它不敢飲世間俗水,恐生塵念,斷了先根;二來天池在山頂,好比一面鏡子,可以看到上界一舉一動。金牛忽見水中一閃,知道王母娘娘已發現織女在人間與牛郎結為恩愛夫妻,派天將靜待半夜,就下凡捉拿織女……
明山觀
據考,明山觀興建於清
宣統初年。陝西
興安州(今安康)人蔡世平受命於玉皇大帝(託夢),出家到明山包悟道修行,普惠一方百姓,於是他就帶上朱玉順、趙清(女),背著六個牌位,一路尋找(訪)明山包,歷時數月之久,爬山涉水,歷經艱辛,終於找到了位於川東北境內南天門的明山包,通過觀天象,測地罡並在當地人查三武等人的幫助下通過化緣,建起了寺廟,興起了一宇香火,終於修成正果。山頂上曾建有廟宇一座,廟內敬有玉皇大帝(大帝爺)、二郎神(楊戩)、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佛、藥王菩薩、財神菩薩、文昌菩薩、十八羅漢等神像。常有僧人住持念經坐禪,修行悟道,暮鼓晨鐘,禪音繞樑。善男信女燒香許願、還願絡繹不絕,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猶盛。年年舉辦觀音廟會,一年三次,二月十九(觀音出生);六月十九(觀音得道);九月十九(觀音坐蓮台),每次有數百人參禪拜佛、吃齋念佛。後來將明山包改名為明山院、明山觀,歷經滄桑,幾易其名。儘管廟宇在文革期間被拆毀,但至今仍有弟子、居士在此虔心拜佛誦經。
相傳,明山院興建於清
宣統初年。陝西
興安州(今安康)人蔡世平受玉皇大帝之命(託夢),出家到明山包悟道修行,普惠一方百姓,於是他就帶上朱玉順、趙清(女),背著六個牌位,一路尋找(訪)明山包,歷時數月之久,爬山涉水,歷經艱辛,終於找到了位於川東北境內五木南天門的明山包,通過觀天象,測地罡並在當地人查三武等的幫助下通過化緣,建起了寺廟,興起了一宇香火,終於修成正果。特別是每逢正月初一,上廟遊玩燒香的人若潮水一般,沿途賣甘蔗、燒餅的人不少,熱鬧非常。後來遂將明山包改名為明山院。
一九四二年冬天,南天門失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當燃燒至寺廟周圍時,突然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至,山火驟然被撲滅,天空如洗,倖免一劫。據當地人講,明山院鼎盛時期上廟的人非常之多,方圓百里都有人專程前來求神拜佛。明山院的菩薩不但保佑周圍四鄉八里百姓,而且還靈顯通江涪陽壩、草石壩、陳河一帶。改革開放後都不時有那一方的人前來還願,燒香、拜佛、掛紅、放鞭炮。自從廟宇拆了以後,當地人至今初一、十五、四季八節,仍到山上續香火、誦經,從未間斷過。
“筆架三山”:《巴州志》上說筆架三山,三山聳峙,連十一峰,可見數百里。所以當年紅軍在這三個山頂上都建修了放哨崗樓。這裡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金牛推磨”流傳甚廣。我們現在經過的是明山院。明山院古名明山觀,是道家傳道之地。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盡”,用它來比喻南天門明山院實不為過。五木鄉南天門明山院是南天門筆架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760餘米,蒼松翠柏林立,濤聲陣陣,四季鳥語花香,雲蒸霞蔚,頗有靈氣。山頂上曾建有廟宇一座,廟內敬有玉皇大帝(大帝爺)、二郎神(楊戩)、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彌勒佛、藥王菩薩、財神菩薩、文昌菩薩、十八羅漢等神像。常有僧人住持念經坐禪,修行悟道,暮鼓晨鐘,禪音繞樑。善男信女燒香許願、還願者絡繹不絕,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猶盛。且年年舉辦觀音廟會,一年三次,二月十九(觀音出生);六月十九(觀音得道);九月十九(觀音坐蓮台),每次有數百人參禪拜佛、吃齋念佛。儘管廟宇在文革期間被拆毀,但至今仍有弟子、居士在此虔心拜佛誦經。
尖山子是南天門上筆架山的主峰,海拔高760餘米,巍峨聳峙,氣象肅然,有關山里金牛推磨的傳說早在通平兩縣廣為流傳,聞之驚異。故事上溯清朝後期光緒年間,當時在民間有哪吒探寶的言傳,更離奇的說法是,哪吒的眼睛能穿山等等。在尖山子腳下,有一戶人家叫查陽春,世代務農,閒時打草鞋,捶稻草用的一個小石頭,形似豬腰子,從來沒有引起過任何人的注意。有一年春天,忽然來了一個外地人看那豬腰子石,烏黑髮亮,頗有靈氣,一心想出錢買,可主人始終不賣,看買賣難成,就對主人說了實話,你身後尖山子內有寶,你那個小石頭就是開山取寶的鑰匙,你拿上它打開山門定能取到寶。查陽春當時尋思他是不是峨眉山下來的道人?聽說那小石頭是開山取寶的鑰匙,便不再與來人多交談。一天農閒,查陽春自個拿著小石頭試著上山找山門取寶,找遍全山,也不見那山門的蹤影,天黑回家,後悔沒有問清楚。第二天從山下至山上環山細查,山頂不可能有什麼門,只是山的頂端有一塊很大的石頭,不高也不規則,上面略平,走累了就爬到上面去歇氣。感覺無聊便拿起小石頭敲打,剛敲了兩下,只聽轟隆一聲響,人也不知怎么就在一間磨坊里站著,只見一滿頭白髮老婦正攆牛推著石磨磨麵,因生活困難就向那老婦討要麥麩子,老婦說把包攬牽起,隨便捧了幾捧麥麩子,手一動聽到叮噹一聲響,知是放在胳肢窩的小石頭掉了。那老婦人隨即大聲說:“快走,我關門。”腳一動,又聽到桌球一聲。睜眼看自己仍在石頭上,只是那大石頭從中斷成兩截,感到害怕想走,驚魂未定,一起身把包攬里的麥麩子便倒在石頭上,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晚上把發生的事情向家裡人擺了一遍,莫人相信。睡前上茅房,只見山頂一片金光。方知倒掉的不是麥麩子,而是麩金。全家都驚嘆不已,一夜失眠,天一亮,就上山尋夢,到山頂看,只有那斷成兩截的大石頭,哪有什麼金子!不過如遇合適的天氣,運氣好的話確能聽到山內有如推磨發出的聲音。語曰:金牛推磨在尖山,從古至今不虛傳。天生五木東風勁,吹開蘭苑花滿園。
瑤池仙境
“瑤池仙境”,天賜高山一股清泉,供古往今來商賈文人,“背二哥”解渴,天長日久,成了一個小池塘。傳說王母娘娘率七仙女常降此山,在池中洗澡,故名“南天瑤池”。
明山道人託夢給
牛郎,牛郎忙趕到瑤池仙境,只見雲繚霧繞,瑤池中有三座島,島上長著仙草靈芝,宮閣樓台皆用金玉琉璃建造,織女和王母娘娘現身其中。此時織女怮不過母親,正要隨母親飛升返回天庭。牛郎急得不顧自己不識水性踏入池中,說來也怪,踏步所在便生出靈芝步。然而當他到達水中央時,仙道宮閣和織女王母都消失了,剛才的一切宛如幻境。
牛郎傷心地大哭,哭得眼中滴血,落在水面上硬化為朵朵蓮花。他的以往情深感動的蓮花仙子現身出來畢手一揮,在瑤池中為牛郎鋪出一道如意橋,直通岸邊。詩云:“到岸請君回頭望,仙人猶在水中央”。
南天門寨門
南天門的古寨門,1976年9月9日零時十分毛澤東同志在北京逝世,五木人民為了緬懷和紀念偉大領袖的豐功偉績,在寨門左右兩側各植了九株松柏,表達了五木人民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無限懷念。
南天門鐘靈毓秀,筆架山翰墨生輝。山之東南,古有“九舉十八薦,鼎子要用轎子端”的紅山村。腳下是“三郎灣”。古時候有修職郎苟廣聲,員外朗蒲剛,將仕郎蒲朝江;向東有“五秀才院”,修建的“七排山,兩頭轉”,連續兩個大院壩,曾經是全縣聞名的露天電影場。
向南望去,是文化底蘊豐厚的前鋒村,這個村古時候出了七個進士。山麓之下是
乾隆年間欽點翰林廣西主考苟華南的故居。
太極廣場
太極廣場,明山道人修道多年,一開始是採食仙果仙草,以外服養生為主,後來在遇仙亭,遇上雲遊至此的紫賢真人,得授內丹
太極功法,內外兼修,方得以悟道。紫賢真人傳授太極功法德地方,以後被人們叫做太極。
開園儀式
2014年3月8日,由
平昌沃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四川巴中平昌南天門森林運動公園開園儀式在
五木鄉(鎮)南天門景區隆重舉行,標誌著平昌縣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建設西南“山地運動之鄉”、“森林網球之都”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助推平昌縣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南天門森林運動公園(縣道Y08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