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巴山構造樣式及錳礦空間賦存規律研究

《南大巴山構造樣式及錳礦空間賦存規律研究》是由重慶市地質調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寧墨奐、黃治清、陳龍、李建、楊弘忠、胡昌松、羅遠良、張華、張自賢、秦溱、宋廖源、韋軼、吳立志、田孟、顧文帥、廖少軍、陳靖、王玲、李永祥、羅光德、熊燚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大巴山構造樣式及錳礦空間賦存規律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重慶市地質調查院
  • 主要完成人:寧墨奐、黃治清、陳龍、李建、楊弘忠、胡昌松、羅遠良、張華、張自賢、秦溱、宋廖源、韋軼、吳立志、田孟、顧文帥、廖少軍、陳靖、王玲、李永祥、羅光德、熊燚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90092
成果名稱
南大巴山構造樣式及錳礦空間賦存規律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重慶市地質調查院
主要完成人
寧墨奐、黃治清、陳龍、李建、楊弘忠、胡昌松、羅遠良、張華、張自賢、秦溱、宋廖源、韋軼、吳立志、田孟、顧文帥、廖少軍、陳靖、王玲、李永祥、羅光德、熊燚
研究起始日期
2017-05-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8-11-01
主題詞
南大巴山;構造樣式;錳礦;賦存規律

成果摘要

研究區由於受秦嶺造山帶多期次構造運動的影響,研究區構造極其複雜,對城口錳礦體的後期破壞嚴重。
通過本次研究認為,研究區變形樣式主要有逆沖疊瓦斷層、複式褶皺、疊加變形三種變形樣式。根據區內構造的組合特徵,將研究區劃分為走滑逆沖疊瓦斷層帶、逆沖走滑斷層帶和褶皺-斷層帶三個構造組合帶。研究區發育3期共7組斷裂構造,一期發育於印支晚期,主要發育了城巴斷裂,二期構造發育於中燕山期,發育一系列走向與城巴斷裂平行的逆沖斷層;三期構造發育於中-晚燕山期,發育一系列走滑剪下斷層。研究區構造演化分為4個階段:震旦世-中三疊世沉積蓋層形成期(興凱-印支期)、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褶皺變形期(中燕山期)、早白堊世-晚白堊世逆沖推覆變形期(中-晚燕山期)、構造定型期(晚燕山期-喜山期),錳礦體變形分為沉積期、褶皺變形期、斷層破壞期和急劇隆升改造期4個階段。並分別對典型礦區建立了構造控礦模式。
本次研究成果在城口錳礦勘查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驗證,通過在大渡溪礦區和修齊錳礦區布置施工,均在設計的孔深範圍內揭露了錳礦體,取得了很好的套用,證實本次研究成果對城口錳礦找礦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