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哨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南哨街道位於喀左縣城南7公里處,所轄7個行政村,47個居民組。全鎮總面積7.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38萬畝,可供開發利用的荒山1.5萬畝。人口13412,其中蒙古族6640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鎮。該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建三線穿境而過,雙橋大街直指鎮內山嘴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哨街道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轄山咀、五道營子等7個村
- 政府駐地:梁家營子村
- 電話區號:0421
- 郵政區碼:122000
- 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 面積:56平方公里
- 人口:13412人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遼N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歷史沿革
南哨街道遼代屬大定府利州阜俗管轄。金、元代沿襲之。明成祖永樂元年( 1403 )復置烏良哈三衛、遂成蒙古族牧地。後金天聰九年( 1635 )南哨歸喀喇沁左旗管轄。 1635 年(後金天聰九年),南哨歸喀喇沁左翼旗管轄, 1737 年(乾隆二年),有一部分牧民從呼和浩特到此居住。從乾隆五年( 1740 年始),漢民逐漸來此居住。 1778 年(乾隆四十三年),建立建昌縣以後開始實行蒙漢分治。南哨的漢民歸建昌縣大城子鄉管轄,蒙民歸喀喇沁左翼旗管轄。 1914 年(民國三年),將建昌縣改為凌源縣,南哨的漢民歸凌源縣第二區(大城子)管轄,南哨是鄉,蒙民仍歸喀喇沁左翼旗管轄。 1930 年(民國十九年),南哨的漢民歸凌源縣第三區(大城子)管轄,南哨是鄉,蒙古族歸旗管轄。 1933 年(日偽時期),南哨的漢民歸凌源縣大城子村管轄,下設南窯、山咀、白溝、化金溝、二道營子五個甲,蒙古族歸旗管轄。 1937 年(康德四年),南哨的漢民歸建昌縣南哨村管轄,蒙民仍歸喀喇沁左翼旗管轄。 1940 年(康德七年),廢除建昌縣制,縣、旗合併,改名為喀喇沁旗,從而結束了蒙漢分治的局面。南哨歸喀喇沁左旗大城子村管轄。 1946 年 7 月,共產黨建立喀喇沁左旗,南哨劃歸第三努圖克(大城子區)管轄。南哨範圍內有山咀、五道營子、二道營子、南窯、南山、白溝、梁家營子、化金溝八個行政村。 1955 年,建立九個初級農業合作社。 1956 年,並區建鄉時南哨歸第三努圖克(大城子)管轄,將南哨改為南哨鄉。 1957 年,將九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改建為八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 年 3 月撤區並鄉時,撤銷第三努圖克(大城子),將南哨鄉、五家子鄉合併為南哨鄉,實現了一鄉一社。 1958 年 9 月,人民公社化時南哨歸大城子人民公社管轄,劃南哨為作業區。 1959 年,改南哨作業區為管理區。 1961 年,又將南哨管理區改稱為南哨生產大隊。 1961 年,將南哨生產大隊從大城子人民公社劃出,建立南哨人民公社,下轄:盧家溝(南山)、白音愛里(二道營子)、山咀、五道營子、柏溝、化金溝、梁家營子、南窯等八個生產大隊。 1968 年 3 月,將南哨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南哨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 年,恢復南哨公社管理委員會名稱, 1984 年 3 月將南哨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南哨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1985 年 8 月將南哨鄉改為南哨鎮,下轄 8 個村民委員會。 2004 年並村時盧家溝村併入南窯村,南哨鎮管轄 7 個行政村。
2013 年 5 月南哨鎮改為南哨街道,管轄 7 個行政村直到如今。
經濟建設
工業
全鎮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境內王子山蘊藏著大量的紫砂土、陶土、原煤、石灰石等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化金溝內常年奔涌著尚未開發的高品質礦泉水。近幾年,該鎮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項目建設,先後有多家外商在鎮內開礦辦廠。目前全鎮20多家民營企業生產形勢十分紅火,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農業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上形成了以鵝、食用菌為主的產業特點,打造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標誌性品牌。年鵝飼養總量達到41萬隻;食用菌產業開發底蘊深遠,品種主要有滑子菇、雙孢菇、白靈菇、靈芝平菇、雞腿菇等。食用菌產業已被遼寧省食用菌協會授予優秀基地鄉鎮。
招商引資
社會事業
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