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情況
五台山南台,山石多為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組成,位於
台懷鎮南12公里,海拔2485米,是五個台中最低的,也是自然景觀最秀麗的,面積200餘畝。五台山其它四座台頂皆連起伏的系列山脈,唯有南台是另為一峰。遠望山形,莞如一匹臥馬,站立山巔,又覺得好像立於覆盆。南台又名“錦繡峰”、“仙花山”,由於海拔適中,非常適合高寒作物生長,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野生草藥和各類花木繁多。南台山勢平緩,景色絢麗,松嶺濤濤,泉水眾多,是徒步和
自駕游客的聖地。
南台是五個台中耕地面積最大的地區。古時候的南台就是五台山里糧食的主要產區,也是傳統佛禪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南台南面的靈境鄉山路是古時候進五台山台懷鎮的道路,道路蜿蜒曲折。現在進山道路幾經更迭修建,已經有了高速直達石咀鄉,從石咀鄉進入
台懷鎮的道路十分平坦。
旅遊資源
南台亦名仙花山,以野生植被豐富,野花種類多聞名,台頂鳥語花香,猶如仙境。台頂象倒立的藻瓶,周圍1里,細花雜草布滿了整個山巒,猶如綠色的地毯。這裡有罕見的野生“金蓮花”、“日菊”和名貴的“香蕈、銀盤、水皮等蘑菇”。這裡也是高品質農作物品的產區,大豆、
藜麥、莜麥、胡麻等很著名。
每年芒種過後,盛夏來臨,來自各地的騾馬牛羊聚集山上,牧民們的歌聲迴蕩在山谷中,動人心弦。台頂寺廟,也是
隋文帝詔令始建,宋代重建時名為
普濟寺,後於明代成化年間重修,內供智慧文殊。
在南台,還可以找到台參、
手參、豬苓、黃芪 、大黃、秦艽 、小茴香等多種藥材。尤其在夏秋之交登臨南台,清風拂面給你送來一股股藥香,你會覺得,這難道不是在長滿仙草仙藥的仙境中嗎?
南台頂上現存寺廟一處,名普濟寺。據《清涼山志》載;普濟寺建於宋,明成化年間予以重修。性善詩中對普濟寺有這樣的讚頌:“策杖尋幽上翠巔,清涼春盡景芳妍。千崖花綴千崖錦,五頂峰連五頂天。梵召繞陵日月,經堂寂寞鎖雲煙。真容欲睹知何在,極目蒼蒼意惘然。”這足以說明南颱風光之秀麗。原普濟寺內有明洪武二十年(1387)晉王、穎國公等游台碑記和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葺碑記。寺內3間前殿,內供脫沙彌勒佛像;5間正殿為文殊殿,殿前有文殊畫像碑;後殿為石窯洞3間,內置一尊石雕佛像和兩尊菩薩塑像,其中,石雕普賢菩薩像,做工精細,色澤古樸,當為宋,元時期遺物。普濟寺現有三佛殿和後殿兩處主要建築,三佛殿內供橫三世佛,而後殿內則供獅子吼文殊菩薩,佛相莊嚴古樸,筆觸細膩遒勁。
在普濟寺東有一石雕覆蓮瓣,下為人,塔身高16米,7層,上部為瓶形,青石裹外。沿塔內旋梯上登塔頂,南颱風光盡收眼底,遊人至此,如入仙境,總有意猶未盡之感,直叫人留連忘返。
普濟寺西南月3公里山丘頂有古南台,坐落著一座廢棄古寺,是普濟寺的下院,幾十年前成為了微波站,現在正重恢復為寺廟。
南台頂南側山麓,有古十大青寺之一的靈境寺,始建於公元400多年,坐落於靈境溝中。溝中山泉豐沛,景色旖旎,美景天成,是徒步旅遊者去佛母洞的必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