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閻氏族譜

南召閻氏族譜

南召閻氏族譜是居住在南召縣東溝、陳刺園、逍遙溝、空山、關山、臥溝、老將莊、中王廟、柴崗、白土崗、南河店、南寨、大栗溝、大溝、雲陽、橫山、南窯、山根、土屯及與南召縣臨近的南陽三十里屯、掘地坪、潦河坡、方城的閻崗等閻氏族人共同的家族族譜。

閻氏族譜工程浩大內容繁多,非朝夕之功可以完成,加之編輯水平有限,若將全國閻氏族人入譜,實乃望洋興嘆高不可攀。但在家族文化興盛之時在無宗無序之中生存,非閻氏族人之願望,就南召閻氏族譜而言已歷經三代人心血尚未成功,現有第十一世孫榮宣等人發出聯宗續譜倡議,即一呼百應,居住在南召縣東溝、陳刺園、逍遙溝、空山、關山、臥溝、老將莊、中王廟、柴崗、白土崗、南河店、南寨、大栗溝、大溝、雲陽、橫山、南窯、山根、土屯及與南召縣臨近的南陽三十里屯、掘地坪、潦河坡、方城的閻崗等閻氏族人踴躍提供文獻資料,使閻氏族譜得以成型定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召閻氏族譜
  • 屬於:閻氏族人共同的家族族譜
  • 特點:工程浩大,內容繁多
  • 祖訓:應濟家愛國,明事達理,知律守法
序言,序言一,序言二,聖旨,族譜目錄,正文,

序言

序言一

閻(閆)姓的由來,據《唐書》和《通志》等書所記載,閻分兩支:一支周武王封吳太伯曾孫仲弈去閻邑為君主,其以閻為氏;一支春秋時(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晉成公的兒子得閻邑為封地,其以閻為氏。後經歷史的推移,兩支閻姓遂通為一氏。(摘自《取名查曲》一書,作者閻海青,遼寧省北票市人)。由此觀之,自周武王分封仲弈至今,閻氏家族已有3100餘年歷史,仲弈和懿源於姬姓乃閻氏家族兩位始祖,今山西省運城閻邑當為閻氏的發源地。如今為了書寫方便,多將閻簡化寫作閆。
據統計,古今姓氏共有8000多個,其中可見到的2000多個,常見的近500個,1982年中國科學院根據國家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考證,在500萬人口以上的百家姓氏中,閻氏占第50位。據有關史料記載,閻氏在歷史上的名人枚不勝舉,最早的當屬閻敖:春秋時楚國大夫;閻顯:?-125年東漢權臣,河南滎陽人;閻思光:隋朝畫家;唐代名人最多,閻立德:唐代工程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閻巨源:唐朝勝州刺史,彬寧節度使;閻伯嶼:唐朝天寶起為舍人,後為涪州尉;閻朝隱:唐朝著作郎,欒城人;閻瑜:唐朝袁州刺史,河陰人;閻濟美:唐朝工部尚書;閻立本:?-673年唐朝傑出畫家,雍州萬年人;閻仲;南宋畫家;閻公貞:金代大定進士,大理卿,宛平人;閻文應:宋朝內副都,相州鈴轄開封人;閻文顯:宋朝名醫;閻佐:明朝天順進士,御史,浙江副使,商州(今寶豐)人;閻察:明朝左布政史;閻慶:北周河州刺史;閻寶:後唐朱瑾牙將,保義軍節度使,鄆州人;閻循琦:清朝工部尚書;閻爾梅:清朝著名詩人,沛縣(今屬江蘇)人;閻次平:南宋畫家,隆興進士;閻若璩:清初經學家,山西太原人;閻應允:南明抗清義軍首領,順天通州人;閻士選:明朝萬曆進士,山東按察使,德州人;閻元明:後魏隨郡太守,安邑人;閻錫山:山西省綏請公署主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山西五台人。
閻俊:山東青州人,勝國(元朝)時為行中書左丞,以直諫遭貶謫南陽,封地中雷鎮(即三十里屯)。
閻楨:明萬曆四年(1576年)中舉後任太康訓導。
以上俊、楨系南陽三十里屯閻氏始祖。
新中國建立後,閻氏仍有不少名人。如閻仲川:曾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閻明復: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閻海旺:河南省政協主席,副省長;閻立品:河南著名戲曲家;閻維文:著名歌唱家;閻濤:南召人,原為國家空軍後勤部參謀長,現為廣州軍區後勤部部長;閻榮甫:空山人,三門峽市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閻學通:中國科學院亞洲問題研究員;閻學山:雲陽人,碩士研究生北大教授,等等。
綜上所述,閻氏不愧為華夏之名門望族。然聚居南召的閻氏族人並非官宦之家,而以耕讀持家名遜遐爾,與南召的名門大戶袁家、褚家、王家、周家、史家、張家、賀家、靳家、郭家、宋家、任家、毛家等數輩互結連理,姻親不斷,亦出現不少志士仁人,造福鄉里,報效國家,在此不再贅述。從本譜珍貴資料中可以看出,南召閻氏自始祖士奇遷召定居以來亦有五百餘年歷史,二世祖環,三世祖瑞麟均葬於南召縣雲陽鎮小西關三棺墳,亥山巳向,自第四世可敬、可信、可元分別定居白土崗鎮東溝、小店鄉空山兩地;可敬葬於東溝北老墳,可信、可元仍葬於雲陽小西關,現已歷經十四代,繁衍6000餘眾,以國字輩為第五代,德字輩為第六代,文字輩為第七代,謙字輩為第八代,清字輩為第九代,廣字輩為第十代,榮字輩為第十一代,自第十二代起名號分歧,有以“榮華富貴”的“華”字輩起名,有以“榮興萬志”的“興”字輩起名等等。其他各閻氏支脈名號紛歧,輩份不清,相互無法稱謂的現象比比皆是,令人堪憂。無族譜遵循,實乃憾事。為此,族人修譜意識愈來愈強,整修宗譜的呼聲愈加高昂。1961年,經九世祖清義、十世祖廣瑞、廣榮、廣寅、廣禮、廣祿、廣長、廣有等前輩長者首次開始修訂族譜,不辭勞苦,往返奔波,歷時年余,方與臨汝鎮閻氏家族協商一致,共同編排三十二字宗派,南召閻氏一支自十二代起以“學”字輩起名,以下按“學好相尚,登朝經邦,保善和忠,惠澤增長,令生克俊,永錫傳良,公雲純潔,太發其祥”三十二字排序,並呼籲聚居南召及周邊閻氏族人,自願依照。族譜雖歷經38年未修訂成冊,但卻保留了不少珍貴史料,為此次修譜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次修譜系在宗族文化興盛之時由先祖第十一世孫榮宣等人發起倡議迄今僅兩個月時間,便初出家譜草稿,其速度之快,成效之著出乎意料之外。本譜牒意在反映歷史本來面貌,訂立本族世系規範,明確閻氏家規祖訓,確立後世宗序派字,實現先賢修譜遺願,使閻氏後代子孫代代相承,互知輩份,不致數典忘祖,貽笑天下。願吾閻氏先人澤被後世,歲歲朝朝奉祀無缺,則我族人幸甚,後代子孫幸甚!
公元二000年歲次庚辰年四十九日閻興振撰

序言二

閻氏族譜工程浩大,內容繁多,非朝夕之功可以完成,加之編輯水平有限,若將全國閻氏族人入譜,實乃望洋興嘆,高不可攀。但在家族文化興盛之時,在無宗無序之中生存,非閻氏族人之願望,就南召閻氏族譜而言,已歷經三代人心血尚未成功,現有第十一世孫榮宣等人發出聯宗續譜倡議,即一呼百應,居住在南召縣東溝、陳刺園、逍遙溝、空山、關山、臥溝、老將莊、中王廟、柴崗、白土崗、南河店、南寨、大栗溝、大溝、雲陽、橫山、南窯、山根、土屯及與南召縣臨近的南陽三十里屯、掘地坪、潦河坡、方城的閻崗等閻氏族人,踴躍提供文獻資料,使閻氏族譜得以成型定稿。
閻氏族譜的主要內容分四篇,第一篇為閻氏淵源及家規祖訓,理事會組成情況及族譜籌備委員會組成情況。第二篇為閻氏家族歷史與現代名人及捐資續譜人員情況。第三篇為閻氏宗譜圖表。第四篇為閻氏族譜簡介,後跋。
聯宗續譜依據“譜系分明、支脈清楚、長幼有序、謫庶一樣”的原則,分門敘述,依次編排,真實準確,一目了然。
聯宗續譜的主要辦法分三種:一是按宗族牌位聯宗,上下吻合,宗派不亂,最低對照祖宗三代,往下依次排列,如老將莊、大栗溝、大溝、臥溝、白土崗屬於這種類型。二是按習慣稱謂聯序,雖牌位無法對照,輩份不清,但居住臨近,相互關係密切,已稱呼多年,在這次聯宗續譜中經族人協商同意,理事會成員共同決議批准,以某代與某代攆齊,往上趕,往下排。如南陽三十里屯因前二三百年失記,與南召閻氏牌位無法對照,就以第八代“嗣”字輩與南召的第十一世“榮”字輩攆齊,“嗣”以下“宏、紀、聽、繼、化、學、萌、吉、同、堂、清”等均與南召閻氏十二世“學”字輩並列,山根、掘地坪的閻氏以第十一代的“富”字輩與南召閻氏的第十一代“榮”字輩並列,以此類推。皇路店鎮土屯的第七代“章”字輩與南陽三十里屯第八代“嗣、章”及南召第十一代的“榮”字輩平稱。三是根系不清,無法考證屬第幾代啥字輩,就按現有幾代人回憶,查墳頭,追根溯源,經族人協商核准從某代開始併入譜系。
總之,尋根及知歷史之嬗變,溯源方曉祖宗之維艱。願我閻氏族人同心協力,矢志不諭創大業,眾志成誠,萬代千秋水昌盛。
閻氏家族理事會
二000年四月九日

聖旨

奉天承運
皇帝昭曰誼篤靖共入官必資於敬功歸訓迪,猶子亦教以忠愛沛國恩用揚家訓,爾閻士魁乃前任湖北竹山協中軍都司,今陛陝西西鳳營參將閻丕敏伯父躬修毖代慰儒鳳抱璞自珍克發圭璋之秀儲材足用聿彰杞梓之良,茲以覃恩貽封爾為昭武都尉錫之誥命,於戲昭令於經贏書貽刻鵠佩徽章於策府寵賁回鸞,茂典丕承榮名益劬制曰:家有孝慈之范美,以相濟而成國崇褒錫之文恩以並推而厚爾,何、王氏乃前任湖北竹山協中軍都司,今陛陝西西鳳營參將閻丕敏之繼伯、伯母德可相夫教能啟後,一堂環佩和音著其慈祥五夜機絲內治聿昭其柔順,茲以覃恩貽封贈爾為恭人於戲溥一體之榮施鸞草賁采表同心於訓迪象府分光。
臣閻丕敏敬錄
勒命
道光叄拾年正月貳拾陸日
之寶

族譜目錄

閻氏族譜目錄
聖旨………………………………………………………………………………………………1
插圖………………………………………………………………………………………………2
序一………………………………………………………………………………………………3
序二………………………………………………………………………………………………7
第一篇……………………………………………………………………………………………1
第一章 譜諭……………………………………………………………………………………1
附1 閻氏遷宛始祖………………………………………………………………………………6
附2 臨汝鎮閻氏宗譜碑文………………………………………………………………………9
第二章 閻氏家規祖訓…………………………………………………………………………10
第三章 閻氏宗譜派字…………………………………………………………………………12
第四章 閻氏家族理事會籌備委員會倡議書…………………………………………………15
附:閻氏家族理事會籌備委員會名單…………………………………………………………17
第五章 閻氏家族理事會人員名單……………………………………………………………18
第二篇 名人錄…………………………………………………………………………………21
第一章 閻氏家族世系簡譜……………………………………………………………………21
第二章 近代名人………………………………………………………………………………24
第三章 現代人物………………………………………………………………………………29
第四章 閻氏家族理事會成員介紹……………………………………………………………38
第五章 捐資續譜人員名單……………………………………………………………………47
第三篇 閻氏家譜圖表…………………………………………………………………………51
第一章 閻氏宗譜各地派字對照表……………………………………………………………51
第二章 閻公士奇後裔譜系表…………………………………………………………………52
第一節 閻氏四世長門可敬後裔譜系表………………………………………………………53
甲 閻氏五世長門國祥後裔譜系表……………………………………………………………53
乙 閻氏五世二門國泰後裔譜系表……………………………………………………………75
丙 閻氏五世三門國禎後裔譜系表……………………………………………………………81
丁 閻氏五世四門國乾後裔譜系表……………………………………………………………100
第二節 閻氏四世二門可信三門可元後裔譜系表……………………………………………117
第三節 大柏樹莊、石莊、朱莊閻氏三世二門聖玉後裔譜系表……………………………129
第三章 閻公士才(士普)後裔譜系表………………………………………………………138
  1. 崔莊鄉閻氏長門後裔譜系表………………………………………………………………139
  2. 崔莊鄉閻氏二門後裔譜系表………………………………………………………………141
  3. 崔莊鄉閻氏三門後裔譜系表………………………………………………………………142
  4. 閻氏六世二門化生後裔譜系表……………………………………………………………148
  5. 馬市坪閻氏支脈譜系表……………………………………………………………………151
第四章 閻公士珍(士秀)後裔譜系表………………………………………………………152
  1. 老蔣莊閻氏長門後裔譜系表………………………………………………………………153
  2. 閻氏二門後裔譜系表(鐘王廟)…………………………………………………………164
  3. 南河店台街閻氏三門後裔譜系表…………………………………………………………165
第五章 留山鎮大栗溝閻氏譜系表……………………………………………………………167
  1. 留山鎮大栗溝閻氏譜系表…………………………………………………………………168
  2. 留山鎮大溝斗垛閻氏譜系表………………………………………………………………170
第六章 皇后浴閻氏家族譜系表………………………………………………………………173
第七章 白土崗閻氏家族譜系表………………………………………………………………176
第八章 南陽三十里屯閻氏家族譜系表………………………………………………………181
第九章 南召縣皇路店鎮土屯閻氏家族譜系表………………………………………………211
第十章 掘地坪閻氏玉宗後裔譜系表…………………………………………………………217
第一節 掘地坪閻氏家族譜系表………………………………………………………………218
第二節 山根閻氏後裔譜系表…………………………………………………………………226
第三節 蒲山閻氏後裔譜系表…………………………………………………………………228
第四節 潦河坡閻氏後裔譜系表………………………………………………………………230
第十一章 閻公書慎後裔譜系表………………………………………………………………233
第十二章 板山坪閻氏家族譜系表……………………………………………………………234
第四篇 閻氏宗譜簡介…………………………………………………………………………235
第一章 閻公士奇後裔譜系……………………………………………………………………235
第一節 閻氏四世祖長門可敬後裔譜系………………………………………………………235
甲 閻氏五世祖長門國祥後裔譜系……………………………………………………………236
乙 閻氏五世祖二門國泰後裔譜系……………………………………………………………283
丙 閻氏五世祖三門國禎後裔譜系……………………………………………………………294
丁 閻氏五世祖四門國乾後裔譜系……………………………………………………………332
第二節 閻氏四世祖二門可信後裔譜系………………………………………………………367
  1. 閻氏五世長門聞禮後裔譜系………………………………………………………………367
  2. 閻氏五世二門聞詩後裔譜系………………………………………………………………418
第三節 閻氏四世祖三門可元後裔譜系………………………………………………………423
第四節 大柏樹莊、石莊、朱坪閻氏後裔譜系………………………………………………431
  1. 雲陽鎮石莊閻氏五世祖長門宗閔後裔譜系………………………………………………431
  2. 雲陽鎮大柏樹莊閻氏五世祖二門宗思後裔譜系…………………………………………448
  3. 陳崗閻氏五世祖三門宗旗後裔譜系………………………………………………………456
第二章 閻公士才、士普後裔譜系……………………………………………………………459
第一節 崔莊鄉閻氏宗族譜系…………………………………………………………………459
第二節 縣城閻溝閻氏譜系……………………………………………………………………480
第三章 閻氏士珍、士秀後裔譜系……………………………………………………………484
第一節 白土崗、姬村、石橋、郭莊閻氏長門方正譜系……………………………………484
第二節 鐘王廟閻氏二門中正譜系……………………………………………………………504
第三節 南河店台街、王莊、石門大沖閻氏三門雲正譜系…………………………………507
第四章 留山鎮閻氏譜系………………………………………………………………………511
第一節 留山鎮大栗溝閻氏譜系………………………………………………………………511
第二節 留山鎮大溝斗垛閻氏譜系……………………………………………………………517
第五章 皇后浴閻氏家族譜系…………………………………………………………………523
第六章 南召縣白土崗閻氏支脈譜系…………………………………………………………528
  1. 南寨閻氏家族譜系…………………………………………………………………………528
  2. 白土崗閻氏二門家族譜系…………………………………………………………………529
第七章 閻公玉宗後裔譜系……………………………………………………………………533
第一節 閻氏四世長門希聖后裔譜系(掘地坪)……………………………………………533
第二節 閻氏四世二門法聖后裔譜系(山根、蒲山)………………………………………551
第三節 蒲山鎮閻氏後裔譜系…………………………………………………………………556
第四節 潦河坡閻氏譜系………………………………………………………………………559
第八章 閻公書慎後裔譜系……………………………………………………………………566
第九章 南召縣板山坪鎮瓦房村閻氏譜系……………………………………………………568
第十章 方城閻崗閻多譜系(待續)…………………………………………………………
第十一章 南召縣太山廟閻氏譜系(待續)………………………………………………

正文

第一篇
第一章 譜諭
縱觀歷史,閻氏家族遍布神州大地,移居海外者有之,外出經商者有之,出居宦海者有之,耕讀持家者有之,英才輩出,功績卓著,然編者學識淺薄,文獻資料有限,不能論及全貌,更不能將閻氏自封地得姓以來3100餘年的歷史一一記載下來,現僅就定居南召及鄰縣閻氏支脈來源作一簡要概述。
關於南召閻氏支脈來源眾說紛紜,有跑馬圈地說,有自臨汝遷召說,有根系南陽三十里屯說……,不管哪種說法都有一定的依據,這些依據有祖輩口傳的,有碑文記載的,有自神龕抄錄的。從現有資料看南召閻氏並非同時遷來,因斗轉星移,時代變遷,遷居南召時間有早有晚,早來的歷十五代五六百年,晚到的不過三四代不足百年,一般的也有十一、二代四百餘年。但最早的當屬南陽三十里屯閻氏一支,已有六七百年歷史。據《閻氏遷宛始祖》(附文)介紹,閻俊 山東青州人,勝國(元朝)時為行中書左丞,以直諫遭貶謫南陽,封地中雷鎮(即三十里屯 古稱三戶里),相傳為范蠡故居。其墓地傳在南陽城內東北隅龍亭門(三十里屯東門外龜馱碑記載有:勝國行中書左丞閻俊直諫遭貶謫南陽封地三十里屯)。閻氏一族奉閻俊為遷宛始祖。今南召山根及鄰里掘地坪閻氏一支當屬三十里屯閻氏分支。
從臨汝鎮閻氏宗譜碑文記載看,“本鎮閻氏宗族自始祖閻青其由洪洞遷徙於此以來,已數百年矣,繁衍昌盛及豫西南,其中尤以南召、白楊樹兩支為最昔者,歲歲朝朝奉祀無缺。”(碑文全文附後)。老祖閻青其子仲開,仲開子景公,景公子佑公,佑公子德時,德時子家明、家美、家全,累累傳至第十一代三門玉瑞遷至南召白土崗一支,至第十四代閻永清官至正八品登仕郎(有碑文記載),自永清以下按十六字續排,即“德昌世榮,道學如林,天開文運,國思家慶”,止今又傳六世,“榮”字輩與東溝“榮”字輩巧合,“道”字輩與1962年新續三十二字第一字“學”字相接,由此觀之,白土崗閻氏一支系臨汝遷召分支無疑。
白土崗鎮東溝村、碾坪村、留山、逍遙溝、小店、空山等閻氏奉士奇為始祖,崔莊、馬市坪、臥溝、曹店、閻溝等閻氏一支奉士才、士普為始祖,南河店老將莊、鐘王廟、柴崗、陳磨石溝等閻氏奉士珍、士秀為始祖,其中士奇、士珍、士秀葬雲陽西關閻氏老墳稱“三棺墳”或“三立祖”,士才、士普葬縣城閻溝老墳園。相傳來南召時一行兄弟十二人,除現已查有七人(包括南陽八里岔士信、士林二弟兄)外,下餘五人下落不明。關於遷召時間、地點,因年代久遠,祖譜遺失,爭論不一,通過這次續譜。挖掘資料,按有文字可考的資料和歷史史實相對照,從而推斷出士奇、士才、士普、士珍、士秀、士信、士林諸位列祖遷居南召的大致時間和遷出地點。一據《南陽地區志》記載,1312年的南陽府除轄南陽市全境外,還轄有泌陽、舞陽、葉縣、汝州、魯山等地,然而諾大的南陽府,在1312年期間,僅692戶,4893人。這種地曠人稀的狀況與列祖遷召跑馬圈地占業落戶的傳說相吻合,白土崗東溝村閻氏長門現居的“樓屋”相傳是先祖砍柞子砍出來作為定居之所。先賢使用宗派尚有十六字,為“榮興萬志,明正克長,修道進善,慶福升堂”。二依據臥溝的碑文記載“第五世祖閻新,生於康熙十七年,卒於乾隆三十九年”可以看出,在1660年左右,閻氏已在召定居五代人,與歷史記載的洪洞遷民時間相差無幾,《南陽地區志》第235頁說:“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永樂十四年(1416年)就七次將山西等地數萬民眾移居南陽、鎮平、內鄉、鄧州、新野、裕州(方城)、唐(唐河)諸州縣”。《洪洞縣誌》說:“明正統時(1436年-1449年)從山西流至南陽者10萬餘戶。”《洪洞縣誌》還說,在這以前的定宣德三年(1428年),山西饑民流徒至南陽諸郡不下十餘萬。最晚的一次遷民至今已有551年,而閻氏族遷召歷十五代500餘年,由此觀之,士奇、士才、士普、士珍、士秀、士信、士林諸位列祖是由山西洪洞直接遷徙而來,並非由山西先遷居臨汝鎮,過六代以後自第七代又遷居南召。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閻氏族人已歷21代700餘年,其遷出時間往前推移了200年,追溯到元朝的1265年左右,顯然這與歷史史實出入較大。另據《南召縣誌》記載:“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5年)析南陽縣北境復置南召縣。縣域設今雲陽鎮。系閻氏居住地,編戶18里,總計1330戶,10037人。是年,即由知府任義、知縣張琪築縣治城池,建城門三座,南曰南遠,東曰東興,西曰永豐,各建城樓。”與太高祖閻環捐資建雲陽縣城的傳說相一致,有功德碑記載,惜石碑遺失井中,證明閻氏遷召以來第二世祖已當家理事,歷時二三十年光景。為此斷定,諸位閻氏列祖遷召時間當在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
留山鎮大栗溝、大溝、皇后鄉的皇后浴、雲陽鎮、石門大沖等閻氏分支,上三代墳頭失記,自第四代往下有據可查,輩次比較有序,現已繁衍到第十二代“學”字輩,按支脈順藤摸瓜,大栗溝、大溝閻氏一支,上三代(四、五、六世)下三代(十、十一、十二)均與東溝閻氏一支相對照,可以單獨列一門,雲陽鎮、皇后浴閻氏奉閻瑞麟為三世祖,併入始祖士奇分支,石門大沖第八代閻大安(禎祥)續入老將莊、南河店台街三門。
板山坪鎮瓦房村馱場閻氏一支,傳說自登封縣遷來,前四代單傳失記,唯有修善路留名的閻永太不知是第幾代,自第十代“廣”字以下與東溝閻氏輩份相同,單列一支。
南召縣城關鎮閻書慎一支自黃河北濟源遷來,遷召時間不足百年,已歷四代,往上追溯有困難,因資料限制路途較遠,以書慎為第十代往下序排單列一章。
綜上所述,聚居南召、南陽等地的閻氏族人,不管是來自何處,但根系山西洪洞縣,老家在山西運城閻邑毋容置疑。俗話說,一個閻字掰不開,通過續譜的實踐,更證實閻氏族人的團結一致,情似骨肉,關係親密,名份派系,呼喚稱謂,有規有矩,尊長愛幼,敬婆愛媳,有禮有序,家規祖訓,人人自覺履行,對優異者褒揚,不肖者規勸,使人人上孝先祖,下教子孫,明事達理,知律守法。
為了突出歷代人物的特殊貢獻,使後代子孫學有榜樣,效有典範,閻氏族人的歷史與現代名人單獨成篇,續寫古名人,旨在效法其建功立業的壯志,弘揚其廉潔自律的作風,褒獎其忠國利民的懿德,從而激發其家族的自豪感,增強使命感,振奮精神,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為國為民建功造福,做無愧於閻氏先賢的有所作為的晚輩後生。
現代人物單列,是為了敦促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再接再厲,像先祖那樣清正廉潔,為民造福。市場經商者,要廣通信息,廣開渠道,為國家創造財富;致力科技者,要潛心研究,攻尖端,攀高峰,有所創造發明;從事政務者,要廉潔自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效命軍旅者,要嚴二職守,堅守崗位,報效國家……。總之,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要奮發向上,高瞻遠矚,勵精圖治,在原有崗位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閻氏家族理事會
二000年四月二十六日
閻氏遷宛始祖
閆俊,山東青州人,勝國(元朝)時為行中書左丞,以直諫遭貶謫南陽,封地中雷鎮(即三十里屯古稱三戶里)相傳為范蠡故居。其墓地傳在南陽城內東北隅龍亭門(三十里屯東門外龜馱碑記載有:勝國行中書左丞閆俊直諫遭貶謫南陽封地三十里屯),閆氏一族奉閆俊為遷宛始祖。
經若干代傳至閆楨,明萬曆四年(1576年),閆楨中舉後任太康訓導,其學生後來到新野縣任訓導,赴任途中經南陽拜望老師,惜師已故世,後為紀念老師,於三十里屯南邊驛道東側為師立碑,碑陰為文,遠述閆俊近敘閆楨族屬甚詳(其墓及碑毀於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時),從楨墓累累一片可說明閆家是城南大族,明末流寇作亂殺人盈野,閆家大族淪喪殆盡,據說閆家兄弟共十八人,分別逃亡外地避難。迄今鄧縣、唐河、南召、新野、鎮平、內鄉,原落藉者尚稱三十里屯為閆氏之根。
流寇亂後,僅有化純、化俗兄弟二人返鄉,於三十里屯重整家業,三十里屯南地閻老墳有化純、化俗兄弟雙立祖之碑,下葬有墳四代。
傳至閆端、閆相兄弟時,因端居長無子,相有光第、光前、光甲三子,由長子光第過繼給兄,閆端墓在三十里屯去周八營之路北有一大墳,後光第拔塋,葬於三十里屯南地,墓地植樹多株,俗稱楊樹墳。
光前後人據說已分居大桑樹、奶姆莊、閆莊、十里舖、馮莊、柏莊、東西葉營等地。
光第過繼給伯父閆端時,閆端有土地十多頃。光第有三個兒子,即文昭、文麟、文郁,光第年老時家事交給文麟主持,文麟年輕時喜歡遊樂不務正業,尤喜鬥鵪鶉、玩長蟲。一日在北廟戲樓上掏長蟲時,樓下有人談論閒話說:文麟不務正業,他們這份過繼的家業非叫他敗壞光不可。文麟聽到這樣的話,思想上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回家後砸了鳥籠,放了長蟲。他到南陽開設銀樓,並取得縣政當局同意,為老百姓繳糧納稅,收得的碎銀鑄成元寶,收取製作費,擴大營業。後來並開設糧行,並於社旗店等地方經營坐莊買賣。有一年春天他到社旗店視察生意,夜裡起來小便,覺得氣溫驟降就意識到可能要下酷霜,當時小麥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因而糧食臭遲。而糧行內正有一些大宗糧商,因存糧積壓過久賣不出去而發愁。因而無聊之中夜間玩紙牌消遣。他轉到牌場與他們研商,以相當公道的便宜價格成交了幾宗大量的小麥交易,賣主們還甚為得意,把積壓甚久的存糧一次出清。晨起夜裡果然下了酷霜,把麥苗打壞,眼見收成無望而糧價一日數漲,著實賺了很多錢。直到兄弟分家時共置有一百二十頃土地,弟兄三人每人分得四十頃良田,從南陽縣城往南走到網廠四十五里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是閆姓所有,當時就有這樣的話:出南陽向南走,姓閆的人不會踩在別人的土地上,途中大小便也不會拉在別人的地里的說法。
閆掄魁,字雲蟠,父文麟,常出栗賑饑,掄魁以優貢官安陽訓導告歸,教授生徒不受修脯,其貧不能讀者又時周恤之。父年八十卒,與弟秋魁同以哀毀致疾。初掄魁無子,偶於郡見鬻子者夫婦相對泣,詢得其故,傾囊金贖之後生三子,人以為異,子丕勛、丕承、丕式並以孝友聞(縣誌)。
閆丕勛,字嘉甫,掄魁兄子,道光二十九年已酉科舉人。
三十里屯屬於河南省南陽縣,北距縣城三十里,南至新野縣城九十里,建有土寨,寨牆高約兩丈,南北長三華里,東西僅一里余,設有南北東三個寨門,因西邊緊靠白河故未設寨門,南寨門門樓下牆上嵌有中雷鎮石匾一方,寨牆外有護寨河一道,寬約兩丈余,深丈余,寨河中儲水以利防守,全寨約四百戶,人口約兩千,百分之九十為閆姓。昔時鐵、公路未建前為南北交通孔道,南通湖廣、北達北京,古時越、泰等國家派使進貢,都由此路通行。常聽老人說:其幼時曾見過從泰國進貢的大象,途經驛道北送。三十里屯西邊緊臨白酒,南方大宗貨物都由帆船循白河北運,寨東有驛道,寨南南門外設有驛站傳送官方檔案,由驛官(丞)負責派人傳送,關有狼煙洞以作報警用。街上商店都設在南北大街上,商業尚稱繁榮。幼時常聽老人說:三十里屯各商店的廚師曾湊錢演過戲,由此可見商店之多,僅雇有廚師之大型商店就有約百家。幼年時常 至河邊遊玩,見碼頭上工人肩負貨物,手持竹籤(計數用),快速往來於車船之間,呼喝著搬運貨物,出貨時有專人發籤,收貨地點有專人收簽,貨物運送完畢以簽計數結算。惜1930年後河道淤塞,載重船隻無法通行,商業日見凋敝。寨建於何時已無據可考,寨牆於抗日戰爭時拆除。
臨汝鎮閻氏宗譜碑文
老祖閻青其
夫國者,族之演變也,族者,家聚組成也,重家愛國,故理也然,族者,亦不可輕 棄也。本鎮閆氏宗族自始祖閆青其由洪桐遷徙於此以來,已數百年矣,繁衍昌盛及豫西南,其中尤以南召白楊樹兩分支為最昔者,歲歲 祖奉祀無缺。自六十年代初因形勢變幻,祖祭中竭,凡吾族人,無不希欠惋惜夫。無族即無姓,無姓何以為人。嗚呼,奈蒼天何,今逢盛世,實曠古之大治,亦奉祀之度良秋也,閆氏族人乘此良機,共舉代表商磋,復我祖祭事宜,惜祖墳塋所立碑皆失,死者無塋,即生者無家也,無家難為炊宿,無塋難待奉,共議重始祖碑以志之,願吾閆氏先人在天之靈指點迷津,重續宗族,經肅吾閆氏宗 務,使完整有序,則吾關氏族人幸甚!後代子孫幸甚!
第二章 閆氏家規祖訓
第一條 總綱
凡我閆氏族人應濟家愛國,明事達理,知律守法,上敬先祖,下教子孫,尊長愛幼,敬婆愛媳,團結一致,互勉互勵,名份派系,呼喚稱謂應有規有矩,敬老恤孤,濟貧救苦,遇有天災人禍,要盡力資助,情誼似骨肉,關係如手足。
第二條 組織
閆氏家族成立理事會、名譽理事會。
名譽理事會成員由德高望重的正在從事工作的、對族譜工程熱心資助的成員擔任,由族人推選名譽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
理事會成員由各門選出理事,由理事中選舉出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第三條 配偶
同族不得配偶,近親不準結婚,優生優育,繁衍後代,使閆氏族人精英輩出,英賢濟世。
第四條 權利
凡閆氏族人有權向家族理事會提出合理化建議。按照長不離祖的傳統,長門無後,二門長子承嗣,有權繼承長輩的遺產,包括智慧財產權、技術、財產等,如若出現不贍養父母長輩者,其長輩有權把財產轉贈給贍養者繼承。如出現爭議,由本門理事負責解決族下事務,本門理事解決不了的,有權提交家族理事會解決。
第五條 義務
凡閆氏族人除享有社會公民的一切義務外,還享有孝敬老人、教養子女之義務,享有在清明節一天修墳祭祖之義務,享有傳宗接代之義務,享有妥善保管家譜代代相傳之義務。
第六條 其它規訓
1、臘八粥,過早上,下麵條,吃鹹的。這一規訓,代代相傳,意在緬懷先祖臘八早上離家出遷之時那頓早飯,與昔日臘八粥的不同點在於臘八粥中下麵條,吃鹹的,除一家人吃外,還喂喂先祖親手培植的果木樹,剩餘的臘八粥帶著路上吃,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二十三烙的灶火燒,一直吃到年三十。
2、牌位對聯:橫幅:永言孝思,上聯是:左昭右穆千年序,下聯是:承先啟後萬代傳。其涵義有三:一是閆氏自己的標誌,一進門看牌位對聯,便知是不是自己。二是暗涵墳塋葬法,依照長不離祖的傳統,長子居中,左邊行二、行四、右邊行三、行五,合葬,男左女右。三是牌位寫法與墳塋葬法相對照。
3、宗族之間不得以強欺弱,以多欺少,欺鄰害戶,滅門霸產,違者以家法處之,重者由國法制裁。
4、長輩應為下一代樹立表率作用,處世大方,辦事公道。
5、閆氏閨女、媳婦要端莊、沉靜、賢慧、大方、樸素、貞潔,為人厚道,孝公婆,愛丈夫,育子女,具有中華民族婦女的傳統美德。
6、本族家譜代代相傳,按宗派起名,視派可知輩份高低,支脈清楚,互有照應,糾正同輩不用同輩派字,孰高孰低,無法稱叫的陋習,正本清源,依次序排。
7、五伏含義,每伏五輩,貳拾五輩為滿伏,即為出五伏。
第三章 閆氏宗譜派字
閆氏列祖自山西洪洞遷居名地,遍布神州,今聚居臨汝、南召、南陽三十里屯、方城等地,子孫繁衍,迄今已流傳十數代,未曾修輯家譜,惟恐年長日久,後世隆昌,子孫不明根源,以致派系紊亂,輩份顛倒,稱謂不明,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一旦相見,亦視若路人,即使聚居一處者,亦因名號不規範,呼喚稱謂混亂不清或無法稱呼序泊。且自古今戶以族為大,宗以派為名,即王公庶人,無不重視宗派。今逢盛世,修譜聯宗續派,惠澤千秋,淵源流長。
本次續譜系在二十紀六十年代,先祖第十世孫廣寅、廣瑞、廣禮、廣榮、廣長、廣有等不懈努力的基礎上進行的,他們長途跋涉,不辭勞苦,內查外調,在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赴臨汝、蹲雲陽、踏遍南召閆氏聚居之地,終於大功告成。宗譜草稿既成,與臨汝鎮閆氏長老協調,續宗派三十二字亦已定型,然條件有限,環境不允許,以致功虧一簣,未能如願。現今閆氏支脈派字不統一的局面依然存在,原有宗派字序依然使用的不在少數,但名號紛歧,輩份混亂得以糾正者居大多數,如白土崗鎮東溝、陳刺園、逍遙溝、小店空山閆氏支脈自六十年代初已開始使用新譜三十二字,自十二代起使用“學”字,原譜未用完的“榮興萬志,明正克長,修道進善,慶福升堂”,自“興”字以下不再使用;雲陽鎮大柏樹莊、石莊、朱莊閆氏支脈原譜派字“聖璽宗廷齡,克朝廣玉成,英賢清平治,俊傑禮讓升,振家吉祥兆,興國福壽永,欽慶功德厚,敬賀先世榮”,自“成”字以下不用,“成”改為“學”;老將莊、中王廟、南河店閆氏一支“玉芝安家邦”自“玉”字以下不用,“玉”字改為“學”字,白土崗街閆氏從臨汝鎮帶回的十六字“德昌世榮,道學如林,天開文運,國思家慶”自“道”字始改為“學”字,以下不用;其他如大栗溝、大溝、皇后浴、板山坪自“廣”字、“榮”字輩、“學”字輩三代已併入新譜;南陽三十里屯閆氏一支續譜時間較早,自十三代以下新編宗派“偉立世英豪,恆傳百代高,宗勛留青史,望重南州韶”,其“偉”字與新譜“尚”字相對照。掘地坪、山根、潦河坡、土屯按本次理事會與族人協商,世系編排使用。方城閆崗一支,系閆彪後裔,以下按“永、道、廷、居、新、文、豐、玉、金、鴻”序派,止今已傳十二代,族下賢士又新編二十字“志同家恆昌,財旺賽春江,康壽若星月,尚仁定國邦”第十三代始沿用“志”字,其並譜事宜有待進一步協商。太山廟閆氏一支奉閆必果為始祖,以下十代依次是:以德、重魁、桂、其孝、大章、松林、登祥、文、廷、清。自第十一代清字輩以下派字待續。
為了正本清源,理順宗派,經閆氏家族理事會與族下商定,按照一不犯祖諱,二擇其字間響亮,意思寬廣,三便於上下連線統一使用以下三十二字,每字為一輩,均三字名中間,以“學”字輩為十二代,“祥”字輩為第四十三代,三十二字用完以後,從新循環使用。
宗派三十二字是:
學 好 相 尚
登 朝 經 邦
保 善 和 忠
惠 澤 增 長
令 生 克 俊
永 錫 傳 良
公 雲 純 潔
太 發 其 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