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里舖村

南十里舖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地處萊蕪平原,與泰萊老公路及萊新高速公路毗鄰。高速公路新建的收費站、宿舍大樓就坐落在村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十里舖村
  • 所屬地區: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
  • 地理位置:萊蕪平原,與泰萊老公路及萊新高速公路毗鄰 
  • 戶數:273
村莊簡介,人文自然,人物事件,

村莊簡介

南十里舖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地處萊蕪平原,與泰萊老公路及萊新高速公路毗鄰。高速公路新建的收費站、宿舍大樓就坐落在村南。這裡公路縱橫,車輛川流不息,來往如梭。村北有葉家莊鐵礦、省地質水文隊、魯中化工總廠。村西鄰方下鎮嘶馬河村,東與鳳城街道辦事處葉家莊村連線,隔溝北望是北十里舖村,南與高莊街道辦事處西汶南村隔大汶河相望。村中土地經過深翻整平,土壤肥沃,盛產小麥、玉米、大麻和10多種蔬菜。因泰萊老公路拓寬,泰萊一級公路、萊新高速公路及收費站、宿舍大樓、上下路大轉盤等設施占地,現僅有土地410畝,農戶273,人口883人,人均0.45畝。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亓姓由安徽省遷居羊莊,復遷到此建村。明嘉靖時曾設郵鋪,名鐘徐鋪。清朝時期,泰安府派官員來萊蕪上任時,本縣名人紳士必須到此迎接,因從萊城衙門口到此處正好十華里,自清朝起故稱十里長亭,也叫“更衣亭”。因與北十里舖村一溝相隔,故稱南十里舖。
民國二十一年前,該村為萊蕪縣老三區臨汶鄉;萊蕪劃為萊東、萊北、新甫三縣,臨汶鄉劃為新甫縣汶南區;1945年劃為萊蕪縣汶南區;1947年劃為萊蕪縣方下區;1951年3月為萊蕪縣魯西區,又稱第四區;1958年劃為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1月礦山人民公社改稱城關鎮;1984年4月改稱萊城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稱城區辦事處;1993年1月萊蕪建立地級市,改為萊城區城市街道辦事處,南十里舖相繼歸屬;今屬鳳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南十里舖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建村之初只有亓姓,後有喬、安姓遷居村中,亓姓占98%。姓氏之間互相團結,合力耕讀。
1948年前,南十里舖村土地瘠薄,產量很低,村民生活十分困難。據過去老人講:“西南茅草地,北嶺黃土灣,住的是草屋,吃的糠菜團。”大部分人靠推車賣菜、挑窯貨換雜糧謀生,少數戶做豬毛加工繩子生意,有的當長工、打短工求生。10年內人口保持在300人左右(生死平衡),沒有娶進一個媳婦。
新中國剛解放,南十里舖村靠國家救濟糧生活,沒有耕地的牲畜和農具。1950年人與人組建“換工組”、“變工組”,戶與戶自願結成“互助組”,農忙時互相幫助耕種。1952年冬到1953年春,亓廷瑞、亓秀春發起成立由36戶組成的農業社;1955年全村農戶人社;1956年由幾個自然村成立五星高級農業合作社,並首次在村北嶺打了一眼深18米的井,能澆地40餘畝。1958年高級社分為小社,北+里舖、姚家嶺、南十里舖三村為一社,亓建瑞任黨支部書記,亓廷立任大隊長。1963年三村分開,成為一村一社,後稱為南十里舖大隊,下分5個生產隊。1960年初,在村西南名叫大西嶺的一片墳地里栽上以‘金帥”、“衛錦”等為當家品種的果樹362株,並在果園東邊打了一眼深12米的大口機井,先用柴油機後用電動機抽水澆地,澆果樹,爾後又在村南、村西連續打機井5眼,全村澆地全部電動水利化。1962年9月,萊蕪縣首批在這個村建立了蔬菜基地。1964年春大隊長亓耀榮帶領全村青年在汶河沙灘邊植樹造林長400米,挖沙填土造地30餘畝。村里每年收穫的大量新鮮蔬菜,供給萊城廠礦居民。每年收蘋果4萬餘斤,供應濟南、上海等城市,經濟收入可觀。“文革”前夕,這個村已有養豬場一處,還有油坊、饃饃坊、掛麵坊、棉花加工廠、飯店等一批集體副業項目,當時在十里八鄉是小有名氣的。“文革”初期,村科技隊以“大寨”為榜樣,按照農業“八字憲法”的標準科學種田,經過優良品種培育試驗,選取了適合當地種植的小麥良種和玉米良種、棉花良種。對小麥等作物,實行單株、單穗精選,建立選擇園、原種園,進行良種提純復壯,試種成功後在全縣推廣。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村每年向全縣推廣小麥良種都在4萬公斤以上。山東省著名小麥專家余松烈教授等人給予好評,並親臨該村科技隊指導講課,為村里培養了一批像亓玉華、亓廷聯等農技通式的“土專家”、“田秀才”。1970年至1973年,縣農業局選派村科技隊長亓振順3次赴海南島繁育玉米、高粱雜交種,在全縣推廣種植。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面,科技隊植保組從害蟲標本、危害程度、滅蟲方法上都已已建立檔案,及時配製藥物送往各生產隊。1974年4月,萊蕪縣農業局定點在該村設立了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點,按期刊方式印發《作物病蟲害防治情報》,寄往全縣各社、隊。由於這個村在農業生產、良種推廣、科學治蟲、積造土雜肥等方面做出了優異成績,曾多次被省、地區、縣評為農業生產先進單位。許多領導、專家、教授、農科人員、社隊幹部,曾20多次前來取經學習,對村小麥產量跨“長江”、過“黃河”的事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由於村糧食產量高,交公糧、賣餘糧多,推廣良種,山東農業科學電影製片廠、山東人民廣播電台、《大眾日報》等單位,都攝影、采寫文章,對這個村的成績作了公正的宣傳。
1977年春天,曹桂芬向村民傳授生豆芽技巧,全村80 010的農戶做豆芽生意,許多農戶買上了腳踏車、縫紉機、手錶。還有的戶新蓋了磚瓦房,增添了生活用品和家具。為此,有人寫文章稱之為生豆芽是“小窩裡摳出大螃蟹”的好生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踏上了致富路的快車道。退伍軍人、個體經銷戶亓增臣,1981年5月開設了一處經營150多種日用商品的百貨鋪。他採取了“三一樣”、“四不賣”原則,第一個成為該村每年獲利上萬元的戶,受到有關部門表彰,掛上了“文明小康戶”匾牌。青年農民亓肖玉,1983年3月,對準商業冷門找財路,靠經營針頭線腦、鈕扣鞋帶、文教用品,在萊城官寺商場擺起小商品雜貨攤,生意興隆,並引來江蘇、濟南等廠家前來登門送貨,年獲利一萬兩千多元。他還出資扶持6戶青年農民搞起了家庭副業。亓耀興辦起了洗煤廠、沙場、汽車運輸隊、飯店和化工廠,為村里安排了許多剩餘勞力。
個體私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迅速增長,電機維修、車輛修配、加油站、糧油店、百貨批發、飯店、理髮店、計程車等布滿泰萊公路兩側,還有生豆芽、養蘑菇、種溫室、開服裝店,以及三輪車運銷蔬菜水果的、搞建築勞務輸出的,全村從事二、三產業的青壯年勞力達80%以上,開創了家家文明經商、戶戶生意興隆的可喜局面。
80年代至90年代,修成了4條長1500多米、寬10米、沙土石子混合路面的南北、東西街。1984年7月12日深夜,一場大雨過後,洪水通過汶河防洪堰決開的口子,衝進村里,造成了多間房屋、欄圈倒塌,沖毀玉米、蔬菜田350多畝,生產路1500多米,財產受到損失。當年秋種後,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用分段到戶出義務工的方式,經過秋冬春三季施工,又修築了第二條東西長2華里、高4米、寬1.5米的防洪大堰,徹底消除了汶河水患。1986年春,村里對村內住宅統一規劃,新蓋了一批新瓦房,90%的農戶告別了土坯牆的舊房子,4戶村民還蓋起了樣式典雅、風格獨特的兩層樓房。為節約用電、安全用電,繁榮農村經濟,1999年初春,在萊蕪電業局和方下供電所支持幫助下,對村內使用了幾十年的線路進行了整網改造,投資20萬元更換線桿、電線和新變壓器,徹底改變了過去線路老化,跑冒滴漏嚴重、安全係數低、電價高的後進局面。為了這項電力整網聯網工程的實現完成,全村黨員、幹部、村民紛紛捐錢,出工出力。為表彰捐資者,1999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村兩委在新建變電室南牆上立石碑一座,把206個人的名字刻在上面。
新世紀伊始,南十里舖村黨支部、村委會,正在帶領村民用勤勞的雙手耕耘著可愛的家園。這個有著光榮歷史的村莊,富裕文明之花將永遠常開。

人文自然

南十里舖村臨大汶河。清末、民國時期,年年夏季河水暴漲,村西南田園一片汪洋,顆粒無收。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突降大雨,河水兇猛如獸,沖塌房屋90%以上,牲畜家禽淹死無計其數。
民國二十一年,村長亓錫珍,提議修築南北和東西兩條大堰,這一良策得到村民一致同意,按人口地畝攤工攤錢,全民齊發動,利用冬春兩閒之季開工修堰。3年時間,將東西長2華里、南北長1華里、鋪底4米、高4米、頂寬1米的大堰修完。從此村民不再擔驚受怕,年年五穀豐登,大堰兩邊栽植的紫穗槐、白蠟條,既固堰防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經濟收入。為表紀念,當時亓化剛老師為修大堰編了一首詩歌,供學生讀唱。
南十里舖村自古以來村民生活貧窮,文化教育落後,人人都深受不識字之苦。民國二十年清除“關帝廟”神像,辦起一處國小,學生30餘人。1938年1月,日軍侵占萊蕪,學校停辦。1940年,村長亓勤生領著亓秀生、亓耀法等10餘名學生到嘶馬河國小就讀。一年後學校分開,廟內國小村辦公用,只好租借一農戶民宅當學校,學生40餘人。1943年到1946年學校仍借民房使用。學生除了學文化,還分批劃組到公路、街頭站崗放哨,嚴防敵人搗亂。為了進一步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成立了夜校,根據年齡大小,識字多少,分別編成“成人班”和“識字班”。根據實際需要,自編鄉土教材。1947年國民党進攻萊蕪,學校解散。1948年解放後,北十里舖和南十里舖兩村合辦國小一至三年級班,學生50多人。1951年亓耀昌考入西關完全國小,這是該村解放後第一個考入完小的。之後又有10餘人考入完小。1953年,因北十里舖學校成立完小,校舍少學生多,一、二年級學生又遷到村廟上學。1956年五星大社成立共產主義國小,時間不長又分開辦學。1959年該村蓋起坯牆草頂房屋8間,師生從廟內搬進門窗明亮的新學校。1962年一、二年級學生75人,教師增加到4人。
20世紀50年代,村里基本掃除文盲。由於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村里出現了第一批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亓耀同考取哈爾濱軍工大學,畢業後在部隊服役多年,為國防事業做出了貢獻,轉業後任省立醫院高級工程師。亓傳英山東醫學院畢業後,分配在中原油田醫院任主任醫師。亓耀南萊蕪師範畢業後,任中學高級教師。亓孟春師範學校畢業後曾任國小教師、學區校長。70年代初,村黨支部書記亓豐瑞帶領村民在原有校舍的基礎上,又建起8間新瓦房教室,該村自辦學校,一至七年級8個班。70年代,村里普及國小教育.有11人高、國中畢業,擔任了村、生產隊的財會、技術人員。根據村民對農業科學知識的需求,成立了農科教育班。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村里普及國中教育後,有15人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7人考入國家重點大學。亓新峰大連理工大學畢業,在首鋼做技術工作。亓振國中央美術學院畢業,任北京某報社編輯。亓愛峰上海工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在汽車製造部門工作。亓鵬榮曲阜師範大學畢業後,又考取國家公務員,在政府部門任職。
南十里舖村自1950年後,挑選部分能說會道、有演唱技藝的成年人,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借春節和農閒季節,走街串巷為人們演出。“文革”期間,村里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改編自演的呂劇《紅燈記》等戲曲,除在本村多次演出外,還到十里八鄉、廠礦、機關慰問演出,受到了人們交口稱讚。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亓義鴻 亓 昌 亓延廷 亓廷如 亓振玉 亓修仁 亓樂廷 亓憲廷 亓勤生
二、歷任村支書
1940年3月-1941年12月 亓豐傑
1942年1月-1942年12月 亓勤生
1943年1月-1944年12月 亓勤友
1945年1月-1947年2月 亓潤德
1948年1月-1978年12月 亓建瑞
1978年12月-1984年11月 亓豐祥
1984年12月-1986年11月 亓玉功
1986年12月-1989年3月 亓尚文
1989年4月-1994年5月 亓豐祥
1994年5月-1998年12月 亓秀忠
1999年1月-2000年11月 亓尚文
2000年12月- 亓占明
三、歷任村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12月 亓榮剛
1947年1月-1947年12月 亓太水
1948年1月-1952年12月 亓榮剛
1953年1月-1956年12月 亓太水
1957年1月-1957年12月 亓百常
1958年1月-1963年12月 亓豐之
1964年1月-1967年2月 亓耀榮
1967年3月-1970年12月 亓豐瑞
1971年1月-1982年12月 亓秀春
1983年1月-1988年2月 亓豐棟
1988年3月-1989年3月 亓豐祥
1989年4月-1989年12月 亓秀銀
1990年1月-1992年12月 亓豐相
1993年1月-1999年4月 亓秀忠
1999年4月-2001年2月 亓愛文
2000年11月- 亓傳元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亓耀華 湖北省建四處黨委書記(副廳級)
亓立明 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檢察長
亓化剛 曾任泰安地區糧食局副局長
亓潤功 曾任浙江省看守勞改大隊黨委書記
亓勤友 曾任泰安地區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長
亓效剛 曾任青島市嶗山區檢察院檢察長
亓耀平 解放軍某部離休幹部(團政委)
安玉林 解放軍某部離休幹部(團政委)
亓銘蘭 解放軍某部醫院黨委書記(團政委),已離休
亓耀明 曾任黑龍江省國營海林農場工會主席
亓建傑 武漢市某區檢察院檢察長
亓任剛 上海某港務局黨委書記
亓修德 新汶礦務局潘西煤礦工會主席
亓潤德 曾任公社社長,18級
亓明倫 曾任萊蕪市政協秘書長,已離崗
亓傳華 解放軍某部副司令員(師級)
亓會平 新汶礦務局黨辦主任、南冶煤礦黨委書記
亓芳臣 曾任萊蕪市(縣)司法局局長、萊蕪市仲裁辦副主任等職,已離崗
亓學祥 泰安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長、招商局長、泰山建委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
亓利榮 鄂莊煤礦黨辦主任、紀委副書記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亓躍南 萊蕪市鳳城街道辦中學高級教師
六、南十里舖文化遺蹟及名人軼事
①南十里舖村東北角(東頭南北街北頭)有“關聖帝君閣”一座,清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戌元月建修,現保存完好。
②村西頭“文化大革命”初期有《毛主席去安源》大型油畫牌坊一座。
③清朝末年,武舉亓春田使用大鐵刀,重123斤,鐵盔10餘斤。相傳,在一次騎馬比武時,不慎失手大刀落地,他立即用腳挑起大刀,繼續比武,並說這叫“金鉤釣魚”,大受觀眾稱讚。當時其練功石有兩塊,現一塊保存完好,另一塊遺失。
④二門亓百福是庠生,相傳二門死人不潑湯,即從此開始。
七、紅色地下堡壘
英雄氣壯山河,保壘永存史冊。在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年代,南十里舖村湧現出了許多精忠報國的熱血男兒。抗戰和期,日寇盤踞在距該村只有5公里的萊城和相鄰的嘶馬河村(建東、西兩圍子)。日、偽軍經常出沒南十里埔村,騷擾百姓,搶奪財物,搞得民不聊生,夜不能寐。為雪國恥和家仇,許多進步青年自覺走了上革命道路。他們偷割敵人電線,拆橋毀路,護送過往八路軍及抗日軍政幹部,配合我軍搜捕敵偽分子,為進村開會的八路軍站崗放哨,收集敵人的政治、軍事情報,利用各種方式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這個村先後有9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其中有殘死在日軍屠刀下的亓義鴻烈士,有隨徂徠山起義部隊英勇作戰血灑疆場的亓延琰(亓昌)、亓廷如、亓延廷、亓修仁烈士,也有被敵特殘殺、活埋的亓勤生、亓憲廷烈士,還有爆炸英雄亓振玉、亓樂廷烈士。他們的英雄業績可歌可泣,是南十里舖村的榮耀,也是家族和後人的光榮。1940年,在新甫縣(汶南區)委領導下,南十里舖村建立了地下黨支部。新甫縣公安局直接指揮該支部的敵鬥爭。黨支部書記亓章森,帶領亓振華、亓潤德、亓效剛、亓立慶、亓立明、亓憲廷、亓冠玉、亓振恆、亓延宣等10名黨員,除加強學習擴大組織等自身建設外,在縣委和公安局的秘密指導下開展對敵鬥爭,目標對準國特劉伯戈一夥。他們蒐集情報,深夜鋤奸,為黨做了大量工作。嘶馬河據點自1940年冬安設後,日寇、漢奸數百人盤踞在這個交通要道上,經常槍殺、活埋、酷刑拷打抗日軍政人員和無辜民眾、為了除掉對泰山地區抗日根據地帶來威脅和破壞的嘶馬河據點這個毒瘤,1945年6月11日晚,支書亓章森按上級指示,擔任嘶馬河據點內線總指揮,深入虎穴,打八敵人內部,裡應外合,瓦解敵人。在攻克嘶馬河據點戰鬥中,他們做了周密安排。當晚11點半鐘,隨著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嘶馬河據點東北炮樓炸成一片廢墟,爾後圍牆多處被炸。這個日寇、漢奸、國特盤踞了5年之久、稱之為固若金湯的據點,頃刻間土崩瓦解了。這次戰鬥中,亓潤功、亓效剛、亓立明等7名內線及參加部隊,除一輕傷員外,無一傷亡,僅僅打了一個半小時結束戰鬥,共殲滅敵特50餘人,俘虜25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300餘支。除敵大隊副乘混亂之機逃跑外,其餘國特、偽軍中隊長以上骨幹分子20餘人被活捉。
戰鬥結束後的第三天上午,泰山軍分區司令部在萊北縣雪野區虎口崖村召開了祝捷大會。軍分區司令員廖容標、政治部主任歐陽平等首長表彰了參戰部隊,並接見了亓章森等內線人員。會上授予亓章森、亓潤功、亓立明等同志為“無名英雄”的光榮稱號,同時,每人獎勵舊法幣10000元,南十里舖黨支部被譽為萊蕪縣黨組織的一個“紅色地下堡壘”。抗日戰爭勝利後,亓章森等“無名英雄”們,又走上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新戰場,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成為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中堅。他們所建樹的偉業,將與日月同輝,江河共存。
嘶馬河據點拔掉後,亓章森等“無名英雄”身份已公開,不能在本村繼續工作,由亓振華擔任村支部書記,帶領黨員、村幹部積極分子與敢特勢力進行鬥爭。1947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重點進攻山東萊蕪等地,國特劉伯戈帶領還鄉團趁機捲土重來。南十里舖村黨支部書記亓振華一家人遭到殘害,其母親被匪徒嚴刑拷打,活活打死後屍體在屋內無人敢埋。亓振華的三叔亓勤儉被國特抓起來後,受盡苦刑,用繩子捆綁活埋在村南水濉里。亓振華的四叔亓勤賢在區裝部工作,領導派他夜間回村了解情況和探望家屬,偽保長告密,被國特逮捕,證據不足釋放後,又被還鄉團抓去,逼其供出黨組織活動情況住址。亓勤賢堅貞不屈,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為了黨的事業,亓振華一家三位親人,慘死在國民黨的黑手之中。亓振華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也是遭受敵人殘害最嚴重的一家。後人永誌不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