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是2014 年9 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自南京長江大橋至長江新濟洲與安徽交界水域,總面積86.9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30.25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3.66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33.01平方公里。

2018年,保護區被列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範圍。2019年初,南京市重新修改了錦文路過江通道的設計方案,將原有的三塔懸索橋改為雙塔懸索橋,為江豚讓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 外文名:Nanjing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Provincal Nature Reserve
  • 總面積:86.92平方公里
  • 保護對象:長江江豚及其棲息地
發展歷史,機構設定,管理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巡護與執法,資源養護,科研保護,科普宣傳,

發展歷史

2014年9月,江蘇省政府批准設立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4年10月,根據《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將新建的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納入規劃範圍,對鎮江長江豚類保護區功能區同步進行最佳化完善。
2018年,保護區被列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範圍。

機構設定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後,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京市豚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南京市豚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科研分站,江寧、浦口、棲霞、六合沿江四區相繼成立南京市豚類自然保護區管理分站,實現保護與管理工作全覆蓋。保護區採用和當地漁政部門合署管理方式,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

管理建設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規範化管理為重點,積極開展執法巡護、科研監測、科普宣傳、涉水工程監管、水域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提升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和管護效果,得到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認可,在2016年度全國50多個省級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考核成績中名列第二。

基礎設施建設

在新濟洲核心區水域、梅子洲核心區水域、中山碼頭水域設立江豚觀測點,聘請當地漁民作為監測員,並配備手機、望遠鏡、水質監測儀等設備,全天候監測記錄江豚的活動情況和違法現象。藉助南京市“智慧農業”項目平台,2017年在新濟洲核心區、梅子洲核心區設定高清攝像頭,對監控區域內24小時不間斷的攝像監控,對江豚棲息水域進行常態化管控。
為了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保護區以漁政躉船為依託,建設宣傳教育培訓中心,內設資料室、綜合展廳、會議室,展示保護區生態、執法、管理、科學研究及長江江豚的信息。

巡護與執法

保護區配備專職巡護人員,開展日常巡護,建立保護區巡護責任制和巡護報告制度。推行漁民巡護、志願者定線巡護,逐步實現巡護範圍覆蓋保護區所有江段。
南京漁政在保護區內巡航執法南京漁政在保護區內巡航執法
南京漁政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保護區內捕撈行為、涉漁工程、參觀考察等活動進行執法檢查。開展保護區內放生放流活動的監督檢查,防止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受到非法破壞及外來物種的引入。建立完善公安、漁政配合協作機制,繼續推進兩法銜接,及時處理違法案件。組織開展禁漁期專項執法、捕撈漁具專項執法以及非法網具的清理整治等,加強重點水域、交界水域和案件高發水域巡查監管,加大周末、節假日期間執法巡查的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捕撈行為。

資源養護

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強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2015年2月,南京市全面啟動長江漁民轉產上岸工程。實現南京長江二橋至三橋江段全部漁民的轉產上岸工作,進一步減輕了長江南京段的捕撈強度。
保護區工作人員及江豚保護志願者參與增殖放流活動保護區工作人員及江豚保護志願者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南京市自2004年起連續每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對促進漁業種群資源恢復,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區內建立增殖放流平台,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增強了社會各界對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漁業資源的保護意識。2017年,南京市向長江投放經濟物種總計3000萬尾,珍稀物種胭脂魚33萬尾。

科研保護

保護區不斷加強與相關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和支持有關自然保護區科研工作,初步建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路。與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京海底世界等單位展開合作,建立專家諮詢機制,建立江豚保護專家庫,簽署有關科研技術諮詢協作的協定,建立應急處置機制。
科研人員進行觀測記錄科研人員進行觀測記錄
2017年4月,保護區聯合南京師範大學啟動南京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項目,對江豚種群分布、數量動態進行監測分析,全面系統地研究南京段長江江豚的生態學與種群生物學信息,從而為科學地保護該種群提供依據和對策。
2012年,錦文路過江通道設計方案確立,該通道是連線江北新區和江寧濱江開發區的重要通道之一,其規劃路線在江豚保護核心區的邊緣。在方案研究初期,南京市已考慮到要儘可能少在江中設立橋墩。
2014年長江五橋開工建設前,南京首次對江豚保護區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影響論證。所有的設計規劃都要考慮到長江流域的整體生態環境。
2019年年初,為了更好地保護長江江豚和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設計單位又對方案進行重新調整,不僅把新橋樑線位從江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邊緣遷移到保護區的緩衝區,還取消江中橋塔,將原有的三塔懸索橋改為雙塔懸索橋,完全避開了江豚保護核心區。
截至2019年4月,在江豚生態保護區附近,南京已有4條道路過江通道和1條捷運過江通道建設,但南京長江段棲息的江豚數量一直很穩定。據南京市園林綠化局林業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2018年的統計,保護區內江豚出沒1950頭次。

科普宣傳

保護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法律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眾對生態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長江生態的良好氛圍。
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走進學校開展江豚科普課堂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走進學校開展江豚科普課堂
2015年,在保護區推動下,成立了南京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們走進學校、社區,科普江豚知識、帶領市民到江邊觀測野生江豚,還陸續舉辦江豚藝術展、江豚繪畫大賽,江豚主題捷運車廂等多種形式,宣傳江豚保護,擴大影響力,呼籲市民關心身邊的長江精靈,積極參與江豚保護與長江生態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