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都察院
- 性質:古代官署名
- 朝代:明朝
- 職能:職掌同北京之都察院
職掌同北京之都察院 官署名。明永樂(1403—1424)遷都北京後於南京留置。設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各一人,不設左職。下設司務、經歷、都事、照磨各...
都察院,是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明...
官署名。明洪熙元年(1425)於都察院前加“行在”字,稱行在都察院,而以在南京者稱都察院。正統中,去“行在”字,仍以在南京者稱南京都察院,遂為定製。 ...
侯恂在南京都察院副都察御史任上退休後卒,歸葬故里。孝宗皇帝派遣朝廷官員祭拜他。弘治十一年( 1498) 十二月十六日,祭官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宣讀的祭文 《御...
南京六部衙門行文時要署名“南京X部”字樣。 明朝行使雙京制,南京和北京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
都察院,也叫最高監察院。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吳王,設立中書省、大都督府及御史台等政府機構。中書省掌政事,大都督府掌...
太平門,為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城東北垣,是明代京城的正...於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天牢就設在太平門外。朱元璋還在太平門外立牌坊...
畢自嚴調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次年改任戶部尚書。他為人公正廉直,識大體、顧大局。天啟年間,正是魏忠賢專權亂政的時候,東林黨人受打擊,朝中黨派之爭一直沒有...
嘉靖二十八年(1549),楊文卿應聘為鄉試校士,試卷中的疑義都由其定度,後擢升南京都察院經歷。本名 楊文卿 字號 字子質,號鷗海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鹽山...
嘉靖二十六年,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嘉靖二十七年,任南京工部尚書。嘉靖二十八年,改南京刑部尚書;同年改北京刑部尚書。劉訒獲罪經過 編輯 ...
嘉靖元年(1522),任南京都察院經歷。嘉靖三年二月,連上二疏,贊同“議禮”,四月,又與桂萼、張璁、黃宗明聯名上疏爭大禮。次年,何淵要嘉靖帝父母入太廟,被黃綰...
1626年(天啟六年),任南京都察院經歷司經歷、南京戶部福建清吏司員外郎、南京戶部河南清吏司員郎中;1631年(崇禎四年),任直隸保定府知府兼密雲兵備副史;...
王坊(1474—?),字崇賢,台州府黃岩人。弘治乙丑科進士。知霍山縣,升南京都察院經厯。...
21. 《明英宗實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軒輗兼管南京各衛屯種巡撫蘇州等處。 22. 《明英宗實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軒輗聞父喪請歸守制帝以輗總督南京糧儲令...
正德(1506-1521年)初年,洪充督治運河的漕運,升任右都御史,又改掌管南京都察院,升遷為刑部尚書、掌管刑部事務。正德五年(1510年)春天,湖廣地區(指今湖北省、...
天啟六年(1626),應甲被升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掌院,為謠言中傷而聽候處置。應甲再上疏乞休,得以新銜致仕。 天啟七年(1627),病卒於家,終年69歲。...
逾年,召掌南京都察院,以吳文華代。頃之,就拜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久之,引疾歸。應聘在廣西,奏復陳獻章、王守仁祠。劉台謫戍潯州,為僦居供廩,歿復賻斂歸其...
甫一月,罷天下巡撫官,改蒞南京都察院,道卒。 奎性簡靜,不苟取與,以篤實見稱。而舜民好學砥行,矯矯持風節,尤負時望。 方星變求言時,九卿各條奏數...
又過三年(1583),晉升右都御使兼侍郎,總督廣西軍務,次年(1584),召掌南京都察院。不久,又拜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受到萬曆帝重用。然不久郭應聘因病上疏回莆,抵...
其父張延登,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崇禎五年(1632)官至工部尚書,後以左督御史兩掌南京都察院,崇禎十四年(1641)又署理刑部,卒於任。張萬鐘是張延登的第三子。...
萬曆元年九月,升太僕寺卿李幼滋為大理寺卿。萬曆三年四月,以戶部右侍郎李幼滋為本部左侍郎。萬曆五年九月,升戶部左侍郎李幼滋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後以直道與 當道不合,便稱疾引退,被御史毛鳳詔、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舉薦遂改任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還鄉後,成立"景賢書院",設...
授工部虔衡司主事,調禮部郎中,升任陝西提學副使、陝西右參政、西寧道、按察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