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21年6月9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屬研究機構。發展歷史2021年6月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舉行成立揭牌儀式。1科研條件前沿院針對既定建設目標,打造“人才特區”和“學科特區”。賦予項目...
郭萬林,1960年10月出生於陝西眉縣,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院長。郭萬林於1981年考入西北工業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博士畢業後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力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4年至2000年擔任西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04年7月,同年9月正式掛牌運行。 2005年7月正式啟動組建工作。研究院簡介 高新院是以重大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新型交叉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主的專業科學研究實體,旨在培育學校未來重大科學研究領域,促進新型交叉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開拓學校重大航天研究領域,形成基礎研究領域...
楊利偉,男,漢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中共黨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於1983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1987年,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擁有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慣性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碳纖維檢測評價中心、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空天先進材料與服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極弱磁測量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高溫結構材料與塗層技術...
2022年11月8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南區建設啟動暨天目湖碳中和技術研究院簽約揭牌儀式在溧陽舉行。發展歷史 2022年11月8日,天目湖碳中和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建設成就 天目湖碳中和技術研究院由宣益民院士領銜。他表示,研究院將圍繞“雙碳”國家能源戰略目標,瞄準江蘇省能源轉型、能源安全和能源產業升級的...
2008年3月,擔任材料先進制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科技大學)主任。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謝建新在交通運輸與航天航空關鍵鋁材擠壓加工,高性能特鋼、銅合金和銅鋁複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藝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套用等方面取得較多重要成果。...
2019年8月,在東南大學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張廣軍在題為《牢記初心使命,勇做領軍人才》的演講中寄語3982名本科新生:以—善涵養家國情懷,以共享拓展國際視野,以創新引領未來,以奮鬥造福人類。團隊建設 2007年,張廣軍帶領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密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榮譽表彰 2000年,...
期間主持並完成國務院體改辦《中國縣鄉政權體制研究》、人事部回國留學人員資助課題《外國政府農業政策研究》等多項課題。兩度獲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其中2002年起,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2003年至今,任江蘇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社會兼職 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學報/CJA青年編委、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編委、國際生產工程科學院(CIRP)青年會員、兼任中航發瀋陽黎明電解加工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等。學術成果 主持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
肖文交,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於湖南漣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肖文交於1989年從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1992年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學位後進入中國科學院...
單忠德作為主任建立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組建綠色智慧型製造裝備團隊。榮譽表彰 出版圖書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單忠德是中國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綠色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究領域著名專家。(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評)單忠德踐行著實現自身價值的正確方式:積極與企業展開合作,在生產線上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將知識...
王沙飛從事軍隊信號處理技術等專業,研究領域為通信與對抗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分為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王沙飛的專業技術與雷達息息相關,處於軍事科學研究前沿領域。自1991年以來,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多個重大項目的工程研製。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8月網站顯示,王沙飛先後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30多篇。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
於貴瑞,1959年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生態系統生態學教研室主任、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主任。於貴瑞於1993年從瀋陽農業大學畢業,獲得農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得日本千葉大學環境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擔任千葉大學研究生...
吳劍旗長期專注米波反隱身雷達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研製工作。人物經歷 1966年7月23日,吳劍旗出生於四川省宜賓市。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瀘州第二中學學習,普通高中畢業。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87年9月至1990年3月,在電子科技大學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構建了結合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生成績 截至2021年9月,宋保維先後培養畢業研究生112名,指導的學生先後獲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陝西省優秀畢業生、陝西省優秀學生幹部;在水下航行器國際挑戰賽、全國挑戰杯、全國海洋航行器大賽等競賽中獲金獎、銀獎50餘項。教育...
姜會林在光學設計理論方面,提出了衍生二級光譜理論,提出了光學系統技術經濟公差理論,論文被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收入“里程碑叢書”。在光電動態性能測試方面,研製成功雷射特殊性能測試系統,測試指標優於美國“試驗操作規程”要求,成果入選了國家標準,並在武器裝備中有重要套用。在空間雷射通信方面,研製成功兩代機載光端...
1960年9月至1964年6月,鄔賀銓本科就讀於武漢郵電學院(今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964年6月至1969年6月,鄔賀銓工作於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1969年6月至1975年6月,鄔賀銓工作於四川眉山電信總局505廠。1975年6月至1979年6月,鄔賀銓工作於重慶郵電部第九研究所(今重慶郵電大學)。1979年6月至1993年6...
安徽理工大學學術副校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北航機載系統創新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院長。焦宗夏於1981年考入浙江大學,先後獲得工學學士、博士學位;1991年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3年博士後出站留校任教...
魏毅寅,1962年9月18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飛彈制導控制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84年,魏毅寅在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畢業;1989年,獲得航天部三院三部飛行器導航與控制系統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
1983年—198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碩博連讀,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1988年—1989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1989年—1991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1991年—1995年,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學院)講師、副教授。1994年—1995年,作為前沿科學研究員,在日本理化學研究...
施闖,男,1968年6月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理論、方法、軟體、系統及其套用研究。在空間大地測量基準建立與維持、導航衛星實時精密定軌、廣域實時精密定位、中低軌對地觀測衛星高精度定位、高頻GNSS的地震監測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並在國家相關的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善於學習、能力較強,誠懇友善的作風,使得他在留學期間得到很高的評價。在師長、學生和朋友眼裡,姜培學教授尊重和理解他人,待人真誠,與人為善,認真投入,勤奮嚴謹。(清華MBA教育中心校友總監於紅蕾評)姜培學為中國熱質傳遞理論與技術的發展、人才培養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清華大學工會評)
樊邦奎帶領團隊獲集體一等功和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樊邦奎是中國無人機偵察技術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評)樊邦奎長期以來一直都非常關心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多次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展合作研究,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南京...
1993年至2015年期間,在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益民直接指導下已培養出20多名博士、30多名碩士。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宣益民培養學生情況如下: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宣益民圍繞納米流體、熱輻射傳輸、系統熱分析和熱控制等前沿研究方向,潛心...
2014年—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學電氣學院電子與信息學科學習,畢業獲得工程博士學位。2016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17年,任長征八號總設計師。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宋征宇針對軍用串列匯流排系統中控制器的可靠性難題,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較好地解決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任副秘書長、常務理事、電子光學與儀器專業委員會主任、《電子顯微學報》主編,兼任《現代科學儀器》編委會顧問,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第六屆國際儀器科學與控制技術會議名譽主席,山東省濟寧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