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南京理工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始建於1953年創辦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模擬計算機研究組,2005年12月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12年5月改為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系,有4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15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6人,正高36人,副高60人,專任教師132人;有在校在冊本科生1366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2人,博士研究生26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創辦時間:1953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類型:理工
  • 主管部門:南京理工大學
  • 現任領導:院長:楊健
    黨委書記:張世剛
  • 本科專業: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
  •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
  • 院系設定: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體工程系、數據科學與工程系、網路空間安全系
  • 院訓:明德礪學、智周計遠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孝陵衛街200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院標識,院訓釋義,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3年,學院前身——炮兵儀器教研室模擬計算機研究組(206教授會)成立。
1958年,模擬計算機研究組(206教授會)試製成功一架電子模擬計算機,該成果在北京參加軍隊院校技術革命成果展覽會,獲中國國家領導人好評。
1960年,炮兵工程學院設定計算機專業,206教授會發展成計算機指揮自動化教研室。
1961年,炮兵工程學院建立指揮儀電子計算機科。
1962年,炮兵工程學院撤銷指揮儀電子計算機科;屈大壯提出創建計算機教研室並開展數字計算機研製計畫獲批准。
1964年,高射炮兵指揮儀立項獲批。
1965年,計算機教研室成功研製“炮工—I”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並投入使用。
1966年,接受中國國防科委下達的“1045-Ⅰ型數字指揮儀”科研任務。
1969年,成立1045-Ⅰ型數字指揮儀科研“五七”分隊,與蘇州無線電工業局開展合作。
1971年,1045-Ⅰ型57mm高炮數字指揮儀樣機研製成功,並完成1045-Ⅰ型、1045-Ⅱ型數字指揮儀科研任務;第五機械工業部批准學校計算機等18個專業。
1972年,學校設立數字計算機專業,並恢復招生。
1978年,新增計算機軟體專業。
1979年,成立華東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分兩個專業:計算機硬體專業和計算機軟體專業。
1980年,成立華東工學院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系;MCS-052/10微型計算機鑑定通過。
1984年,在中國首次舉辦的大型國際田徑比賽——南京國際田徑賽中使用了學院研製的微型計算機,獲得一致好評。
1985年,成立華東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1986年,新增“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
1987年,新增“網路通信”本科專業;“動態圖象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課題通過中國國家機械委主持的鑑定。
1990年,新增“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碩士點。
1992年,信息自動化與製造工程學院成立。該院由機械製造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自動控制系組成。
1994年,“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控制”博士點獲批。
1995年,撤銷信息自動化與製造工程學院及黨總支,撤銷機械製造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自動控制系等處級機構,成立信息學院,並組建黨總支;“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博士後流動站獲批。
1996年,“計算機套用技術”二級學科博士點獲批;由楊靜宇教授為總師,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六所高校共同承擔的“地面軍用智慧型機器人”通過鑑定。
1997年,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更名為計算機系;“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進入“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算機技術”被批准為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
2000年,計算機套用、計算機軟體專業統一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招生;同年,“計算機軟體及理論”二級學科碩士點獲批;“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獲批。
2001年,“計算機套用技術”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軟體工程”專業被批准為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進入“211工程”二期重點學科建設;楊靜宇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研製的國內首輛路面智慧型檢測車通過鑑定。
2003年,軟體工程本科專業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點獲批;“計算機體系結構”碩士點獲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獲批。
2004年,新增“網路工程”本科專業,通信工程停止招生。
2005年,計算機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8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評為省品牌專業。
2010年,新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1年,新增“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遴選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
2012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維信息智慧型感知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批成立;“高維信息智慧型感知與系統創新引智基地”獲教育部2013年“111”計畫立項;江蘇省“社會公共安全圖像與視頻理解實驗室”獲批成立;“社會公共安全信息工程”被工信部評為新興交叉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專業。
2013年,新增“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學院智慧型樓宇建設竣工,學院完成整體搬遷工作。
2014年,新增“社會公共安全江蘇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獲批“軟體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社會公共安全技術”入選省優勢學科二期資助培育建設;“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正式招生。
2015年,計算機科學學科首次成功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是該校繼工程學、化學、材料學後第四個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新增“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
2016年,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兩個學科獲批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
2017年,獲批“社會安全信息感知與系統”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學院被中國計算機學會授予“CSP卓越單位”稱號。
2018年,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並與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合署運行,同時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系,有4個本科專業。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體工程系、數據科學與工程系、網路空間安全系
本科專業:智慧型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學科建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5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江蘇省優勢學科2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防特色學科1個、工信部重點學科1個,計算機科學學科為全球ESI前1%學科,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為B+,“軟體工程”學科評估為B。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二級學科博士點: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二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軟體及理論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生物醫學工程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國防特色學科: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江蘇省優勢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公共安全技術
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工信部重點學科:社會公共安全信息工程

師資力量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5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6人,正高36人,副高60人,專任教師132人;有在校在冊本科生1366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2人,博士研究生266人;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中組部青年千人,萬人計畫青年拔尖教授等入選者5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江蘇省特聘教授2人,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10餘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原國防科工委511高層次人才2人,青藍工程人才12人(含中青年學術帶頭人4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獲得者10餘人,江蘇省雙創博士20餘人,35歲以下的青年拔尖教授10餘名。
稱號
名錄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楊健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楊健、唐金輝
“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楊健、唐金輝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楊健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唐金輝、李澤超、閆焱、謝晉、俞唯仁、潘金山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楊健、唐金輝
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科技帶頭人
唐振民
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金忠、楊健、唐振民、唐金輝、李千目
江蘇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雙創人才
唐金輝、李澤超、吳澤彬、崔振、孔慧、謝晉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李澤超、宮辰、張姍姍
江蘇省“333”工程科學技術帶頭人
陸建峰、肖亮、於東軍、王永利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陸建峰、任明武、孫權森、肖亮
王永利、李千目、張琨、陳強、劉永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
於東軍、李千目、張琨、夏睿、付安民、徐雷、宮辰、紀則軒、肖亮
香港學者計畫
錢建軍、張姍姍、宮辰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1門、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1門、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1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1個。
2003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評為省特色專業。
200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獲批江蘇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兩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專業。
2014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首次通過專業工程教育認證。
2018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通過專業工程教育認證。
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數據結構
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計算機類專業軟體課程群
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下一代網際網路體系與協定
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人工智慧原理與方法
  • 教學成果
獎勵類別
獲獎等級
獲獎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年度
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
二等獎
面向國防、追求卓越—基於立德樹人理念的智慧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陸建峰、魏松傑、唐振民、趙春霞、韓珂
2019
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學院參與)
二等獎
過程管控與模式創新並舉,推進研究生培養“提質”“增效”——南京理工大學深化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薄煜明、柏連發、張 強、張琨、高朝鮮
2018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學院參與)
一等獎
武器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廖文和、張琨、楊國來、薄煜明、劉大斌
2018
  • 學生成績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學生先後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2篇,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2篇、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9篇,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12篇。學院學生多次在全國“挑戰杯”競賽、國際國內ACM大賽、“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大賽(ICPC)、中國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CCPC)等各類賽事獲得成績。學院本科生獲得ACM/ICPC金獎並晉級國際總決賽、iCAN原創中國精英挑戰賽上榮獲特等獎並晉級國際總決賽;學院研究生先後獲得Udacity-DiDi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冠軍,阿里移動推薦算法大賽冠軍,神州專車“無人駕駛深度學習挑戰賽“冠軍、中國智慧型車未來挑戰賽2項冠軍和5項亞軍等。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111創新引智基地1個、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1個,有江蘇省“雙創團隊”1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創新團隊”1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維信息智慧型感知與系統
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社會安全信息感知與系統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光譜成像與智慧型感知、社會安全圖像與視頻理解
江蘇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社會公共安全科技
111創新引智基地:高維信息智慧型感知與系統
江蘇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視覺計算與環境感知
江蘇省雙創團隊:智慧型媒體大數據分析
教育部創新團隊(參與):陸用複雜系統的指揮與智慧型控制
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研究成果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畫、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科技攻關等重大科技計畫、國際合作等項目100餘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5項。
楊靜宇教授等人發明的“印鑑真偽自動識別裝置”獲“第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牌獎;楊靜宇、胡慶、張黔等人發明的“印鑑真偽自動鑑別裝置”獲“第二屆國際專利及新技術新產品展覽會”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