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簡稱棲霞山大橋,原稱南京長江第四大橋,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中“五橋一隧”過江通道之一,是中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中上海-成都高速公路的樞紐工程和南京繞越高速公路的過江通道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首座三跨吊懸索橋,在同類橋型中居當時世界第三,被譽為“中國的金門大橋”。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於2008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1月31日鋼箱梁橋面實現合龍,2012年11月13日交工驗收,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車,命名為南京長江第四大橋,2019年12月20日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北起於六合區橫樑街道以東與寧通高速公路相交處,南止於滬寧高速公路相交處的麒麟樞紐,全長28.996千米,橋面布置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最高速度為12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為68億餘元人民幣。
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橋樑設計,橋樑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票制票價,通行事項,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中,過江通道採用“五橋一隧”布局,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為其中之一。
2003年,棲霞山大橋開始籌建工作。同年10月,橋樑完成了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4年,棲霞山大橋完成工程可行研究報告初稿。
2005年5月,棲霞山大橋橋型方案專家諮詢會召開。
2006年11月,江蘇省發改委和交通廳在南京聯合召開橋樑工可報告省內預審會,同意報告推薦的石埠橋橋位、雙塔懸索橋方案。
2007年1月,棲霞山大橋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上報中國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3月,交通部組織了對橋樑工可報告的審查;4月5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咨公司對橋樑工可報告進行了諮詢評估。11月19日,中國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橋樑可行性研究報告,標誌著橋樑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08年1月6日,棲霞山大橋舉行奠基儀式。12月28日,橋樑主橋開工建設。
2010年10月19日,棲霞山大橋舉行索塔封頂儀式,標誌著橋樑主體工程提前轉入上部施工的階段。
2011年4月28日,棲霞山大橋主纜索股架設工程正式啟動。8月15日,橋樑完成主纜架設。11月,成功吊裝首段鋼箱梁。
2012年1月10日,棲霞山大橋全橋144片鋼箱梁全部吊裝完畢。1月31日,鋼箱梁橋面實現合龍。11月13日,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通過交工驗收,具備通車條件,並正式移交給南京交通集團管養和收費。12月24日,棲霞山大橋正式通車,並命名為南京長江第四大橋。
2019年12月20日,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
橋樑位置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下游約10千米處,位於潤揚長江公路大橋上游約30千米處,北起於六合區橫樑街道以東與寧通高速公路相交處,經過龍袍街道跨越長江,與對岸石埠橋相連,南止於滬寧高速公路相交處的麒麟樞紐,是中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中上海-成都高速公路(G42)的樞紐工程和南京繞越高速公路(G2501)的過江通道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北接線設立橫樑互通、浦儀互通(預留)和龍袍互通;南接線設立棲霞互通、仙林互通和麒麟互通。其中橫樑互通位於六合區橫樑街道境內,與寧通高速公路相交;龍袍互通位於六合區龍袍街道境內,與沿江一級公路相交;棲霞互通位於棲霞區棲霞街道境內,與寧鎮公路(312國道)相交;仙林互通位於仙林大學城南京中醫藥大學附近,與仙林大道相交;麒麟互通位於江寧區麒麟街道高井東側,與滬寧高速相交。
橋樑設計
橋樑結構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為雙塔三跨懸索橋,外觀類似著名的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橋樑懸吊系統採用銷鉸式吊索和索夾的結構方案,吊索與索夾、鋼箱梁(過渡墩)為銷鉸式連線。大橋主纜採用高強度鍍鋅平行鋼絲索股(PPWS)組成。每根主纜中,從北錨碇到南錨碇的通長索股有135股,北邊跨另設6根索股,在北主索鞍上錨固;南邊跨設8根背索,在南主索鞍上錨固。每根索股由127根的高強度鍍鋅鋼絲組成。
設計參數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線路全長28.996千米, 其中跨江大橋長約5.5千米,主跨採用1418米三跨吊懸索橋方案,橋樑主纜分跨為(166+410.2)米+1418米+(363.4+118.4)米;塔頂主纜理論交點標高234.2米,主纜中心線最低點標高為76.7米,主纜垂跨比1/9.003。大橋全線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跨江大橋設計速度為100千米/小時,橋面寬33米,路基寬34.5米,兩岸接線設計速度120千米/小時,橋樑主橋可以滿足主航道雙向通航的要求,通航淨空為690米×50米,以及200米寬小型船舶的上水航道,通航總寬度達到了890米。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2年12月24日,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開通運營初期小車過路費為25元/次,收費期限15年。
通行事項
2013年2月8日起,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開行公交快線,主城區起訖站點設定在捷運仙林中心站,六合區起訖站點設定在龍袍和東溝,中途不設上下客站點。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為解決橋樑懸索橋結構所帶來的柔性更大、橋身晃動問題,橋樑位於南北堡的橋墩底座各被包裹上一層鋼材質的緩衝結構,總重量達到3100噸,每塊都有3000平方米大小,至少能保證1萬噸的防撞力。
榮譽表彰
2018年8月1日,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榮獲2016—2017年度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李春獎),為中國公路行業的最高獎項。
文化特色
- 題字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的原橋名“南京長江第四大橋”由中共中央原總書記、國家原主席、中央軍委原主席江澤民題寫。
- 紀錄片
2013年1月24至26日晚8時,三集電視紀錄片《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
價值意義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通車意味著南京166千米的“大外環”完全閉合,由“C”形變成“O”形。此後,過境車輛不用再進南京城導致擁堵,南京圍合區域面積也從原先繞城公路以內的243平方千米,擴大為1459平方千米,城市空間拓展了5倍。(新浪江蘇 評)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增強了南京過江通道的通行能力,提升了國家運輸主通道的通行能力,完善了江蘇省主幹線公路網布局,進一步分離了城市交通與過境交通,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使南京過江設施的功能更加明晰,極大地促進了南京都市圈的建設。(新華網 評)
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的建成對於最佳化國家高速公路路網在南京區域的過江布局,疏通南京大市域交通,緩解過江交通壓力,進一步推動南京跨江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南京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