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校歌

南京大學校歌

南京大學歷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創作於1916年前後)為南京大學的校歌。該校歌由現代中國音樂界一代宗師李叔同先生制譜,南高師首任校長江謙先生作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大學校歌
  • 淵源: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
  • 創作時間:1916年
  • 作詞:江謙
  • 作曲:李叔同
校歌歌詞,歌詞譯文,譯文一,譯文二,作者簡介,李叔同,江謙,校歌評論,校歌來歷,特色版本,歷史版本,

校歌歌詞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歌詞譯文

文言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寓意深厚,內涵寬廣,人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閱歷體會給出有所不同的解讀,但大意主旨不離其宗,因此,既有不變的靈魂,又顯得意象萬千。下面給出兩種不同的解說,供讀者參考。

譯文一

誠實之德多么偉大,整個世界都為之鼓動;
像鼎之三足支撐著它的,是智慧、仁愛和奮勇。
集大成的聖人是孔子,是眾聖匯聚歸依的正宗;
直到千秋萬代,旁及四面八方,我們的目標都相同。
隨著海潮沿江西上,就是富饒的江東;
巍峨的北極閣啊,聳立在雄偉的南京城中。
上天開啟了教育的恩澤,我們的事業永無窮;
衷心祝願事業無窮,像初升的太陽照耀長空。

譯文二

世間何以為大?莫過於一個誠字,凡事有誠就會感動天地。
立身處世之本如同鼎有三足,一是智慧,二是仁義,三是勇氣。
聖人千百,學說各異,皆為闡明同樣的道理。
融會百家之說,集大成者當推孔家儒學。傳承萬代,播撒萬方,其思想靈魂和文化精髓永遠不變。
背向大海起步西上,行至大江東岸,可見巍巍北極塔屹立於金陵城中。
天地開化,教育昌盛,惠澤於民,我等所傳之道無窮無盡。
我等傳道濟世的心愿無窮無盡,就像剛剛升起的紅日,噴薄而出,蒸蒸向上。

作者簡介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於天津。他學貫中西,藝專多科,1905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執教於杭州等地,在眾多領域都有著開創性的貢獻,是我國著名的書畫篆刻家、音樂家、戲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在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並先後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福建泉州。他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一位傑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江謙

江謙(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園,號陽復,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教育家,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1914年8月,他出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這所學校1921年改建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其間倡導訓育、智育、體育“三育並舉”,以“誠”為校訓,形成“尊師愛生”風氣,將南京高師建成享有盛望的南方第一學府,貢獻甚巨。

校歌評論

校歌內容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可以用“弘揚誠樸精神”、“培養精英人才”和“發展教育事業”來簡要概括。“誠樸”的求學和治學精神,是人才培養和大學發展的根基,它是鑄就“雄偉”的必要條件。誠樸的精神,符合辦學的規律,具有歷史的穿透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已經成為南京大學百年辦學歷程中一脈相承的精髓。從1916年南高師初創這首歌,到南京大學隆重慶祝107周年校慶和中央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60周年,校歌中所蘊涵的誠樸精神雖歷久而彌新,並在新時代的映照下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南京大學正乘著國家建設人才資源強國的東風,在建設以“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為目標定位和文、理、工、醫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世界一流大學道路上闊步前進。

校歌來歷

南京大學在1949年以前曾經有過四首校歌。它們是:由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校長江謙作詞、中國近代文藝大師李叔同譜曲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中央大學時期由中大文學院院長汪東教授作詞、程懋筠作曲的中大校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作詞、唐學詠譜曲的校歌(中大32級機械系校友蘇箋壽根據記憶而整理出的校歌曲譜);以及金陵大學時期的一首校歌。這四首校歌雖風格不盡相同,但壯闊澎湃的氣勢一脈相承,是南大誠樸雄偉的精神氣魄的忠實記錄。但由於種種原因,建國以來,南京大學還沒有一首為全校師生廣泛認可並長期流傳的校歌。
為迎接南京大學百年校慶,1999年9月,南京大學向海內外校友發出了《南京大學校歌徵集啟事》,開始對外徵集南大校歌歌詞和曲譜。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校歌徵集活動得到了海內外的南大校友、在校的師生員工以及社會各行各業人士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一時間,融聚著智慧、熱情和對南大深切關注的參選稿件如雪花般從四面八方飛來。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汲取其他高校遴選校歌的經驗之後,校慶辦公室將幾十首候選校歌和幾首老校歌放在一起,約請有關專家進行審看評比。在2000、2001兩次校慶時,學校還舉辦了候選校歌演唱會。最終,確定了以南大歷史上最老的校歌作為今日南大的校歌,並以此校歌作為向南大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這首南大歷史上最老的校歌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四首校歌之一,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首任校長江謙作詞、現代中國音樂界一代宗師李叔同制曲,創作於1916年前後。專家們認為,該校歌清澈透明,意境深遠,曲調明快清新,歌詞雖只有73個字,但氣勢磅礴,內涵豐富,聽起來感覺就像在南大禮堂前的草坪上漫步,南大已有近百年歷史,校歌要能唱出這個厚度。相比較而言,別的幾首都有點浮躁。而且這首老校歌無論是曲譜還是歌詞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充分反映了南京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與傳統。參與校歌評選的一位專家說:“選校歌要選精品,這一首歌到現在我們還是覺得好;再過50年,你們再讓幾個專家來評,還是這個好。”的歷史洗禮中經歷了幾度變遷。

特色版本

所有版本試聽參考詞條後“擴展閱讀”。
MV青春版
南京大學2010年製作
MV水墨版
南京大學2010年製作
Rap改編版
南京大學哲學系徐洪偉2012年創作
RealPianoPro演奏版
RealPiano開發者(南大校友)2012年創作

歷史版本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音樂在治國安民中的教化作用,“以禮修身,以樂修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常情況下,校歌創作必須堅持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來教育激發學生的愛校愛國之情為原則,歌詞的內容必須既能代表學校的精神,又能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校歌不同於通俗歌曲,校歌的歌詞當以文化含義深遠為美,以文化承載量厚重為上。
大學校歌,是大學校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文化的濃縮,是學校辦學宗旨的寫照。大學以探究科學真理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為重要職責和使命,所以校歌中就存在“求真”、“求實”等詞語。一首好的校歌不僅能使人回味學校成立的宗旨,而且有助於銘記和秉持學校豐厚的優良傳統,還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能達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的,對學生的精神起一種感悟、砥礪和激發的作用,對大學生的成人成才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南京大學歷史上曾有過四首老校歌,它們伴隨著百年南大,歷經幾十年風雨滄桑,至今回味起來仍是餘味無窮,令人感慨不已:
南高師校歌
南高師時期,江謙校長以“誠”字為校訓,希望全校師生為人、為學都要以誠為本,並在此基礎上確立的校風是“民族、民主、科學的精神,誠樸、勤奮、求實的態度”。
今日南大的校歌沿用的正是南高師的校歌。當時的校歌由江謙作詞,由集戲劇家、文學家、音樂家、書畫家於一身的奇才李叔同作曲。
校歌採用與楚辭相近的語言形式,歌詞只有73個字:“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踵海西上兮,江東;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通過吟唱這首歌,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長江之滾滾波濤和楚地吳越之風俗,仿佛看到了在悠久的金陵城中“千聖會歸”和“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壯觀場面。這首歌,莊重典雅,鏗鏘有力,音韻和諧,濃縮古訓古義,反映中國哲學的經典精義,充分體現出南高師的教育理念,折射南高師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唱起來氣勢巍峨,文辭流暢,渾厚有力,樸實悠揚,令人心潮澎湃,氣宇軒昂。歌的詞與曲珠聯璧合,相互契合,“聽起來感覺就像在南大禮堂前的草坪上漫步”,可謂大學校歌中的精品佳作。“大哉一誠天下動”表示南京大學的立校之本為“誠實”,而支撐“誠實”的三個美德則是“智慧”、“仁愛”和“勇敢”。“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表明學校遵守的是儒家的教育理念,以培養精英人才為價值取向,因為儒家主張“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以培養士為最低標準,以培養聖人為最高目標,聖人為封建社會的精英。“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是期望學校的教育恩澤四方,是在祝願學校的辦學事業如初升的太陽那樣照耀千秋萬代。
1914年江蘇省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南碩儒、原江蘇省教育司司長江謙為南京高等師範校長,在兩江師範學堂原址辦學,後韓國鈞調安徽,待新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方經教育部批准再度任命江謙為南高師校長,並於1915年1月17日到任。同年,李叔同應江謙之聘,兼任南高師國畫音樂教師。第二年,由江謙作詞,李叔同作曲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應運而生了。詞曰: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江謙以深厚的國學功底與一腔之愛校熱情寫作了這首騷體歌詞,充分體現其教育理念,又把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點出;氣勢巍峨,文辭流暢,自有大家風範,讀來朗朗上口,令人心潮澎湃。制譜者李叔同,是一位集戲劇家、文學家、音樂家、書畫家等於一身的奇才。由他譜的曲,渾厚而有力,樸實卻悠揚,很好地契合了歌詞。2001年,這首老校歌被定為南京大學的校歌,至今被南大學子傳唱,延續了近百年的薪火和文脈。
中央大學校歌(一)
與南高師校歌比較相似的是中央大學時期的第一首校歌,同樣是一首以騷體寫成的歌詞,先述大學之地貌特徵,張顯了中大的王者氣派,再敘大學之辦學理念,突出了中大的傳道重任。它是由汪東作詞,程懋筠作曲的,詞曰:
維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臨睨兮,此實為天府之雄。
煥哉鬱郁兮,文所鐘。
宏哉黌舍兮,甲於南東。
干戈永戢,弦誦斯崇。
百年樹人,鬱鬱蔥蔥。
廣搏易良兮,吳之風。
以此為教兮,四方來同
中央大學校歌(二)
1932年9月5日,羅家倫接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在他的十年任期內,國內的局勢很是不安定,但是中央大學在此間並未傷筋動骨,而且還有新的發展,可以說,羅校長功不可沒。他於30年代親自撰詞,由唐學詠作曲,完成了中央大學的又一首校歌。這首歌詞的創作時間稍後,所以文白夾雜,它也沒有像之前兩首校歌那樣突出學校的個性特徵,但卻顯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南大今天“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即出於這個時候。詞曰:
國學堂堂,多士蹌蹌;
勵學敦行,期副舉世所屬望。
誠樸雄偉見學風,雍容肅穆在修養。
器識為先,真理是尚。
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增加人類知識總量。
進取、發揚,擔負這責任在雙肩上。
金陵大學校歌
金陵大學的老校歌作於1931年,從匯文書院算起,當時金大已走過四十餘載,為進一步凝聚師生的愛校情感,學校決定徵集校歌。最後校歌由胡小石先生作詞,譜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校歌的曲,中西合璧,有著教會大學的特色。詞曰:
大江滔滔東入海,我居江東;
石城虎踞山蟠龍,我當其中。
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
思如潮,氣如虹,永為南國雄。
光陰荏苒,近百年之後吾輩再回首看先人創校傳道之史,不覺為他們篳路藍縷的艱辛和歷史洪流的翻滾而感慨良多,而傳唱不絕的校歌正見證了一段段輝煌、苦難、奮起……校歌留給我們的已經不僅僅是那些具體的文字、曲調,它更多意義上變為一種精神,一個象徵,一股動力。我們可以忘記略顯艱澀的古文或是不再流行的曲調,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歷史。今天,當熟悉的校歌聲再次響徹耳邊時,我們當銘記過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先輩留下之歌聲餘音繞樑,迴響至今,必將激勵我等續傳薪火,至於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