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11月19日。 經過近兩年的蘊釀,十餘位海外學人與國內的若干學者於2000年11月19日在南京大學成立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ESSI)。此舉為中國吸引國外留學人才回國服務、開展學術交流、從事合作科研、共同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科學技術創立了一種實際有效的新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 成立時間:2000年11月19日
  • 地點:南京大學
簡介,特點,

簡介

中國政府為了方便更多的海外學者回國貢獻,制訂了許多新政策,設立了為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特別科研基金,建立了一些高薪職位,為海外學人子女提供專門教育設施。這些政策和措施起到不少積極作用。但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使許多海外優秀的科技人才沒有充分的機會回國服務。由海內外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學者共同努力,南京大學大力支持,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相關領導共同關心下成立的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ESSI)開創了另一條海外學者為國貢獻的新途徑。

特點

1、由眾多的海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的學者和單位參與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立起國際合作網路,合作研究全球變化問題;
2、制定了一整套具有長遠目標的、系統而完整的國際合作教學科研計畫;
3、能定期有計畫的安排海外學者回國從事教學、科研及培養博士研究生;
4、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綜合、跨學科的研究實體,高水平實驗條件及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相結合擁有實際科研項目的研究隊伍,研究領域涉及地球系統科學各領域,包括遙感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空間分析、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科學等眾學科;
5、便於申請國際國內研究經費,進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6、培養一流的地球系統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人才。
建立ESSI的目的之一,是圍繞當前全球日益嚴峻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全球變化等問題,推動以多學科交叉研究為手段以地球表層(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圈層的有機結合體)為對象的系統科學研究,普及和發展地球系統科學的高等教育。例如,研究所首批項目之一是估算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和水循環。到底中國是碳源還是碳庫(匯)?這是一個中國政府和國際氣候變化界密切關注的問題。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數據給我國經濟發展規劃和我國參與聯合國國際氣候變化協約(Kyoto Protocol)談判帶來諸多不便。我國的水循環問題更是直接關係到西部開發規劃的首要問題。
在南京大學建立ESSI經歷了近兩年的準備。
1998年11月幾位海外學者應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之邀籌劃次年回國講學。經舊金山總領館教育組的鼓勵和推動,教育部批准,於1999年6月6日至14日,13名長期留學於美、加、法三國的中國學者在南京大學成功主講了遙感科學新進展。此次聯絡的13名學者均是各自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中10人在大學教書,另外3人在遙感科研機構。其中有美國總統獎獲得者,也有加拿大政府首次公務員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高研班吸引了國內57個單位187名學者參加,其中一半以上具有高級職稱。講座深入、透徹,每人講授4-6小時。比起一般性1-2小時講座,此次研討更系統。主講人之間通過相互交流為合作申請項目打下基礎。研討班上,他們初步達成長期為國服務的共識。決定與南京大學合辦“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應學員要求,海外學者派專人於1999年9月首次在南京大學設立為期五天的專題講座。講座內容已納入高等教育出版社由海外學者主撰的“當代科學前沿論叢”的第一部(已於2000年8月出版)。
1999年11月,7位留美加的學人在伯克利拜會正在訪美的南京大學蔣樹聲校長,繼續商討研究所成立之事。應學員要求,教育部批准,5名海外學者又於2000年6月在南京大學舉辦了第二期遙感科學新進展講座,為期20天,每五天系統介紹一個學科。又吸引100多人參加。這兩次高研班主講者國際旅費、國內生活費由教育部“春暉計畫”、教育部高校師資培訓經費、科技部863高技術計畫、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學者短期回國講學與合作基金、以及南京大學資助等多渠道贊助。經過這段時間的回國講學,十幾位海外學者提高了回國服務的願望。為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成立打下了基礎。
ESSI在南京大學成立,充分體現了一批海內外學者的奉獻精神及貢獻祖國的願望,反映了南京大學領導的遠見和對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極大支持。在籌建研究所的整個過程中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等單位領導,北京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南京大學許多院士和教授們等的大力關注。領導和著名學者們親自參與指導和關心,給了ESSI籌辦者和參與者們極大的鼓舞。ESSI的國內外協辦單位的協作與配合,保證了ESSI的順利建立。
ESSI的創立,代表了一個新的虛擬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模式的誕生。我們成功地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這一國際研究所的發展與成功,有賴于海內外學者長期不懈地發奮努力與奉獻精神。同時,也需要國內合作機構及各級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一起同心協力、相互支持,ESSI一定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一流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