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宋伯胤文集:民族調查卷

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宋伯胤文集:民族調查卷

《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宋伯胤文集:民族調查卷》分別記錄了宋伯胤先生1950年隨中央民族訪問團赴雲南等地考察西南民族文物,1959年赴西藏文物調查的紀實,以及調查江蘇蘇州、江寧等地絲織業和造鐘業等手工業的隨筆。宋伯胤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博物館學家和文物研究大家,一生勤於研究,撰寫了博物館、文物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論著數百萬餘字。

基本介紹

  • 書名: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宋伯胤文集:民族調查卷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頁數:548頁
  • 開本:16
  • 定價:235.00
  • 作者:南京博物院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1033195
  • 品牌:文物出版社發行部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南京博物院學人叢書·宋伯胤文集:民族調查卷》是為大力弘揚宋伯胤先生畢生服務於文博事業的奉獻精神,也為了進一步推動關於宋伯胤先生的學術史研究,以應時代和廣大研究者的需要,2009年以來,南京博物院編輯出版的。

圖書目錄

凡例
總序
雲南
隨中央民族訪問團考察西南民族文物紀實
雲南怒江“開闢”史與民族關係
雲南怒江區文教衛生情況調查
雲南元陽縣水卜奄村經濟生活調查
雲南元陽縣三個兄弟民族生活狀況調查
雲南尾則村文化教育與風俗習慣調查
雲南碧江縣奴隸情況調查
雲南碧江縣理悟底五個家庭調查
雲南碧江縣知子羅家庭調查
雲南福貢臘烏村一個家庭的調查
雲南金平縣民族情況調查
雲南鎮康縣永康鄉調查
麗江區工作報告
在訪問途中撿到的歷史碎片
劍川石窟
石鐘山石窟造像
石鐘山:情思最牽念的地方——劍川石窟調查日記
麗江白沙村的明代壁畫
西藏
西藏文物調查紀實
明朝中央政權致西藏地方誥敕
江蘇
盛澤鎮絲織手工業歷史調查隨筆
蘇州絲織手工業歷史調查
蘇州清代公所調查
蘇州清代織署調查簡報
清代末年南京、蘇州造鐘手工業調查
清末南京絲織業的初步調查
明清蘇州踹布坊及踹匠碑訪隨筆
編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劍川第二區全區有人口22801人,4755戶,21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每個行政村有一所國小校,有的村甚至有三四所國小校。全區有完全國小4所,初級國小40所,教員95位,上級規定每位教員每月發100斤大米,但是只有44個指標,於是,現在的情況是兩位教員平分100斤大米,如果教員不夠用,就請義務教員。
民家和老盤傈僳之問因生活習慣和語言的不同,相互之間不通婚姻。在歷史上,昆明來的鎮守史,挑撥離間,使得民家和老盤傈僳之間曾經有過衝突。儘管如此,兩個民族本身並沒有仇恨。住在華族山上的二十幾家老盤傈僳人和民家有隔閡,按照趙、陳二位的說法,“我們不敢上去,他們也不敢下來。如果要上去或下來,會許多人一起行動,一兩個人絕對不敢”。他們之間的隔閡主要是因為土地的關係,土地都在民家那裡,老盤傈僳因為沒有土地耕種,只能到山上去,山上的日子很不好過,一些人靠“看路口”維生,也就是遇到過路的人打劫一下。山上的老盤傈僳居住得很分散,但組織得卻十分嚴密,他們在地下挖一個洞,洞裡放一個瓦罐,方圓幾十里都能相互通訊息。民家與老盤傈僳之間沒有租佃關係,老盤傈僳的居住地通常離民家很遠,相距二三十里地,因為害怕民家的關係。他們大半也是從永勝和華坪搬來的。在解放滇西北的戰鬥中,老盤傈僳組織過先鋒隊,非常勇敢,搶過大炮,不怕機槍。
來自四川的漢人大半是佃戶,他們的生活比較苦,趙說,“我們稱他們做客家”。他們居住在一個村子裡,如果覺得住不下去了,就會把村子燒掉,搬到別處去。因為生活苦,所以做小偷的特別多。他們最初也是從永勝、華坪來的。滇西北解放戰爭中,他們非常積極,還有的人參加了七支隊。在戰爭中,由於各民族都參加了戰鬥,民族關係好轉了許多,過去“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現象也有改善。
區政府中全是民家人。羊城村政府里有一個傈僳族、兩個客家族幹部。
劍川第一區的民族有回族、客家、納西族,客家多住在沒有水的地方。
劍川第三區的民族有民家、客家和老盤傈僳族。
劍川第四區的民族有民家、客家、老盤傈僳族。
劍川第五區的民族有民家和漢族。
經濟情況:民家的生活主要靠種稻子,其次是苞谷和蕎子。貧農多,其次是中農,地主、富農很少。婦女很苦,除了種田之外,還要做生意。男子多從事木匠、石匠、漆匠。以外,男女都要背水。最好的田,每畝產稻50捆,產二石五斗穀子,壞田收不到二石穀子。主食主要是米,不夠的話,才吃麵、豆子、養子。牲畜以黃牛為多,其次有水牛、馬、羊、豬。一年收下的糧食只夠吃八個月,一半以上的人家糧食不夠吃,主要靠出賣勞動力來補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