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災害風險管理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災害風險管理研究院技術成果在中國及各省級氣象水文部門、企事業單位得到廣泛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團隊已培養博士生4名,碩士生25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災害風險管理研究院
  • 主管部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研究方向,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主要瞄準極端災害事件(乾旱、洪水、高溫、低溫、颱風等)的社會經濟影響、風險評估與管理的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熱點問題。

科研條件

以理論創新為重點,以技術開發為突破,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基爾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利茲大學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等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長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Journal of Climate、Climate Dynamics、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Atmospheric Research、Climate Change、Earth's Future等國際TOP刊物上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獲批專利和軟著20多項;研究成果獲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度長江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和2018年度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成果二等獎;團隊撰寫的“三峽水利工程氣候效應分析與評估”和“近五十年全國乾旱發生頻率呈增加趨勢,未來十年乾旱將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等多份重大決策服務材料,獲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

科研成就

1、團隊成果
成果一:創造極端事件強度-面積-持續時間IAD評估理論,提出了三維度 (強度、面積、持續時間)極端事件格點化界定方法,研發關聯極端事件與社會經濟環境的災害區域影響三維模型。
成果二、提出基於災害影響的動態致災閾值風險預警方法,確定了中國典型城市和三級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災害動態致災閾值(圖2),構建了旱澇災害、山洪和城市內澇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成果三、基於中國曆次人口、經濟普查及歷年統計年鑑,結合當前中國“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建設共享社會經濟路徑下(SSPs)全球、“一帶一路” 和中國人口經濟0.5°*0.5°格點數據集。
2.成果案例
研究團隊基於強度-面積-持續時間三維方法辨識了中國乾旱事件的強度、暴露面積和事件持續時間;在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框架下社會經濟預測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能力的提升,構建了中國31個省(市)與適應能力相適應的強度-損失脆弱性曲線,並在可持續路徑(SSP1)、中間路徑(SSP2)、區域競爭路徑(SSP3)、不均衡路徑(SSP4)和化石燃料為主的發展路徑(SSP5)等五種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情景下,科學評估了全球升溫1.5oC和2.0oC乾旱帶來的經濟損失。研究發現,把全球溫升控制在1.5oC,將會減少人民幣數千億元的經濟損失(圖4)。中國乾旱災害風險評估研究科學地回答了控溫的重要性。相關結果以《Drought losses in China might double between the 1.5°C and 2.0°C warming》為題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人才培養

團隊負責人姜彤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災害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中國氣象局二級研究員,科技領軍人才,天山學者。主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技術指南”、“氣候變化影響綜合評估方法”和8部“區域/流域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報告”。擔任Atmospheric Research, Climate Services,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和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的Associated Editor。近5年,發表SCI論文49篇,成果被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多次引用,他引總計8000餘次。出版專著20餘部(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