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套用氣象學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套用氣象學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套用氣象學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二級學院。

套用氣象學院的前身是農業氣象學系,成立於1960年,1989年更名為套用氣 象學系,2006年8月成立套用氣象學院。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有3個本科專業;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套用氣象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創辦時間:1960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類型:理工
  • 主管部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現任領導:院長:周國逸
  • 本科專業:3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
  • 院系設定:套用氣象學系、農業資源與環境系、生態學系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六路219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文化傳統,學院標識,辦學理念,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60年,學院前身農業氣象學系成立。
1978年,獲得農業氣象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年,獲得套用氣象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9年,更名為套用氣 象學系,氣候學專業同時加入。
2002年,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成立。
2003年,獲得套用氣象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成立。
2006年8月,成立套用氣象學院。
2009年,獲得城市氣象學 碩、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套用氣象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4年,生態學專業加 入。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有3個本科專業。
系:套用氣象學系、農業資源與環境系、生態學系
本科專業:套用氣象學(含公共氣象服務方向)、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學科建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
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綜合排名中,大氣科學學科位列全國第一。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套用氣象學
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套用氣象學、環境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態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套用氣象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
國家重點學科:氣象學
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大氣科學
江蘇省特色專業:套用氣象學
江蘇省高校第一批優勢學科:大氣科學
江蘇省高校第二批優勢學科:大氣科學

師資力量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到100%、國際化率(一年以上出國)超過60%。擁有江蘇省“雙創計畫”、江蘇省“外專計畫”、江蘇省“特聘教授”“三三三”工程、“青藍工程”以及 “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層次人才31人。
2018年套用氣象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名單
學位點所在學院
導師所在學院
導師姓名
性別
導師類別
職稱
學科名稱
應氣
海外合作導師
陳鏡明
博士生導師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王讓會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楊再強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包雲軒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章炎麟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郝璐
博碩導
研究員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胡正華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景元書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吳洪生
博碩導
研究員
套用氣象學
應氣
應氣
婁運生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管工
鞏在武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馬院
周顯信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地科
邱新法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應氣
管工
李廉水
博碩導
教授
套用氣象學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江蘇省重點專業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擁有局校共建精品課程2門,“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省部級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等質量工程項目多項;套用氣象學專業連續十多年為A++專業,在全國高校同類專業中排名第一(五星級專業)。
學院擁有江蘇省套用氣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蘇省高校套用氣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基地、南京市套用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等教學實驗平台,共建教育部“大氣科學與環境氣象實驗教學中心”“大氣科學與氣象信息虛擬仿真實驗 教學中心”。
江蘇省特色專業:套用氣象學
江蘇省重點專業:套用氣象學
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套用氣象學
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生態學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套用氣象學
局校共建精品課程:農業氣象學、城市氣象學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氣候學、微氣象學基礎
省部級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微氣象學、套用氣象學方法
局校共建精品教材:氣象信息格線化原理與方法、城市微氣候
局校共建項目資助精品教材:大氣科學概論
教學建設與改革工程項目
項目名稱
等級
授予部門
時間
套用氣象學產學研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基地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0
基於學科建設的研究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4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CO2濃度與夜溫同步升高影響水稻產量的機理及其模擬研究
國家級
教育部高教司
2012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與風險指數評估分析
國家級
教育部高教司
2012
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4項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0
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4項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1
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7項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2
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5項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3
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4項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
2014
  •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獲獎者
獎勵名稱等級
授予部門
時間
行業特色高校“三個導向”分類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申雙和、邱新法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江蘇省政府
2011
共建體制下行業特色高校實踐育人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景元書
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高等教育類)
江蘇省教育廳
2013
依託局校共建,構建現代氣象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申雙和、楊沈斌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江蘇省教育廳
2011
面向行業需求,構建多元化研究生培養體系
邱新法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高等教育類)
江蘇省教育廳
2013
套用氣象學專業建設成果
申雙和、景元書、劉壽東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江蘇省教育廳
2004
  • 學生成績
獎勵名稱
論文標題
2010年江蘇省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論文團隊
氣候變化對華東地區水稻生產和危害的影響
2011年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本專科畢業論文三等獎
溫室小氣候模擬與預測
2013年江蘇省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論文團隊
基於渦度通量和雷達觀測研究氣象要素對太湖水質的影響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中國氣象局一級農業氣象試驗站、教育部“陸地碳水循環與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團隊、江蘇省“人類活動的環境效應”雙創引進團隊、江蘇省高校“農業與生態環境氣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新建有“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智慧氣象”等科技創新團隊,擁有江蘇省“農業氣象重點實驗室 ”,學院與耶魯大學聯合組建了“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建成了國際合作“生態氣象環境研究中心”,參與建設教育部“氣候與環境變化國 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江蘇省“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和“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研究成果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三年,年均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以上,縱向項目到賬科研經費年均1000萬元以上,年均發表SCI論文30多篇、申請專利20餘項,研究成果在《Nature》《BAMS》等國際刊物發表並被選為亮點、封面文章。科研成果豐碩,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二、三等獎各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項。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負責人
立項日期
地表土壤和灰塵對大氣重金屬的貢獻及其風險評價
企事業單位委託科技項目
羅小三
2014/12/1
低溫寡照對設施番茄根系活力及分泌物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李平
2014/11/28
基於多角度高光譜遙感的乾旱監測研究
省、市、自治區科技項目
郭建茂
2014/11/26
結構改良劑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改良修復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科技項目
李平
2014/11/10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
省、市、自治區科技項目
胡正華
2014/11/5
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技術研發
主管部門科技項目
羅小三
2014/11/5
中國主要城市的城市化對局地氣候和植被物候的影響
其他課題
周德成
2014/10/10
作物生理生態及耗水對鹽分脅迫回響機制研究
自選課題
邱讓建
2014/10/8
土地利用格局與土壤流失關係的尺度效應分析與尺度轉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李琪
2014/9/30
黑河流域生態系統結構特徵與過程集成及生態情景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孫閣
2014/9/17
我國典型旱地農田土壤氨氧化細菌和古菌對不同種類氮肥的回響機制
其他課題
夏圍圍
2014/9/10
基於同位素示蹤和核磁共振方法揭示黑土有機質分子結構穩定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喬雲發
2014/9/5
2014年浦口氣象生態監測與評價
企事業單位委託科技項目
王讓會
2014/9/5
氣候變暖背景下酸雨污染土壤的酶學評價?
其他課題
韓瑋
2014/9/4
江蘇省霧霾發生規律及精細化數值預警技術研究
省、市、自治區科技項目
包雲軒
2014/9/1
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主管部門科技項目
胡正華
2014/9/1
乾旱對鄱陽湖流域生態碳收支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柳藝博
2014/8/8
低溫寡照對設施番茄的致災機理及災損評估模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楊再強
2014/8/8
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變化對農田生態系統光能利用率的綜合影響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楊曉亞
2014/8/8
開放水面蒸發同位素富集經典模型在太湖的直接檢驗與發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肖薇
2014/8/8
控制灌溉和控釋肥施用耦合措施對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響及其微生物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紀洋
2014/8/8
淺水湖泊底棲附泥藻類分布特徵、影響因子及其對內源磷滯留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宋玉芝
2014/8/8
基於化學形態和生物效應的大氣顆粒物重金屬生態/健康風險評價及其時空分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羅小三
2014/8/8
大氣低頻振盪對褐飛虱災變性遷入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包雲軒
2014/8/8
衛星資料的水汽融合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趙小艷
2014/8/1

文化傳統

學院標識

院徽是由晴、雪、雨、多雲四種天氣組成的形象,中間是一雙手捧著麥穗和套用氣象學院的英文簡稱SAM。
院徽院徽

辦學理念

學院秉承“厚基礎、強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院長
周國逸
黨委副書記
陳一虹、奚桂華
副院長
王讓會、馮兆忠、奚桂華

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申雙和
院長
2006.8-2011.9
高志球
院長
2012.2—2014.9
邱新法
院長
2014.10-2017.12
常德順
書記
1964.9-1979.7
鄭繼全
書記
1979.7-1983.2
黃麗
書記
1985.6-1995.4
儲長樹
書記
1995.4-1996.4
繆啟龍
書記
1996.4-2001.12
劉壽東
書記
2006.11-2010.12
劉壽東
書記
2014.10-2017.12
劉巧玲
書記
2013.12-2014.9
邱新法
書記
2017.12-2019.05

地圖信息

地址:盤城鎮盤龍路26號盤城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