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葉

南五味子葉

南五味子葉,中藥名。為木蘭科植物長梗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葉。南五味子葉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收斂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及刀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五味子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木蘭科
  • :南五味子屬
  • :長梗南五味子
  •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 用量:內服:煎湯,4-9克;外用:搗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酸、澀,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收斂。

主治

用於瘡瘍腫毒及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9克。外用: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

形態特徵

長梗南五味子又名盤柱南五味子、南五味子。常綠木質藤本,長2.5-4m。小枝褐色或紫褐色,皮孔明顯。葉柄長1.5-3c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窄橢圓形,革質;長5-13cm,寬2-6cm,先端漸尖或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齒或有時下半部全緣;上面深綠色而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側脈5-7對。花單生葉腋;雌雄異株;花梗細長,花下垂;花被黃色,8-17片,長8-13cm,寬4-10mm,排成3輪,外輪較小,卵形至橢圓形,內輪較大,長圓形至廣倒卵形;雄蕊群球形,雄蕊30-70,花絲極短;雌蕊群橢圓形,心皮40-60,柱頭圓盤狀。聚合果球形,直徑1.5-3.5cm,熟時紅色或暗藍色。種子2-3,腎形,淡灰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1200m的山坡、山谷及溪邊闊葉林中。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相關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治癰疽瘠瘡,鮮葉一握和冬蜜搗勻外敷。”
2、《浙江民間草藥》:“治刀傷,搗爛塗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