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感懷

《南中感懷》是唐代詩人樊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道出客居異鄉的惆悵,後兩句以“江頭草”四季常青與“嶺上梅”十月早開為典型意象,深化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通過直接抒情與景物描繪相結合的方式,表達了詩人久居南方、歲月蹉跎的感慨及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語言精煉自然,情因景發,情與景融,令人動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中感懷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樊晃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中感懷
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
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南中:泛指南方地區。
⑵南路:南國之路,亦可作南去之路。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⑶嗟:感嘆。物侯:自然界的現象變化反映出季節的不同。
⑷江頭草:指故鄉長江岸草。
⑸嶺上梅:嶺,指南嶺之一的大庾嶺,為通粵要道。張九齡為桂州刺史兼嶺南觀察使時開鑿新路,多植梅花,故又稱梅嶺。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在南方道路上蹉跎前行的旅人還未能返回家鄉,常常哀嘆自然界的節候變化在催促著歲月的更迭。
四季的更替中小草依然保持著綠意盎然,當北方的十月還是秋風蕭瑟之時,這裡的山嶺之上,梅花卻已綻放。

創作背景

樊晃曾任職汀州。遠在福建,自然會產生蹉跎之感、羈旅之愁。這首詩便是抒寫詩人這個時期生活感受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寫自己久居南方,歲月蹉距,睹物思歸。表現方式是先直接抒情,再以景物渲染烘托。詩的前兩句,開宗明義地寫自己蹉跎南方,久久作客,至今尚未返回北方的惆悵,常常感嘆自己客居他鄉,隨著節物氣候的變化而暗暗催發自已的思鄉之情。
後兩句,即由“物候”生髮。之所以欣賞這首詩,也就是由於後兩句,形象鮮明而又高度概括地表現了南中物侯不同於北地的典型特徵。南方氣侯溫暖,江頭空氣濕潤,所以即使是畏寒的小草,在冬天裡也不凋零,一年四季蔥綠不變。嶺上早暖,所以不怕嚴寒的梅花,在十月里就最先盛開了。這兩句詩抓住典型的自然特徵,非常概括地表現了南國山水四季如春的美麗風光,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兩句一對,精切自然。
後兩句所選擇的自然景物,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都暗寓有催人歸來的傳統含意。“四時不變江頭草”,那萎萎碧綠的顏色,早就撩撥著中國古代詩人、文士的歸思。《楚辭·招隱士》就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詩句。初唐詩人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也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觸發淚下沾巾的歸思。王維的《送別》,更直接寫出“春草明年綠,主孫歸不歸”。而“十月先開嶺上梅”一句所寫的嶺上梅花,也是牽動人們思歸、懷鄉情緒的景物。初唐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就是以“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二語收篇的。詩人善於運用具有特殊寓意的南國自然景物“江頭草”和“嶺上梅”步染其羈旅之怨、思歸之情,是很動人的。

名家點評

原北京圖書館研究員李長路全唐絕句選釋》:此詩用生物變異,來抒寫世事變化,困頓在外,花花草草,徒催人老,如此等等情懷。但作者在詩的末句中寄以開花的希望,消極中有著積極的意味。

作者簡介

樊晃,句容(今屬江蘇)人,郡望南陽湖陽(今屬河南)。開元中登進士及第,又登書判拔萃科。天寶、大曆中曾為汀州刺史、潤州刺史。與劉長卿皇甫冉友善,其詩曾入殷璠《丹陽集》。曾集杜甫詩為《杜甫小集》六卷,並為之序,為輯杜詩最早者。今存詩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