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赫佩爾致力於研究成功人士,他通過採訪企業家、知名人士及政界與教育界的多位領袖,研究各行業卓越人士的每日習慣,提煉出了他們出類拔萃的“卓越”奧秘,並在本書中與讀者分享。卓越人士的生活方式中,90%與常人並無分別,這本身並不奇怪;是剩餘10%的習慣使得他們與眾不同。通過辨別出這隱秘的10%的卓越“因子”,並加以提煉,麥可赫佩爾向普通讀者展示了常人如何利用同樣的要訣以成就卓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越論
- 書名:卓越論
- 作者:麥可·赫佩爾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16
- 外文名:The Edge
- 譯者:鄭雙濤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其實,你與億萬富翁有90%相似,你只缺少10%的卓越因子!
讓平凡成為過去,讓成功成為一種習慣!
你是一個成功者,你的生活完美至臻,事業一帆風順,周圍的人對你羨慕不已!
什麼?這並非你的現狀,只是你的憧憬?
這正是你需要翻開這本書的原因:對現狀不滿,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你可以做到!
所有的成功,都有跡可循,推敲卓越人士的成功之道,發現他們的卓越因子,你只需做出小小的改變,就能重塑命運,實現你的每一個憧憬與理想!
讓平凡成為過去,讓成功成為一種習慣!
你是一個成功者,你的生活完美至臻,事業一帆風順,周圍的人對你羨慕不已!
什麼?這並非你的現狀,只是你的憧憬?
這正是你需要翻開這本書的原因:對現狀不滿,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你可以做到!
所有的成功,都有跡可循,推敲卓越人士的成功之道,發現他們的卓越因子,你只需做出小小的改變,就能重塑命運,實現你的每一個憧憬與理想!
作者簡介
麥可·赫佩爾是全球知名作家、演說家,著有《超級時間整理術》、《如何成就卓越》、《五星級服務》等暢銷書。麥可的書被翻譯成22種語言,在全世界超過80個國家銷售,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媒體推薦
你的心決定你所見,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
——加思·斯坦(美國著名作家)
從始至終,麥可的團隊都是優秀的合作夥伴。
——默罕默德-希德(微軟公司MvP項目業務主管)
我享受成就卓越,因此我請麥可·赫佩爾做我的人生指導教練。
——西蒙-伍德羅夫(Yo!壽司公司創始人)
在討論有關“成就卓越”這個主題的會議時,我們除了邀請麥可之外別無其他人選。麥可所帶來的遠遠超過了我們支付給他的報酬。
——馬克-福克斯(必勝客英國地區行銷總監)
——加思·斯坦(美國著名作家)
從始至終,麥可的團隊都是優秀的合作夥伴。
——默罕默德-希德(微軟公司MvP項目業務主管)
我享受成就卓越,因此我請麥可·赫佩爾做我的人生指導教練。
——西蒙-伍德羅夫(Yo!壽司公司創始人)
在討論有關“成就卓越”這個主題的會議時,我們除了邀請麥可之外別無其他人選。麥可所帶來的遠遠超過了我們支付給他的報酬。
——馬克-福克斯(必勝客英國地區行銷總監)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本能,直覺與洞察力 1
第二章
卓越者周期 9
第三章
習慣 21
第四章
生活價值觀 27
第五章
釋放你的熱情 37
第六章
卓越的自我修養 45
第七章
成交不成交 55
第八章
問出好問題 63
第九章
與失敗打交道 71
第十章
保持鎮定,繼續前進 79
第十一章
卓越人士的健康觀 87
第十二章
心理卓越 93
第十三章
卓越教育 99
第十四章
從顧問那兒汲取更多 105
第十五章
繼續前進,不斷進步 115
第十六章
人才引擎 121
第十七章
領導者的卓越特質 127
第十八章
不會誤導的魔法 137
第十九章
承諾的代價 143
第二十章
切忌凡事想當然 151
第二十一章
卓越的決策能力 157
第二十二章
卓越的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165
第二十三章
演說的訣竅 181
第二十四章
明喻、暗喻與其他類比 189
第二十五章
自我推銷 195
第二十六章
卓越人士願意付出更多 205
第二十七章
讓他人如沐春風 209
第二十八章
智齒恐懼症 215
第二十九章
卓越雷區 225
第三十章
行動決定結果 237
第三十一章
回顧與總結 243
致謝詞 249
本能,直覺與洞察力 1
第二章
卓越者周期 9
第三章
習慣 21
第四章
生活價值觀 27
第五章
釋放你的熱情 37
第六章
卓越的自我修養 45
第七章
成交不成交 55
第八章
問出好問題 63
第九章
與失敗打交道 71
第十章
保持鎮定,繼續前進 79
第十一章
卓越人士的健康觀 87
第十二章
心理卓越 93
第十三章
卓越教育 99
第十四章
從顧問那兒汲取更多 105
第十五章
繼續前進,不斷進步 115
第十六章
人才引擎 121
第十七章
領導者的卓越特質 127
第十八章
不會誤導的魔法 137
第十九章
承諾的代價 143
第二十章
切忌凡事想當然 151
第二十一章
卓越的決策能力 157
第二十二章
卓越的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165
第二十三章
演說的訣竅 181
第二十四章
明喻、暗喻與其他類比 189
第二十五章
自我推銷 195
第二十六章
卓越人士願意付出更多 205
第二十七章
讓他人如沐春風 209
第二十八章
智齒恐懼症 215
第二十九章
卓越雷區 225
第三十章
行動決定結果 237
第三十一章
回顧與總結 243
致謝詞 249
序言
你成功了!生活完美無瑕,事事一帆風順,周遭之人無不羨慕嫉妒。
啊?說的不是你?
我猜,這才是你捧起這本書的原因吧。對生活有諸多不滿,面對繽紛的大千世界,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為什麼不能呢?看到成功人士,莫要心生妒忌,花點時間推敲一下他們的成功之道,揣摩他們的過人之處。他們的卓越究竟源自何處?
但凡成功必有跡可循。越是用心尋覓,成功便越觸手可及。通過不斷地求索和質疑、探究和嘗試,你會愈發意識到,成功之路沒有捷徑。但總有那么一些規律、理念與策略,我們是能夠習得、駕馭並為己所用的。從這一秒開始!
本書中此類內容俯拾皆是。只要你勇於嘗試,它們就會很管用。這本書或許能夠激勵你,但只有在實踐中檢驗書中的理念,你的未來才會大不同。文中諸多觀點都源自筆者多年的研究對象——書中提到的卓越人士。你可以用很多標籤來界定卓越:功成名就、大展宏圖、星光熠熠、天賦異稟、才華橫溢。這些字眼都很恰當。
開闢屬於自己的卓越之路
雖不知本書中哪些內容最適合您,但我很清楚,其中有很多能極大地幫助各位挖掘潛力,實現卓越。文中有來自商界、體育界、軍界、影視界及其他各行業中諸多精英的成功故事。我的初衷不是請你克隆他們,這也不可能。讀一下比爾·蓋茨的成功故事並不能讓你立刻就變成億萬富翁。我希望你能夠發掘自身優勢,摸索出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並從本書中汲取靈感,揚帆破浪,邁向成功。
訪談
描寫卓越人士的成功故事當然難免主觀。我對於卓越人士的理解可能和諸位大相逕庭。研究伊始,我本想儘可能多地採訪一些成功人士。在溝通時,我最喜歡提的問題是:“你認為誰比較優秀?”出於深入研究的目的,如果我的交談對象跟此人有交情,我會請求他對此人做進一步介紹。有些相當意外的名字會冒出來,讀者朋友們有可能認為,他們與“成功”二字相隔甚遠。
理察·布蘭森爵士1夠優秀吧?我認為是的,可你或許不這么想。比起商界大亨,你興許更崇拜體育巨星。這很好!事實上,擁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並渴望向他們學習,我舉雙手贊成。但請不要戴有色眼鏡來閱讀本書。如果說謙遜是眾多成功人士的一個關鍵特質,對於知識的不懈追求則是另外一個。在腳踏實地的同時能夠高瞻遠矚也是一種關鍵技能。有些人甚至認為,像勤記筆記、有始有終這些小習慣也屬於卓越特質的範疇。
卓越箴言
我對卓越人士的定位可能與諸位有所不同。
本書所分享的多種觀點都是被卓越人士廣泛認可並身體力行的準則。我是否應該指名道姓,告訴各位這些理念的出處呢?我曾問過受訪者,是否介意自己的觀點被引用,幾乎所有人都給出了否定答案,一些人甚至連名字都不願被提及。這並非由於他們言不由衷,只是因為他們不願被旁人誤解,自詡為成功人士。
關於本研究
我的研究談不上十分科學。我既沒和某高校合作,也沒有一個科研團隊來檢測成千上萬的實驗對象。在過去的 18 年中,我一直致力於個人發展領域的研究,我總共完成了 37 次針對卓越人士的正式訪談,非正式訪談更是不計其數。我確實也讀過幾篇學術論文,偶爾也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或推特(Twitter)上發布一些想法,然後從網友回覆中汲取靈感。
文中的許多例子都是源自本人的親身經歷。在下雖不優秀,可生活還算色彩斑斕,酸甜苦辣也都嘗過。某些經歷和教訓感覺有必要在本文中書上一筆。它們是我生命中的里程碑,是我的高興時刻與難忘瞬間。我依然記得生命中那些里程碑般的瞬間:當我發現了恪守價值觀生活的真諦;當我跟同學們一起見證老師跳窗而逃,僅僅因為他錯誤地認為教室馬上要爆炸。
初稿寫作臨近尾聲時,我把整本書稿拿給團隊中的兩位成員審閱,並請他們提出修改建議。這是我第一次這么做,但結果卻非常好。在此過程中,我那位無與倫比的妻子克里斯汀,同時也是我的商業與寫作夥伴,始終積極地提出了許多範例、分析、想法和(大量的)修正意見。所以如果您字面上讀到的是“我”,請把它理解為“我們”。
濃縮即為精品
過去,我總是被人家批評:要么概念複雜化,要么概念簡單化。“細節煩瑣”、“深度欠缺”,他們是這么說的。因此最好事先聲明,雖然我為大伙兒寫出這部書,可我們卻素不相識。我並不清楚你希望這本書寫得多么透徹或者多么直白。所以在撰寫過程中,我決定為讀者提供大量信息,但卻是以短脈衝的形式,而不是通篇的細節贅述。我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為我猜你的時間可能並不寬裕。我總得尊重這個事實,所以本書儘量避免長篇累牘式的囉唆。如果你希望學到更多,別著急,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總會如願的。這也是為什麼,你手中的這本書如此短小精悍。
懂得 VS 行動
我也清楚你想儘快地出人頭地,而且你的首要目標是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本書里的有些理念其實相當簡單。實際上,你可能一邊翻著書,一邊心裡嘀咕,“這些東西我本來就知道,讀這些怎能幫助我變得成功呢?”道理是這樣的:每 10 位《卓越論》的讀者,就可能有 10 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每個人對於簡單還是困難、基礎還是高級的看法和尺度可能都不一樣。因此,如果你確實發現有些篇章有點老生常談的感覺(你肯定會),就請先退一步思考一下,現在你在該領域表現如何,是否足夠優秀。
卓越人士的關鍵特徵之一:他們會先歡迎新的想法與理念——之後再處理細節。我們不妨也這么做。我撰寫這本書時,把重點放在發掘卓越的關鍵領域。不過,我清楚自己會漏掉某些內容;我也清楚你會有自己的傾向喜好。為了滿足各位這方面的要求,本書在設計上允許讀者對內容進行跳躍性遴選。讀者朋友,(如果你比較挑剔)請揀出最感興趣的章節來閱讀;(如果你是大忙人)可以只翻閱某些章節來對症下藥;(如果你時間相對寬裕而又不那么挑剔)歡迎你從頭讀到尾。
卓越人士
在寫作初期,有件事讓我總是非常鬱悶。每次在描述一位擁有卓越品質的優秀人士時,我都不得不表達成“那些擁有卓越品質的優秀人們”(好長啊!)。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想出了“卓越人士”這個詞。這個詞兒或許不那么完美,如果你想出更好的辭彙不妨告訴我。反正總得起個名嘛,暫時就用“卓越人士”吧。如果你喜歡,好,在書中它會多次出現。不喜歡的話,我相信這個字眼會慢慢在你心裡生根、發芽。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你會反覆地看到這個“卓越箴言”的標記。
這個標記就是所謂的“卓越箴言”:看上去像是本書中的一些附加信息。有些是對關鍵論點的總結;有些是為了激發讀者朋友們的思考;有些只是在那兒起分頁符的作用。我雖然並不提倡在閱讀本書時用“卓越箴言”來導航,但如果想抓住某些章節的精髓,那么瀏覽“卓越箴言”無疑非常便捷。
最後,就像我在每部作品中所提出的,閱讀這一本書恐怕遠遠不夠。必須檢驗書中的理念,挑戰書中的概念並把相關內容付諸實踐。在調研階段,我所訪談的首批人士中,就有一位恰好指出了這點。他問我:“您不會認為人們能通過讀一本書就變得優秀吧?”
“當然不,”我回答道,“但我真心相信,有了您和其他友人的幫助,我的讀者可以在書中找到足夠的信息,並通過閱讀來得到鼓舞。然後當他們檢驗這些想法、套用這些理論的時候,自然會發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進步。而正是通過鼓勵讀者們採取行動,才能幫助他們真正發掘自身的卓越特質。”
他說:“這個主意不賴。”
秘訣不在於懂得——在於行動!讓我們此刻起航。
啊?說的不是你?
我猜,這才是你捧起這本書的原因吧。對生活有諸多不滿,面對繽紛的大千世界,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為什麼不能呢?看到成功人士,莫要心生妒忌,花點時間推敲一下他們的成功之道,揣摩他們的過人之處。他們的卓越究竟源自何處?
但凡成功必有跡可循。越是用心尋覓,成功便越觸手可及。通過不斷地求索和質疑、探究和嘗試,你會愈發意識到,成功之路沒有捷徑。但總有那么一些規律、理念與策略,我們是能夠習得、駕馭並為己所用的。從這一秒開始!
本書中此類內容俯拾皆是。只要你勇於嘗試,它們就會很管用。這本書或許能夠激勵你,但只有在實踐中檢驗書中的理念,你的未來才會大不同。文中諸多觀點都源自筆者多年的研究對象——書中提到的卓越人士。你可以用很多標籤來界定卓越:功成名就、大展宏圖、星光熠熠、天賦異稟、才華橫溢。這些字眼都很恰當。
開闢屬於自己的卓越之路
雖不知本書中哪些內容最適合您,但我很清楚,其中有很多能極大地幫助各位挖掘潛力,實現卓越。文中有來自商界、體育界、軍界、影視界及其他各行業中諸多精英的成功故事。我的初衷不是請你克隆他們,這也不可能。讀一下比爾·蓋茨的成功故事並不能讓你立刻就變成億萬富翁。我希望你能夠發掘自身優勢,摸索出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並從本書中汲取靈感,揚帆破浪,邁向成功。
訪談
描寫卓越人士的成功故事當然難免主觀。我對於卓越人士的理解可能和諸位大相逕庭。研究伊始,我本想儘可能多地採訪一些成功人士。在溝通時,我最喜歡提的問題是:“你認為誰比較優秀?”出於深入研究的目的,如果我的交談對象跟此人有交情,我會請求他對此人做進一步介紹。有些相當意外的名字會冒出來,讀者朋友們有可能認為,他們與“成功”二字相隔甚遠。
理察·布蘭森爵士1夠優秀吧?我認為是的,可你或許不這么想。比起商界大亨,你興許更崇拜體育巨星。這很好!事實上,擁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並渴望向他們學習,我舉雙手贊成。但請不要戴有色眼鏡來閱讀本書。如果說謙遜是眾多成功人士的一個關鍵特質,對於知識的不懈追求則是另外一個。在腳踏實地的同時能夠高瞻遠矚也是一種關鍵技能。有些人甚至認為,像勤記筆記、有始有終這些小習慣也屬於卓越特質的範疇。
卓越箴言
我對卓越人士的定位可能與諸位有所不同。
本書所分享的多種觀點都是被卓越人士廣泛認可並身體力行的準則。我是否應該指名道姓,告訴各位這些理念的出處呢?我曾問過受訪者,是否介意自己的觀點被引用,幾乎所有人都給出了否定答案,一些人甚至連名字都不願被提及。這並非由於他們言不由衷,只是因為他們不願被旁人誤解,自詡為成功人士。
關於本研究
我的研究談不上十分科學。我既沒和某高校合作,也沒有一個科研團隊來檢測成千上萬的實驗對象。在過去的 18 年中,我一直致力於個人發展領域的研究,我總共完成了 37 次針對卓越人士的正式訪談,非正式訪談更是不計其數。我確實也讀過幾篇學術論文,偶爾也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或推特(Twitter)上發布一些想法,然後從網友回覆中汲取靈感。
文中的許多例子都是源自本人的親身經歷。在下雖不優秀,可生活還算色彩斑斕,酸甜苦辣也都嘗過。某些經歷和教訓感覺有必要在本文中書上一筆。它們是我生命中的里程碑,是我的高興時刻與難忘瞬間。我依然記得生命中那些里程碑般的瞬間:當我發現了恪守價值觀生活的真諦;當我跟同學們一起見證老師跳窗而逃,僅僅因為他錯誤地認為教室馬上要爆炸。
初稿寫作臨近尾聲時,我把整本書稿拿給團隊中的兩位成員審閱,並請他們提出修改建議。這是我第一次這么做,但結果卻非常好。在此過程中,我那位無與倫比的妻子克里斯汀,同時也是我的商業與寫作夥伴,始終積極地提出了許多範例、分析、想法和(大量的)修正意見。所以如果您字面上讀到的是“我”,請把它理解為“我們”。
濃縮即為精品
過去,我總是被人家批評:要么概念複雜化,要么概念簡單化。“細節煩瑣”、“深度欠缺”,他們是這么說的。因此最好事先聲明,雖然我為大伙兒寫出這部書,可我們卻素不相識。我並不清楚你希望這本書寫得多么透徹或者多么直白。所以在撰寫過程中,我決定為讀者提供大量信息,但卻是以短脈衝的形式,而不是通篇的細節贅述。我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為我猜你的時間可能並不寬裕。我總得尊重這個事實,所以本書儘量避免長篇累牘式的囉唆。如果你希望學到更多,別著急,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總會如願的。這也是為什麼,你手中的這本書如此短小精悍。
懂得 VS 行動
我也清楚你想儘快地出人頭地,而且你的首要目標是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本書里的有些理念其實相當簡單。實際上,你可能一邊翻著書,一邊心裡嘀咕,“這些東西我本來就知道,讀這些怎能幫助我變得成功呢?”道理是這樣的:每 10 位《卓越論》的讀者,就可能有 10 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每個人對於簡單還是困難、基礎還是高級的看法和尺度可能都不一樣。因此,如果你確實發現有些篇章有點老生常談的感覺(你肯定會),就請先退一步思考一下,現在你在該領域表現如何,是否足夠優秀。
卓越人士的關鍵特徵之一:他們會先歡迎新的想法與理念——之後再處理細節。我們不妨也這么做。我撰寫這本書時,把重點放在發掘卓越的關鍵領域。不過,我清楚自己會漏掉某些內容;我也清楚你會有自己的傾向喜好。為了滿足各位這方面的要求,本書在設計上允許讀者對內容進行跳躍性遴選。讀者朋友,(如果你比較挑剔)請揀出最感興趣的章節來閱讀;(如果你是大忙人)可以只翻閱某些章節來對症下藥;(如果你時間相對寬裕而又不那么挑剔)歡迎你從頭讀到尾。
卓越人士
在寫作初期,有件事讓我總是非常鬱悶。每次在描述一位擁有卓越品質的優秀人士時,我都不得不表達成“那些擁有卓越品質的優秀人們”(好長啊!)。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想出了“卓越人士”這個詞。這個詞兒或許不那么完美,如果你想出更好的辭彙不妨告訴我。反正總得起個名嘛,暫時就用“卓越人士”吧。如果你喜歡,好,在書中它會多次出現。不喜歡的話,我相信這個字眼會慢慢在你心裡生根、發芽。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你會反覆地看到這個“卓越箴言”的標記。
這個標記就是所謂的“卓越箴言”:看上去像是本書中的一些附加信息。有些是對關鍵論點的總結;有些是為了激發讀者朋友們的思考;有些只是在那兒起分頁符的作用。我雖然並不提倡在閱讀本書時用“卓越箴言”來導航,但如果想抓住某些章節的精髓,那么瀏覽“卓越箴言”無疑非常便捷。
最後,就像我在每部作品中所提出的,閱讀這一本書恐怕遠遠不夠。必須檢驗書中的理念,挑戰書中的概念並把相關內容付諸實踐。在調研階段,我所訪談的首批人士中,就有一位恰好指出了這點。他問我:“您不會認為人們能通過讀一本書就變得優秀吧?”
“當然不,”我回答道,“但我真心相信,有了您和其他友人的幫助,我的讀者可以在書中找到足夠的信息,並通過閱讀來得到鼓舞。然後當他們檢驗這些想法、套用這些理論的時候,自然會發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進步。而正是通過鼓勵讀者們採取行動,才能幫助他們真正發掘自身的卓越特質。”
他說:“這個主意不賴。”
秘訣不在於懂得——在於行動!讓我們此刻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