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縣楊積慶烈士革命紀念館

卓尼縣楊積慶烈士革命紀念館

卓尼縣楊積慶烈士革命紀念館,位於甘肅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24件/套、珍貴文物0件/套,舉辦展覽2個,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2.6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尼縣楊積慶烈士革命紀念館
  • 地理位置:甘肅省
  • 藏品:124件/套
楊積慶烈士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藏名羅桑丹增南傑道吉,號子余,生於1889年。他從小聰穎好學,精明能幹。1902年,年僅13歲的楊積慶以侄孫的身份破例承襲了土司之職,併兼攝禪定寺護國禪師。1917年率藏兵赴迭部洛大等地武裝禁菸,勞績卓著,北洋政府陸軍總長段祺瑞授予他“西天一柱”匾額及“四等嘉禾章”、“五等文虎章”、“獨斗獨桿”,賜給“掌憲”銀牌等。他思想激進,易於授受新生事物,推廣先進技術和文化,愛好攝影,在卓尼首次架設電話,組裝500瓦發電機。他為了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質和培養人才,積極籌措資金,於1922年創辦了“卓尼高等國小”,成為今天“柳林國小”的前身。同時在禪定寺還創辦了“卓尼喇嘛教義國文講習所”,為本地區此後文化教育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促進作用。
1928年,主甘劉郁芬委任楊積慶為洮岷路游擊司令。1930年,主甘馬鴻賓任其為洮岷路番兵司令。楊積慶交往廣泛,與吉鴻昌、范長江、宣俠父等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往來密切,對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也有所了解。所以在1935年9月震驚世界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轉戰西南,北上抗日,途經卓尼土司轄區迭部時,他深明大義,拒不執行國民黨阻擊紅軍的指令,且暗中指示當地藏族民眾,為紅軍將士搶修已被破壞的達拉溝棧道和尼傲峽木橋,1935年和1936年先後兩次開倉供糧30餘萬擔,妥善安置流落紅軍200多人,使紅軍順利通過天險臘子口,為紅軍北上抗日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駐岷縣軍閥魯大昌為了達到其吞併卓尼的目的,於1937年以楊積慶私通紅軍、開倉供糧為藉口,製造了“博峪事變”,將楊積慶及其長子楊琨和眷屬七人殺害,楊積慶享年僅48歲。
1994年,甘肅省民政廳追認楊積慶為革命烈士,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將軍為楊積慶烈士紀念碑題寫了碑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