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飛,典故名,典出《孫子·兵勢篇》。“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唐 李靖 註:“鷙鳥如擊,卑飛歛翼,皆言待之而後發也。”後用以比喻仕進不利,屈身微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卑飛
- 拼音:bēi fēi
- 注音:ㄅㄟ ㄈㄟ
- 解釋:低飛。比喻仕進不利,屈身微職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卑飛
拼音:bēi fēi
注音:ㄅㄟ ㄈㄟ
解釋:低飛。比喻仕進不利,屈身微職。
詳細釋義
典源
《孫子·兵勢篇》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唐 李靖註:“鷙鳥如擊,卑飛歛翼,皆言待之而後發也。”
譯文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動大石,是因為使它產生巨大衝擊力的勢能;猛禽搏擊雀鳥,一舉可致對手於死地,是因為它掌握了最有利於爆發衝擊力的時空位置,節奏迅猛。所以善於作戰的指揮者,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進攻的節奏是短促有力的。“勢險”就如同滿弓待發的弩那樣蓄勢,“節短”正如搏動弩機那樣突然。旌旗紛紛,人馬紜紜,雙方混戰,戰場上事態萬端,但自己的指揮、組織、陣腳不能亂;混混沌噸,迷迷濛蒙,兩軍攪作一團,但勝利在我把握之中。雙方交戰,一方之亂,是因為對方治軍更嚴整: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軍隊治理有序或者混亂,在於其組織編制;士兵勇敢或者膽怯,在於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軍力強大或者弱小,在於部隊日常訓練所造就的內在實力。
釋義
“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唐 李靖 註:“鷙鳥如擊,卑飛歛翼,皆言待之而後發也。”後用以比喻仕進不利,屈身微職。
用典示例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卑飛欲何待,捷徑應未忍。”
宋 范仲淹 《送黃灝員外》詩:“卑飛塵土味甚薄,達宦風波憂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