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委屈自己,順從他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卑躬屈己
- 釋義:委屈自己,順從他人。
解釋,出處,故事,
解釋
【成語】
卑躬屈己
【解釋】
屈:委屈。
委屈自己,順從他人。
出處
暫時空缺
故事
李彪,名是高祖所賜,字道固,頓丘(今河南濬縣)人,家世寒微,有大志,好學不倦。初入仕時,李沖優禮相待,彪也深相宗附,後彪官至御史中尉、著作郎,受高祖恩寵,性又剛烈,成了遠近畏懼的人。車駕南伐後,彪與僕射李沖、任城王澄等留京參事,彪每當與沖等意見不同就發怒,事事專恣而行。於是衝上表道:“臣與彪相識垂二十載,初見他才優學博,謂其拔萃;及彪宦位顯達,抨擊奸邪激烈而無隱避,臣也欽佩他忠直;雖見他時而偏急,也不以為瑕,儘管有人說他威暴,臣以為是執法之官得罪人,易生閒言;現大駕南行,臣與他朝夕共事,才知他言行相乖,專恣無忌,而且推過於人,喜人諂媚,聽其言似忠恕賢士,檢其行是佞暴之徒。臣與任城王在他面前,須卑躬屈己,如恭順的弟弟事奉威暴的兄長,他所想所要的,是或不是,無不屈從。如臣所列為實,宜誅彪,以防亂政;如臣言無證,可流放臣,以禁讒言。”時高祖在懸瓠,覽表嘆愕,有司要處彪死刑,高祖只除其名,彪離朝回鄉。亦作卑躬屈膝、卑躬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