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黃彩虹魚

半身黃彩虹魚

半身黃彩虹魚外觀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其前後兩段式不同的體色表現,而這種表現會隨著魚只的成熟度 增加而更為明顯。其頭部與身體的前半部體色以藍灰色至橄欖綠為主,搭配鱗片上閃礫的深藍色金屬光澤;身體的後半部與後背鰭、臀鰭與尾鰭的顏色則為鮮艷的橘紅或橘黃色,偶爾轉身時的角度又閃耀著略帶黃綠色的金屬光澤;而在這兩個區域的交會處,若隱若現地會出現一至三條深溕淮淼臋紋。隨著魚只的成熟度,頭部與身體前半部的顏色會轉變成帶有藍色的深灰色,後半部會變成更為飽和的鮮橘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半身黃彩虹魚
  • 拉丁學名:melnaotaenia   boesemani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北部
別名:伯氏彩虹魚,石美人。
伯氏彩虹魚伯氏彩虹魚
學名:
英文名:Boesemani rainbowfish分布:
半身黃彩虹魚
體長:10cm
適宜溫度:22---28度
酸鹼度:PH7--8
硬度:8.0 - 18.0°N
活動水層:中層
飼養:
半身黃彩虹魚的飼養十分容易。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對各種生餌與人工飼料的接受度、對疾病的耐受力,使得飼養十分容易上手。彩虹魚天生的活潑好動個性,不僅有敏捷的速度,活動量大,因此飼養這類中型彩虹魚時的空間避免過小。一般而言,兩尺以上的水族箱始足以提供其嬉戲追逐與順利成長的空間。不過,也因為彩虹魚好動且動作敏捷的特性,不適合與游泳能力較差或是動作較慢、個性較為害羞、易受驚嚇的其他魚種混養。而屬於中上層水域活動的彩虹魚最佳的混養夥伴還是彩虹魚,頂多再加上其他特性相仿、體型大小也相似的魚種,例如非洲燈剛果美人等。
繁殖:
半身黃彩虹魚的雄雌魚體色均相似,兩者在外觀上的差異主要還是在於一些細微的重點。其中,雄魚有較高的體高、且背鰭末稍有延伸,體色相對地較為亮眼;雌魚體高則較低,背鰭末端沒有延伸而使得鰭形較為圓潤。繁殖時,雌魚一次可產下100至200顆的卵。黏附在水生植物的魚卵,在水溫24~28℃左右約6~7天即可孵化。
半身黃彩虹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