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半球形雙須藻
- 拉丁學名:Dichothrix hemisphaerica
- 界:藍藻界
- 門:藍藻門
半球形雙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原植體半球形,暗橄欖綠色,高可達7mm。絲體密集,輻射狀排列,寬15—21μm(假分枝頂部),頂部成束狀假分枝,假分枝密貼。藻鞘厚達7.5...
異形胞基生,單一,少數2個,半球形或卵形。 生境:山溪。[1] 參考資料 1. 具鉤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01-20] ...
異形胞基生,單一,半球形或近球形。 生境:山澗溪流中。[1] 參考資料 1. 行列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01-20] ...
絲體寬12.5—20μm,藻鞘無色或黃褐色。藻絲寬5—6μm,橫壁不收縊或有時收縊,末端呈毛狀。細胞長寬相等或長度大於寬度。異形胞基生,半球形或近橢圓形。 ...
異形胞基生,單一,少數2—4,半球或近卵形。 生境:溪流,池塘中的石頭上,與其他藻類混生。[1] 參考資料 1. 中華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
異形胞基生,半球形,近球形或卵形。 生境:小水溝,潮濕或乾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1] 參考資料 1. 威氏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
異形胞基生,近球形或半球形。 生境:山溪流水岩石表面,靜水水體,潮濕土表面或岩石表面。[1] 參考資料 1. 鮑耶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
異形胞基生,半球形或圓柱形。 生境:湖泊,小水坑,山溪岩石表面,潮濕土表面。[1] 參考資料 1. 喜石膏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01...
異形胞基生,單個或數個連生,長圓柱形或卵形,寬6—7μm,長10—24μm。 生境:小水坑,水池或山澗溪流的岩石表面。[1] 參考資料 1. 漢氏雙須藻 .中國科學...
囊絲狀雙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絲體單生或叢生,高約400μm,基部彎曲,橫臥,上部直立並略彎曲,重複分生假枝,上部假枝互相緊貼並常包被在膠鞘中,假枝基部寬11—...
異形胞基生,近圓柱形。 生境:沼澤草甸,池塘,潮濕岩石表面,滴水岩石表面。[1] 參考資料 1. 奧賽雙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01-20] ...
饒氏膠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原植體半球形,高約1mm,絲體密集放射狀或近平行排列;絲體中部不規則假分枝,近二叉式,寬10—12μm。藻鞘位於藻絲基部及中部,黃褐色,...
膠須藻屬,藍藻門膠須藻科下的一屬。藻體球形,或半球形,黃色、黃褐色以至墨綠色,實心,成熟後往往中空,作不規則的擴展;有些種因鈣質沉澱而形成一種堅固的殼狀...
具鈣膠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原植體膠球狀,外具鈣質,半球形,直徑0.5—1mm,或球形,直徑0.5—2mm,橄欖綠色或黃褐色。絲體長300—1500μm,基部寬12—20μm。...
北方膠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原植體球形或半球形,集聚,有時融合為柔軟的不規則小塊。絲體長達200μm,排列疏鬆。藻鞘無色,無層理,成長後融熔。藻絲寬4μm,...
異形胞基生或間生,半球形或球形,直徑6—7μm。 生境:溫泉。[1] 參考資料 1. 溫泉膠須藻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與病毒資料庫[引用日期2017-01-20] ...
水生膠須藻形態描述 編輯 原植體半球形或球形,高1—2mm,絲體略擠壓。鞘薄,無色,不分層。藻絲寬7—9μm,末端漸細呈毛狀,基部細胞長略大於寬,頂部細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