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演員甄選,製作發行,幕後公司,上映日期,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布魯諾(傑瑞米·雷尼爾)是一名20歲的街頭混混,過活的營生是各種合法、非法的地下交易,他的女友,18歲的索尼亞(黛博拉·弗朗西斯)也沒正當的工作,平日靠微薄的救濟津貼和他度日。索尼亞懷孕期間,依靠鑽政府政策的空子過了一段不錯的日子,但在生下孩子後,生活又陷捉襟見肘境地,好在,布魯諾看起來也很開心他們的生活中多出一個小生命。但索尼亞不知的是,布魯諾的高興勁只是佯裝,他在伺機把嬰兒賣掉換得一筆收入,因為他認為自己根本沒能力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索尼亞 | 黛博拉·弗朗索瓦 | ---- |
布魯諾 | 傑瑞米·雷乃 | ---- |
Le policier en civil | 奧利弗·古爾邁 | ---- |
Steve | Jérémie Segard | ---- |
Le jeune bandit | 法布里齊奧·羅吉恩 | ---- |
La mère de Bruno | Mireille Bailly | ---- |
Le barman | Jean-Michel Balthazar | ---- |
La receleuse | Stéphane Bissot | ---- |
Le bandit plus âgé | Frédéric Bodson | ---- |
Le commerçant bis | Olindo Bolzan | ---- |
Une infirmière | Annette Closset | ---- |
職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 布魯諾演員:傑瑞米·雷尼爾一名20歲的街頭混混,以各種合法、非法的地下交易過活。在女友懷孕產子以後,表面上看起來很高興生活中多出的這個新生命,實際上他認為自己根本沒能力擔負起父親的責任,伺機把嬰兒賣掉換得一筆收入。
- 索尼亞演員:黛博拉·弗朗西斯18歲,布魯諾的女友,沒有正當的工作,平日靠微薄的救濟津貼度日。懷孕期間依靠鑽政府政策的空子過了一段不錯的日子,但在生下孩子後,生活再次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和布魯諾不同,她對孩子充滿愛,在布魯諾賣掉孩子後就下定決心和他分手。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5年 | 第58屆坎城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獲獎 |
2006年 | 第19屆歐洲電影獎 | 觀眾獎-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提名 |
2005年 | 第18屆歐洲電影獎 |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
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 | 傑瑞米·雷乃 | |||
2006年 | 第31屆法國凱撒獎 | 凱撒獎-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
凱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 | 黛博拉·弗朗索瓦 | |||
凱撒獎-最佳導演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
凱撒獎-最佳原創劇本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
2006年 | 第50屆義大利大衛獎 | 大衛獎-最佳歐洲電影 | 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靈感來自達內兄弟某日在街頭看見一位年輕婦女推著嬰兒車走過街頭,他們過後經常想起她,她的嬰兒車、睡著的孩子和失蹤的人物--孩子的父親。這個不在場的人物在他們的故事中占據重要位置。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罪與罰》也對該片的創作有一部分的啟發作用。該片的拍攝地是比利時瓦隆區的一個城鎮Seraing,它與繆思河比鄰,也是達內兄弟的故鄉。
演員甄選
男主演傑諾米·雷尼爾是第二次跟達爾代涅兄弟合作,他曾出演過他們1996年的影片《承諾》,並因此獲得在法國導演弗朗索瓦·奧宗的《犯罪情人》中演出的機會。而女主角德博拉·弗朗索瓦是一位還未滿十八歲的高中生。她經過徵選獲得了演出的機會。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公司 | 地區 | 公司 | 地區 |
---|---|---|---|
Les Films du Fleuve | 比利時 | Radio Télévision Belge Francofone (RTBF) | 比利時 |
Archipel 33 | Centre du Cinéma et de l'Audiovisuel de la Communauté Française de Belgique | 比利時 | |
arte France Cinéma | 法國 | Loterie Nationale de Belgique | |
Eurimages | 法國 |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 (CNC) | 法國 |
法國第4電視台 | 法國 | Wallimage | 比利時 |
SCOPE Invest | 比利時 |
公司 | 地區 | 時間 |
---|---|---|
A-Film Distribution | 荷蘭 | 2005 |
Amazonia Films | 2005-2010 | |
Aerofilms | 捷克 | 2006 |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 新加坡 | 2006 |
Celluloid Dreams | 法國 | 2005 |
Dendy Films | 澳大利亞 | 2006 |
Diaphana Films | 法國 | 2005 |
Distribution Company | 阿根廷 | 2006 |
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 中國香港 | 2005 |
Impuls Home Entertainment | 瑞士 | 2006 |
Kinowelt Filmverleih | 德國 | 2005 |
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 德國 | 2006 |
Lighthouse Pictures | 新加坡 | 2005 |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06 |
Mongrel Media | 加拿大 | 2005 |
索尼經典 | 美國 | 2006 |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2006 |
Xenix Filmdistribution GmbH | 瑞士 | 2005-2006 |
Bazuca Films | 智利 | 2005 |
Future Film | 2006 | |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 | 荷蘭 | 2006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阿根廷 | 2007 |
Movie Bank | 2006 | |
VPRO Television | 荷蘭 | 2008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法國 | 2005年5月17日(坎城電影節) | 捷克 | 2005年7月4日(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法國 | 2005年7月10日(羅謝爾電影節) | 法國 | 2005年7月11日(巴黎首映式) |
波蘭 | 2005年7月21日(時代新天地電影節) | 美國 | 2005年9月3日(特柳賴德電影節) |
比利時 | 2005年9月14日 | 加拿大 | 2005年9月15日(多倫多電影節) |
俄羅斯 | 2005年9月15日 | 美國 | 2005年9月24日(紐約電影節) |
巴西 | 2005年10月1日(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2005年10月2日(埃德蒙頓國際電影節) |
法國 | 2005年10月19日 | 波蘭 | 2005年10月21日 |
西班牙 | 2005年10月22日(巴利亞多利德電影節) | 希臘 | 2005年10月27日 |
以色列 | 2005年10月27日 | 瑞典 | 2005年10月28日 |
荷蘭 | 2005年11月3日 | 冰島 | 2005年11月3日(冰島國際電影節) |
中國台灣 | 2005年11月5日(台北金馬電影節) | 德國 | 2005年11月17日 |
挪威 | 2005年11月21日(奧斯陸國際電影節) | 義大利 | 2005年12月2日 |
奧地利 | 2005年12月8日 | 中國台灣 | 2005年12月9日 |
日本 | 2005年12月10日(東京) | 瑞典 | 2005年12月16日 |
挪威 | 2006年1月6日 | 愛沙尼亞 | 2006年1月9日 |
瑞士 | 2006年1月12日(德語區) | 捷克 | 2006年1月12日 |
阿根廷 | 2006年1月19日 | 英國 | 2006年3月10日 |
韓國 | 2006年1月27日 | 芬蘭 | 2006年3月24日 |
美國 | 2006年3月24日(限量) | 新加坡 | 2006年3月29日 |
英國 | 2006年3月31日 | 土耳其 | 2006年4月2日(伊斯坦堡電影節) |
匈牙利 | 2006年4月6日 | 中國香港 | 2006年4月14日(香港國際電影節) |
墨西哥 | 2006年4月30日(墨西哥國際電影節) | 阿根廷 | 2006年5月4日 |
新加坡 | 2006年5月11日 | 巴西 | 2006年5月26日(聖保羅電影節) |
丹麥 | 2006年6月2日 | 中國香港 | 2006年6月15日 |
墨西哥 | 2006年9月8日(限量) | 希臘 | 2008年11月21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影片評價
《孩子》沒有交代任何前因後果,沒有複雜的心理糾結,就是直接展現過程。用一種非常輕描淡寫的方式處理最複雜也最關鍵性的情節變奏。該片的藝術風格與之前達內兄弟影片相比漸有改變,剪輯頻率減慢許多,鏡頭不再無故晃動,雖然長鏡頭還是比較多,但該剪輯的地方非常果斷的下剪。此外,色調也鮮亮了許多,尤其是主角女友桑尼亞,到後來穿了一身紅色毛衣,顯示出一種發自女性母體本能的愛(時光網評)。
在《孩子》 中,達內兄弟在攝影上做了很多新的嘗試,他們在尋找了新的表達方式:沒有複製現實,該片最後做到了深入人心(田原評)。
《孩子》是一部沒有上帝的到來,也沒有誤以為自己是上帝的導演的電影(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