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山大佛

半月山大佛

半月山大佛,又名資陽大佛,因坐落於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它位於資陽雁江區碑記鎮大佛鄉半月村,是全省第三大坐佛,據說在世界上排第22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月山大佛
  • 得名原因:坐落在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
  • 位於資陽雁江區碑記鎮
  • 地位:全省第三大坐佛
  • 排名:在世界上排第22位
  • 刻造時間:唐貞觀9年開始
佛像簡介,壁刻,破壞,佛光,整修保護,

佛像簡介

碑記鎮,地處雁江區南大門與資中交界處,距城區20餘公里。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途經鎮域,交通方便。
半月山大佛屬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為彌勒佛倚坐像,屬淨土宗造像。大佛端坐於長方形石龕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寬11.2米,結構雄渾古樸,氣魄宏大,一望而令人產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豐潤,雙耳垂肩,表情安詳恬靜,目光平和下視,好象在關切地注視著禮拜者,又使人覺得可親可敬。

壁刻

龕左側上部有壁刻,“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較顯,余字剝蝕難辯。中部刻有《大佛會碑序》。另,半月山壁崖還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岩刻,敘此山舊名福勝山,字多剝蝕,書撰姓名無存。還有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摩岩詩刻,詩云:“唐(朝)知名寺,資川大道場,懸岩低翠艾,亂石雜修篁,憶古尋遺蹟,憑高入異鄉,西窗好(觀)景,少憩贊公房。”
半月山大佛的建造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它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一說始建於唐德宗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陸續用了150年,相傳七代人,方在懸崖峭壁上鑿建成初具形態的大佛像。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紹興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師周義等人,為巨佛開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歷時484年。
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嚴子恭、羅恕等人與僧人海明聚會,在大佛身旁營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並在大佛崖下,依佛門古規次第修建天王殿、彌勒堂、大雄殿、關聖殿、三星殿,歷時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偉,雕刻精細,刻有《西遊記》全傳。至此,大佛寺香火漸盛,甚為熱鬧。從大佛的開鑿到寺院的建成,先後歷時800多年。它們不僅是宗教的產物,更是是數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破壞

半月山大佛逾千年風霜雨雪,風化剝蝕不可避免。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四舊”來破,損毀嚴重,大佛所有附屬設施被拆除毀壞。後來,後山大量開採石料,更使大佛傷痕累累。大佛寺則用作學校、鄉政府,又先後於1971、1972年拆除,修建了學校、鄉政府。最後一批毀於1977年。

佛光

2018年4月15日上午9點半左右,一道日暈出現在半月村上空,半弧型的日暈色彩絢麗,與雨後的湛藍天空形成強烈對比,呈現“佛光”奇觀。日暈正好出現在半月山大佛正上方,“巧合”下形成了奇景。神奇的景象持續兩個多小時,隨著太陽的移動,最終漸漸消失在空中。
半月山大佛

整修保護

保護
1981年,半月山大佛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冬,省、縣撥款及社會募捐共籌資30多萬,對大佛進行了初步維修。但大佛的附屬設施和寺院已蕩然無存,寺內文物散失殆盡,包括價值連城的《西遊記》全傳雕刻。大佛腳下,如今是一片雜亂的民居。唯原寺院山門前的兩棵黃桷樹尚存,歷數百年風雨,依然鬱鬱蔥蔥,與孤立山崖的大佛遙相呼應,共成世事滄桑之見證。
開發
半月山大佛生態園區,以大佛、柑桔為特色。半月山大佛,於唐貞觀9年開始刻造,距今一千餘年,佛高24.2米,肩寬9米, 胸闊11.2米,耳長2.5米,為四川第三大佛。大佛依山就勢摩崖造像,雕刻精細,佛像惟妙惟肖,生動形象,是所有石刻佛保持最完善的。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時常有成都、重慶等地香客到此進行佛事活動。半月山大佛後山面積20畝,盛產柑桔,大佛周邊的25個村,柑桔面積達1萬餘畝,銷售遍及全國,每年都有眾多的商人來往。每到柑桔花開,前來拜佛、賞花、踏青者絡繹不絕;每當柑桔成熟時,漫山遍野的黃橙橙的柑桔吸引無數的遊客前來品嘗、觀賞,南來北往的商人云集大佛,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無限商機。
半月山大佛要“整容”了
6月22日,大足石刻研究院相關研究人員攜風化砂岩加固材料、彩繪清洗材料、彩繪加固材料、微生物治理材料等,第3次來到雁江區碑記鎮半月村半月山大佛,對大佛實質風化部位開展為期兩天的實驗工作,為編制大佛搶救性保護工程方案提供數據支撐,9月底前,將編制出相關搶救性保護方案。這是雁江區搶救性維修保護半月山大佛的一個具體舉措。
據雁江區文物管理所負責人介紹,半月山大佛始建於唐貞元九年,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是雁江區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三大座佛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但由於大佛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佛身歷經千年雨水侵蝕及“5.12”地震的影響,現風化嚴重,岩體裂隙逐年增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雁江區高度重視,決定對半月山大佛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目前,前期的地質調查已結束,正進行實驗,為制定搶救性保護方案提供依據。
當天15時,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頭頂烈日,揮汗如雨,小心翼翼地穿梭於大佛各部位之間,仔細做著每一項實驗,或對大佛實質風化部位進行加固,或是利用棉簽滾動清洗彩繪表面污物,或進行石質補形、彩繪加固……“在已對大佛保存現狀存在的病害進行詳細的了解和調查的基礎上,此次主要對大佛風化部位進行清洗、加固、補形等實驗,從中篩選出適合大佛保護修復的材料及工藝,為大佛制定本體修複方案提供一些數據支撐。”負責此次實驗工作的大足石刻研究院副研究員、大足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卉麗告訴記者,今年9月底前,該研究院將根據實驗結果編制出大佛搶救性保護工程方案,期間將適時觀察實驗結果,並有針對性地開展補充實驗。
半月山大佛的來歷
民間傳說
(一)半月山大佛的來歷:唐貞觀元年,福勝山里住著師徒倆。師傅心靈手巧,徒弟天生好強,師徒倆約定比賽修菩薩,看誰修得又多又好。
師傅小心翼翼認認真真地刻著修著,雄雞報曉,師傅的一千多個小佛已經完成。他得意洋洋地去看徒弟,剛繞到田埂上,只見遠處有光晃動,頓感詫異,便手提衣帶,悄悄走去。一看,原來是徒弟在提燈捉泥鰍,他怒吼了:"把賽事忘在腦後,你刻了幾個佛?"徒弟戰戰兢兢地擦著手上的污泥,說:"刻了一個大佛,可腳還沒有……"師傅一聽,氣得跳腳,一急,殺了徒弟。
天漸漸亮了,怒氣未消的師傅來到禪院打坐,只見寺廟金光閃閃,他揉揉眼,越揉越亮,確信金光來自寺外。他走了出去,啊,一座金光閃閃,高約七丈的大佛聳立在山壁上。頭頂有顆夜明珠,胸部能放一張方桌。但沒有腳,因已到山腳,沒有刻腳的位置了。儘管這樣,但自己刻的千佛加起來都不如徒弟的一個大佛,後悔莫及。
後來,人們用亂石壘好了大佛的腳。後來淨悟院本名被人們遺忘,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佛寺。
(二)大佛傳說:宋代鹹平三年,一位名為子瑜的人八次科舉皆未中,在第四次進京趕考途中聽聞成都府附近有一寺廟淨悟院,院內有座大佛,此佛“佛佑誠成”,便改道前往跪拜。拜佛後當晚子瑜夢見佛祖,佛祖指示他在佛主腳下那片橘子地摘下36顆橘子,趕路途中每日食一顆,則成。第二年春,子瑜及第。
(三)周相爺與碑記溝:明朝手頭,碑記溝周家勢力大,周相爺上管迄教門嘴(岩峰山),下管紅花沖(今資中球溪場)左管大河口,右管大佛寺。佃客很苦,一橫心,就把他的管業碑丟了。先丟玉石碑,再丟棕樹碑,要讓他們無法收租。周相爺碑丟了,佃客又怕周家後人來找,另立鐵碑,後頭把鐵碑沉到溝底下了,又立一塊黃泡石碑,今天還在,但字跡全剝落了。同意村矮子橋有明周相爺之墓,解放初挖開,有一缸青油還在燃,本地進已無周相爺後人,恐怕是早就搬走了。
正是因為有周相爺的管業碑和墓碑,這裡才得名碑記溝的。
(四)王希昌吃魚:光緒年間,碑記溝貢生王希昌終日手不釋卷,以求在取功名。
希昌有個嗜好,喜歡吃魚,三天少不了一頓,一頓得吃一斤二兩。日久天長,他的妻子也練得了一手煎魚的好手藝。一天,希昌從城裡帶回一個小老婆,打扮得水靈靈的,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他特意吩咐妻子拿出好手藝來,款待新人。不料因為太鄭重其事,這次偏生火色沒拿穩,被他教訓了一通。妻子心想,別個屋頭都是小的扶拭大的,這回倒好,大的扶拭小的,反遭夫君數落,一氣之下上了吊。
過了兩年,王希昌挑起書箱上京趕考,路過成都府,見一家飯店門前站著一個麼師,招呼他:"客伙,請坐。"王希昌這時已感到精皮力盡,肚皮也有點空了,連忙跨進店去,卸下書箱,坐了下來。
麼師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問:"你是不是姓王?"王希昌答話:"我是姓王。"麼師又問:"你是不是王希昌老爺?"王希昌謙讓:"是鄙人賤名。"麼師說:"我們這裡有魚,煎好了的,看合不合你的口味。如果不合,缸子裡面餵著鮮魚,可以旋煎。"希昌不揣冒昧,忙叫端上來。一條魚上了桌,拈一塊子送進嘴裡,覺得很合胃口,心想:麼師咋個曉得我姓王,又咋個曉得我喜歡吃魚呢?他連忙把麼師叫到身邊,一一盤問。麼師說今天早上來了個婦女,頭上包的青絲帕,身上穿的青衣裳,腳上是雙青布鞋,她曉得你要路過這裡,專門提了一條魚來,教我咋個煎,才合你的口味。王希昌心裡一驚,忙問這個婦女的身材和模樣。麼師說:"這婦女一般個子,中等身材,柳柳條條,一副斯文相。"希昌感到事情不對,又問這條魚重好多,該多少錢,麼師說:"這魚重一斤二兩,那婦女已給了錢了。"王希昌聽罷,大聲一叫"不好",他明白了,這是他妻子的亡魂,自己已經帶過了,如果進京趕考,妻子必定找來算帳。想到這裡,他不敢再往前走了,挑起書箱陰悄悄的往原路走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