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常任理事國
- 支持設立者:義大利,巴基斯坦等
- 反對設立者:巴西,德國,印度,日本
2004,2005,2009,
2004
09月30日
英國《泰晤士報》刊登記者詹姆斯·博恩斯發自紐約的一篇報導,稱印度、德國、日本和巴西試圖抵制聯合國改革小組設立“半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提議。這篇報導題為《希望大顯身手的國家抵制安理會改革》,其內容摘要如下:
印度、德國、日本和巴西試圖抵制與聯合國改革相關的新提案,即阻止它們獲得安全理事會永久席位的提案。聯合國改革小組正逐漸達成共識,傾向於新設一個安理會成員類別,即“半常任理事國”席位,任期4年到5年,沒有否決權。這一提議成為印度、德國、日本和巴西面臨的新威脅。
一些國家批評安理會體現了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的國際均勢。進入二十世紀60年代,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從6個增加為10個,以容納此前加入聯合國的新獨立國家。
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英國和法國面臨來自歐洲聯盟、即單組歐盟席位的壓力,因而巧妙地把辯論主題改為安理會“擴大”,從而排除了取消現有常任理事國特權的可能。
安理會在伊拉克戰爭前夕陷入嚴重分裂,英國和美國未能為通過一項明確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贏得足夠支持,引發了增加安理會代表性的新一輪努力。
聯合國為此成立了“威脅、挑戰和改革高級別工作組”,成員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俄羅斯前總理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和英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漢內爵士等資深外交人士。工作組成員傾向於提議安理會設立一批“半常任理事國”席位,而不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
繼德國批評義大利不該阻撓其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後,義大利政府26日反唇相譏,指責德國政府的做法只會損害歐洲團結。
義大利外交部長佛朗哥·弗拉蒂尼在義大利《晚郵報》和《共和國報》26日刊載的訪談中說:“我們不接受圍繞國家利益打轉的競爭。那只會給歐洲帶來分裂危險。”
“未來一周內,我們將在羅馬簽署新的歐洲憲法,創設歐盟外交部長一職,”弗拉蒂尼說,“德國(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與我們一直以來共同追求的理想背道而馳。”
弗拉蒂尼的表態再次表明,義大利政府對德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持反對立場。一場外交“口水戰”已經拉開陣勢。德國外交部長約瑟夫·菲舍爾25日批評義大利攪局只會讓歐洲受損,並主張義大利應該站出來,與德國展開競爭。
德國、日本、印度和巴西21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四國將相互支持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義大利則反對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2005
04月12日
美聯社報導,義大利、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正在全力展開攻勢,力求在聯合國改革方案中維持常任理事國數目不變,新增設8個任期為4年的“半常任理事國”,與日本、巴西、德國和印度的“爭常”行動抗衡。
美國東部時間11日,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巴西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在紐約曼哈頓羅斯福酒店召開“團結一致大會”,大部分與會國家都會反對為聯合國改革設定時限。這次會議由韓國、巴基斯坦、阿根廷、義大利和墨西哥等“咖啡俱樂部”成員國發起,有百餘國家派員參加,義大利外交部長菲尼主持會議。
義大利、墨西哥、巴基斯坦、韓國、西班牙等國態度堅決地表示,做好準備打一場持久戰,不惜時間和精力推動增設8個“半常任理事國”,與日本、巴西、德國和印度的“爭常”行動抗衡。
安南任命的高級名人小組就聯合國改革曾提出兩套方案:方案一主張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由目前的5個增加到11個,新增的6個席位兩個分配給非洲、兩個分配給亞洲、歐洲和美洲分享另外兩個席位;非常任理事國也由目前的10個增加到13個。方案二則主張維持5個常任理事國的數目不變,新增設8個任期為4年的“半常任理事國”,其中亞洲、非洲和歐洲各有兩個名額,南美洲和北美洲共享兩個名額;同時將原有任期為兩年的10個非常任理事國增加到11個。
安南3月份提交的改革報告基本採納了第一套方案,而“咖啡俱樂部”成員國更傾向於第二套方案。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的特使哈克表示,將繼續努力說服那些還沒有下定決心的國家。他同時暗示,那些支持第一套方案的國家是在試圖獲得更高的權力地位,進入安理會不應該被一些國家用作擴大聲望的方式。
義大利外長菲尼稱:“只有在獲得所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第一個方案才能夠取得成功,但問題是,它根本不可能得到那么多的支持。”不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
2009
04月20日
方案提議,增加5個“半常任理事國”席位,這些“半常任理事國”任期3年至5年,但不能連任,或任期兩年,但可以尋求以非常任理事國身份連任兩次。方案還提議,除增加5個“半常任理事國”外,把安理會普通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擴大至16個並“特別要求”這6個新增席位應留給非洲、亞洲、加勒比地區和拉丁美洲、東歐的中小國家。新方案反對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
日本駐聯合國使團一名高級官員說,“日本將繼續尋求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