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家窯類型晚期的彩陶上,出現了弧曲形網紋,其外形不規則,像魚網在水中擺動。而後來逐漸成為規則的幾何形紋,變成長方形或中間微內束的葫蘆形網紋。
在半山類型早期彩陶壺、罐上,這種花紋發展為束腰明顯的葫蘆形網紋,成為半山早期彩陶花紋中的主要花紋之一。半山早期的葫蘆形網紋較窄長,豎列於壺、罐的腹部,組數較多,一般在腹部的一面列三組,共飾六組。在各組葫蘆形網紋之間常飾豎列的陰線波折紋。至半山中期,葫蘆形網紋的下部變大,整個紋樣變粗,各組之間多飾葉形紋。半山晚期的葫蘆形網紋下部的圓形更擴大,上部變小而兩邊外移,成為所謂罐形花紋。由於紋樣向橫寬發展,因此由原先腹部豎列六組葫蘆形網紋,減為四組,使葫蘆形網紋的主題顯得突出。由於主題紋樣增大,在網紋中還填著逗點紋等小紋飾,紋樣變得複雜而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