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塹

半地塹

半地塹(half graben)是指斷層其圍限而成的低地(谷地),特點是僅一側存在有斷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地塹
  • 外文名:half graben
  • 學科:構造地質學
  • 特徵:是指一側受正斷層控制
  • 本質:低地(谷地)
  • 判斷:被斷層圍限
主要特徵,油氣成藏模式,分類,

主要特徵

半地塹(half graben,semigraben)是指一側受正斷層控制,向另一側基底呈單斜,蓋層呈超覆狀態的不對稱地塹。岩石圈伸展的純剪下模式和簡單剪下模式:純剪下模式常產生兩組相向或相背傾斜的正斷層,並在運動過程中導致塊體的相對上升和下降,剪下變形代的厚度變化,從而形成地塹和地壘構造,並使岩石圈發生水平伸展。這一模式用來解釋地塹半地塹盆地的形成。

油氣成藏模式

半地塹式斷陷盆地是松遼盆地深部斷陷的主要類型,是其油氣勘探重點。以梨樹斷陷為例,根據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構造和層序地層發育特點,針對此類盆地的生儲蓋組合規律,總結出該類盆地中主要存在有滾動背斜油氣藏、斷層油氣藏、超覆型上傾尖滅岩性油氣藏、相變型上傾尖滅岩性油氣藏、透鏡型岩性油氣藏、潛山油氣藏等6種類型;探討了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油氣成藏模式。
半地塹式斷陷盆地中的高水位體系域和水進體系域,暗色泥岩發育,可成為良好的烴源岩。半地塹式斷陷盆地中,不僅盆地邊部砂體發育,而且水退體系域時,砂體可廣布全區,成為良好的儲集層。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暗色泥岩既是烴源岩又是良好的蓋層。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中部泥質烴源岩與邊部砂體組合可形成側變式生儲蓋組合,高水位體系域泥質烴源岩與水退體系域的砂體組合可形成下生上儲式生儲蓋組合;水退體系域中的砂體和與其互動的泥岩組合可形成互層式生儲蓋組合;水進體系域中的重力流砂體與其周圍的泥岩組合可形成透鏡(或封閉)式生儲蓋組合。它們均為較有利的生儲蓋組合形式。

分類

依據主控斷裂與次級斷裂的位置關係,可以將半地塹分為3大類:簡單型、緩坡斷階型及陡坡斷階型;同時,根據地震相的外部形狀與內部反射特徵,對盆地內地震相進行劃分,識別出5種地震相類型:平行-亞平行席狀地震相、前積楔狀地震相、充填狀地震相、丘狀地震相及亂崗形灘狀地震相。通過分析各種地震相的垂向分布規律和指相意義,結合研究區沉積背景及單井資料,將地震相轉變為沉積相,可以建立南海北部陸緣盆地各類半地塹充填模式,劃分出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扇等沉積相,明確了不同類型半地塹沉積充填模式的區別,為生儲組合分析及勘探前景研究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