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厚

半厚也叫竇鐵成是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的一名電力工高級技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厚
  • 外文名:Banhou
  • 時間:2007年6月10日
  • 國家:比利時、法國、德國
  • 稱號:金牌工人
2007年6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首次派出中央企業班組建設代表團遠赴比利時、法國、德國等國家學習交流。這個代表團里,有一位來自生產一線的鐵路工人,他的名字叫竇鐵成。
已過知命之年的竇鐵成是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的電力工高級技師,身份雖然是工人,卻是公司里響噹噹的“金牌工人”。
他經手的工程,被監理方列為免檢工程;他帶出來的徒弟,大都成為公司骨幹。他先後主持安裝大型鐵路變配電所38個,解決施工技術難題52項,為企業節約和創造了1300多萬元的經濟價值。
理想是當一名優秀工人
1979年,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年,全國各地都廢除了用工上的推薦政策,實行德、智、體全面考核的招工制度。
這一年春天,陝西省蒲城縣農村的插隊青年竇鐵成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招工考試,來到鐵道部一局電務處(現在的中鐵一局電務公司前身)。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的重心剛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百廢待興。鐵一局是一家擁有輝煌歷史與成績的大型國有鐵路施工企業。建國初,鐵一局在戈壁灘上修過蘭新線,在崇山峻岭中修過陽安線,還在坦尚尼亞、尚比亞修過鐵路。尤其讓一局人驕傲的是,毛澤東為一局提過字,鄧小平也到過一局的工地。
看到有的師傅上電桿如履平地,把電力導線的工藝做得那么漂亮;看見師傅們對照那厚厚藍圖上的一根根線條布置出密密麻麻而又整齊的電路,按照一張張圖紙的要求完成了一台台設備的安裝,通過一個個數據測算完成了浩大的工程……剛剛參加工作的竇鐵成打心裡羨慕,他在日記里寫下自己最初的感受:“我的心更熱了,我的勁更足了。我竇鐵成不就渴望在這樣一個有輝煌業績的企業里工作嗎,在這樣的企業里當好一名電力技術工人不就是我多年的追求嗎?”
然而,當時的竇鐵成只有國中文化水平,而他原來的電工知識已捉襟見肘。
文化程度低,那就在乾中學,學中乾。竇鐵成暗下決心,要儘快掌握施工知識。白天,他給老工長當下手,忙前忙後,熟悉各種施工工藝;晚上,他堅持熬夜看圖紙學技術。對每一個施工環節他都細心琢磨,每天下班他總愛畫畫算算,將一天的技術要點記在本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竇鐵成只用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一名技術熟練的電力工人。
1983年,國家重點工程京秦鐵路沱子頭變電所,是竇鐵成接觸變配電施工的第一個大型變配電所。各類技術不同的圖紙有7套,加起來一寸半厚,但沒有配技術員。竇鐵成自覺充當了技術員的角色。他為此買了專業參考書,一張張圖、一條條線、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分析解讀圖紙,仔細研究電纜怎么走,設備如何安裝。後來,工程結束,通過了驗收,並且整個工程還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我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
竇鐵成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
在外人看來,變配電所施工就是照圖紙安裝,不需要過多知識。其實不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力變配電經歷了電磁、電晶體、電磁集成和微機保護四次升級,相應地要求電力工人的知識儲備也要升級換代。
29年來,竇鐵成從未中斷過學習,始終堅持在學中乾,乾中學,越學越有樂趣,越幹勁頭越足。學而不厭、學而成狂,是竇鐵成的真實寫照。
1991年,在京山壓煤改線唐北車站施工,竇鐵成開始接觸調壓器的安裝調試工作。當時,他對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笨鳥先飛。他晚上一回宿舍,就翻閱相關參考書籍進行補課。有一天晚上,他叫來工友一塊分析研究,最後,工友困得直打哈欠,他只能自己研究了。凌晨2點左右,他終於弄清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那一刻,他非常激動,竟不由自主大叫一聲。已經熟睡的工友被驚醒,還以為他出了什麼事。
為了使自己在新技術發展過程中不落伍,竇鐵成長期保持著刻苦鑽研、學以致用的認真勁兒。29年來,他自學了《高等數學》、《電工學》、《電磁學》、《電子技術》、《電機學》、《鈑金工藝》、《鉗工技術》、《機械製圖》等專業課程。雖然家裡負擔重、開銷大,他還是節衣縮食,購買了一萬多元錢的專業書籍,整整裝了三大箱。他還記下了60多本、達100多萬字的工作學習筆記。
近年來,變配電設備的測試開始用電腦分析,於是竇鐵成又買來了與計算機有關的教材,從原理學起。1999年,公司添了一台電腦,那時,竇鐵成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學起來非常吃力,但他仍從學拼音、練打字開始,慢慢學會了表格製作、CAD製圖等辦公軟體的套用,成為供電公司電力專業掌握電腦製圖的第一人。
長期的刻苦鑽研,使竇鐵成養成了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對於工程的任何一個細節,任何一個技術難點,任何一本圖紙,任何一個新設備,總愛細心琢磨、鑽研。
2006年7月,竇鐵成參加了浙贛鐵路板杉鋪牽引變電所施工。該變電所是浙贛鐵路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變電所設計的變壓器引入線要求為銅板雙導線,國內沒有產品,而交工日期逼近。
竇鐵成細心觀察、反覆推敲,提出“簡化結構、保證功能”的加工方案。他晚上在工作間光著膀子,對照著專業書寫寫算算,仔細鑽研,後背被蚊子叮得滿是疙瘩。但經過5天的研究,他利用現場既有的銅牌、銅螺栓等材料,加工製作了符合功能要求的全銅間隔棒。該技術得到了業主和設計院的肯定,並迅速在900多公里的浙贛線推廣。
人生沒有攀登頂點的勇氣,是難以領略絕頂風光的。這是竇鐵成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
誨人不倦的工人教授
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現有電力工技師42人,其中竇鐵成的徒弟35人;現有電力工高級技師7人,其中竇鐵成的徒弟5人。
“一個人能力再高也終歸有限,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竇鐵成總是儘可能多地把技術傳授給工友,並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起團隊的力量,感染、帶動著大家共同進步。
1997年,竇鐵成開始負責五座變電所的運營維護管理,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編寫了技術理論學習輔導材料,經常給工友們講課,還制定了業務標準考核制度,並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
竇鐵成傳授技藝經常是主動的。孫曉峰剛到電務公司工作時在“外線”幹活,聽說竇師傅的大名後,產生了跟他學“內線”的念頭,便懷著“偷技”的心態去看竇師傅幹活。竇鐵成發現了這個“偷師”的小伙子,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1994年底,竇鐵成點名把孫曉峰要到身邊,正式收為徒弟。經過幾年的傳幫帶,孫曉峰從一個國中文化都不到的貪玩年輕人成長為高級技師,還擔任了供電維修隊隊長。
“師傅從來都不隱瞞技術。他把自己刻苦自學的東西,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我們。京九線施工時,天天有人來討教。師傅連講好幾天,從沒煩過。”孫曉峰說。
竇鐵成傳授技藝,善於讓徒弟們從解決問題中掌握知識。
一次,工地有個繼電器接點經常燒損,一籌莫展的弟子們只好請師傅“出山”。竇鐵成察看一番以後,並沒有直接說出原因,循循善誘地提醒他們:“按圖紙設計分析電路,想想動作過程。”由此,弟子們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學到了新的原理。
竇鐵成不僅徒弟多,而且水平一流。2006年11月18日,竇鐵成親率兩名徒弟參加陝西省電力線路工職業技能競賽。結果,師徒三人包攬前三名。
竇鐵成堅持利用一年一度的春季設備巡迴檢測,為年輕人傳授技術。他每到一個變電所,都把大家叫到一起,每台設備、每條線路、每個細節,逐個測試、講解,回答年輕人的提問,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所在的供電安裝分公司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培養出一支善於攻堅克難的知識型團隊,一躍成為公司的主力軍。
他就是一顆“定心丸”
作為公司電力方面的頂樑柱,竇鐵成是大家的“定心丸”,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首先要請教他。
1988年,西安到安康的鐵路建設正忙,竇鐵成所在的鐵一局電務處秦嶺電管隊負責為國內第一長的秦嶺隧道施工供電。
一天電閃雷鳴,大雨滂沱,電管隊在秦嶺山上的四個變電所接連跳閘,電全斷了,可值班人員急得卻總也找不到故障點,無奈,便電話求助遠在幾十公里外的西安出差辦事的竇鐵成。
當時西安也突然停電,竇鐵成正在辦公點辦公,他點著蠟燭,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拿出圖紙,胸有成竹地通過電話指揮現場值班人員排除了故障。
“神了!”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這樣評價。
竇鐵成事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那四個變電所,有三個我都乾過,情況很熟,全在我腦子裡裝著呢。”
29年來,竇鐵成先後參加過京山、京秦、京九、京包、蘭新、西延、西康、西南、達成、浙贛、東烏等鐵路和京珠、泰贛等高速公路的施工。施工過程中,竇鐵成解決技術難題52個,解決送電運行故障310餘次,向業主提出設計變更6次,被採納6次,施工中提出合理化建議及工藝改革30次。竇鐵成用自己所學知識節省成本、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380萬元。
2002年,電務公司在京珠高速公路大橋變電所施工時,所用設備是法國某公司產品。竇鐵成帶領工友接手這項工程前,接觸過的外國設備從未像此次這樣多,他們只能通過翻譯過來的資料邊學邊乾。
外國公司的產品雖然性能好,安裝簡單,維護方便,但在進行交工送電前的空載實驗時,他們卻發現一個變壓器開關不斷跳閘。竇鐵成是在場人員中唯一懂得這方面技術的。經過兩個多小時反覆檢測數據,對比分析,他得出結論:“開關有問題”。只三兩下調整,問題即得到解決。
待法方專家乘飛機趕來詢問原因,他通過翻譯將情況作了說明後,那專家自信地搖頭說:“不可能,我們的產品很精密。有問題?不可能!”
此時,工友們為竇鐵成捏著一把汗。
竇鐵成詳細解釋了檢查測試調整的全部經過和原理,專家將信將疑,連拍帶照,親自檢查測試,最後折服了,豎起大拇指連聲道:“中國工人真偉大!”
這件事情對竇鐵成的啟示很大,在外國專家面前,他找到了人生的自信,也證明了這么多年的苦沒有白吃,學到的知識沒有白費。他在日記里寫道:“如今,祖國大地上鐵路、公路建設如火如荼,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為企業貢獻力量,這舞台多么寬廣啊!我要走出我人生的大路來,踏踏實實當一名工人,當一名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好工人。”(毛東紅)
就為一個大寫的“人”字
——記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高級技師竇鐵成(下)
不要太看重紅色的花和金色的果
不要太看重名利與榮譽
即使沒有輝煌的未來
如果能有無悔的往昔
1989年8月2日,竇鐵成在日記本上工工整整地摘錄了這首《致友人》。詩言志,這首雋永的小詩既蘊含了竇鐵成的精神追求,也詮釋了他人生境界。
工作近三十年,竇鐵成獲得過太多的榮譽。他得過鐵道部總工會兩屆火車頭獎章,當過鐵道部和中國中鐵的勞動模範,連續多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面對如此多的榮譽,他總是平靜地說:我啥也不為,就為一個大寫的“人”字。
“老革命”是這樣煉出來的
1979年,竇鐵成參加工作的時候,連團員都不是。
中國中鐵一局有著悠久的歷史,光輝的奮鬥歷程,輝煌的業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建國以來,公司湧現的全國勞模就有21名。到了中鐵一局後,竇鐵成很快被公司的優良傳統所感染。老師傅、老勞模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教育了竇鐵成,不久他就向組織遞交了入團申請書。
有一次執行搶修作業,正好趕上暴雨。鐵路變電所施工都是跟火車搶時間,要在火車經過前把工作完成。大雨滂沱,越下越大,可是有一道工序必須上電桿才能完成,大夥全身都濕透了,不免有些推託。這時,老工長一聲吼,“你們不上,我上!”言罷,就衝著電桿跑過去。
老工長身先士卒的氣概仿佛一道閃電警醒了竇鐵成,他一個箭步拉住師傅,自己冒著危險上了電桿,並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竇鐵成因為勤奮吃苦,肯學肯乾,很快脫穎而出,贏得了老師傅和工友們的交口稱讚。在幾位老師傅的推薦下,1980年竇鐵成順利加入中國共青團。在遞交了兩次了入黨申請,等待了4年的考察後,1985年,竇鐵成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以後的竇鐵成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他把從老師傅、老勞模那裡學來的優良傳統貫穿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下苦工夫,挑重擔子,直至自己也當了師傅,當了勞模,還厲行不輟。因此,徒弟們都稱他是“老黃牛”、“老革命”。
2005年冬天,竇鐵成帶著隊伍在烏鞘嶺施工。每次鑽溝,他都是第一個上去。一個多月下來,他的棉襖被磨得到處棉絮外翻,活像一個“叫花子”。
江西泰贛高速公路施工時,設備安裝期限異常緊迫,竇鐵成受命趕去增援。一到工地,他顧不上休息就幹了起來,一直乾到深夜。實在太困了,就把包裝板往地上一鋪睡一會兒。在竇鐵成的帶動下,大家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使原本預計要延期的安裝工程按期交了工。
“責任需要用肩膀來掂量”
竇鐵成有句口頭禪是:“看標準規範怎么說,拿規範說話。”電力施工是一項危險係數很高的行業,長期的工作積累,促使竇鐵成養成了“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的工作準則。
2006年7月,竇鐵成參加了浙贛鐵路鐵杉鋪牽引變電所的施工。這是浙贛鐵路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座變電所。變電所變壓器安裝時,竇鐵成和工友們幹了4個多小時,兩台50噸重的變壓器終於就位。就在大家要收工時,竇鐵成發現機身離標準還差1厘米。工友們都認為差不多了,竇鐵成卻說:“不是差不多,是一點都不能差。”他領著大家又幹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機身完全到位才收手。
責任這個東西很重,你若掂量它,不能用手,得用肩。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技能,29年來,由竇鐵成負責安裝的38個鐵路變配電所,全部一次性驗收合格,一次性送電成功,在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的歷史上這是絕無僅有的紀錄。
1996年,竇鐵成參加京九鐵路施工建設,淮濱變電所是他在京九線上做的第二個變配電所。工程監理方驗收時,得知是竇鐵成帶人幹的,當下表示予以“免檢”,讓他們直接送電。
竇鐵成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而且把這種紮實嚴謹的作風推廣到他帶的隊伍里去。
一次,竇鐵成到青岔變電所例行檢查,發現地溝里有一條施工時留下的草繩。按規定,地溝里不允許遺留雜物。年輕的所長馬上向他承認了錯誤,而心中卻暗存一絲僥倖,希望他能看在師徒面上網開一面。竇鐵成毫不客氣地說:“小患不除,必釀大患。”結果,一條草繩,讓每個人當月被扣罰了幾百元錢。竇鐵成一下得罪一幫人,可就是這一次重罰,讓徒弟們人人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全部自覺地執行標準,不放鬆每一處細節,再也沒有出過任何偏差。
“雙手只能捧住一樣東西”
貪婪者多無成,因為他們的兩隻手總想一手抓住一樣。求實者則不同,他們知道自己的雙手只能捧住一樣東西。竇鐵成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不僅在於他有很強的技術能力,還在於他公私分明。
2007年在東烏線施工,他路過一條街道時,偶然看到了一款非常實用的攜帶型萬用表,他想,平時用的萬用表體積都比較大,不方便隨身攜帶,就自己掏了52元錢買了4隻,送給了身邊的同事和徒弟。
一些同事聽他說是自己掏錢買的,就勸他說,這是工具,用公家的錢報銷就好了!他說:“這是我送給大家的,雖然錢不多,但代表我的一點心意,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竇鐵成從小從父母那裡接受了良好的親職教育,多年以來,他一直記著父親給他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的話。在做人方面,行得端,立得正,嚴格要求自己。
2008年春節剛過,竇鐵成代表公司採購了一批大型設備。後來,廠家來人說了一些產品技術上的事情,臨走時,給了他一個2000元的“紅包”。他推辭不掉,最後礙於情面收下了。第二天,他就上交給了單位財務部門。他說:“這種事情,雖然只有廠方代表和我知道,雖然2000塊錢是我整整一個月的工資,不算少。但是我決不能拿,因為這不是我掙來的,這是我做人和做事的原則!”
還有一次,竇鐵成為公司採購物資,他付款的時候,廠方代表跟他很熟,就問他開多少錢的發票。他說:“應該開多少就開多少!我和我們公司之間沒有水分。我沒有當勞模前是這樣,當了勞模後還是這樣!”
這樣的事,對竇鐵成來說太多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改變自己的原則。他說,這樣做了,我心裡很輕鬆,沒有任何負擔和壓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真正的愛沒有怨言
鐵路工人的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總是格外多。
竇鐵成和妻子楊華芳結婚已三十年了,但相守的日子加起來也不過三年。孩子出生時他不在,老人過世時他不在,家裡蓋房時他也不在。單位曾三次安排他帶家屬去旅遊療養,但都因為工作脫不開身放棄了。他總是寬慰妻子說,退休了天天陪著她,帶她去外面好好轉轉。
女兒兩歲那年,竇鐵成好不容易休了一次探親假。回家後,女兒一眼看到他,叫了聲“叔叔好”就跑得老遠。當時,竇鐵成的心都要碎了,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
提起家人,竇鐵成滿是愧疚:“我欠妻子、欠女兒的太多了!”
竇鐵成不是大老粗,細心的他總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慰著妻子和女兒,長久以來,這個聚少離多的家庭建立了他們獨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每到年關,不管竇鐵成回不回家,他的獎狀都會郵寄回家來,他讓獎狀上火紅的燈籠和飄揚的旗幟訴說一年的經歷,訴說對家人的思念。做妻子的理解丈夫的辛苦,也能讀懂他的追求,總是把他的獎狀張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女兒的獎狀圍繞著父親的獎狀,牆上便散發出洋洋喜氣和其樂融融的年味來。
竇鐵成是個攝影迷,每到一個施工點,他總要把自己見過的美麗風景拍下來,無論是一抹朝霞,還是一條小河,一張一張的相片寄回家裡,帶著信封上不斷變動的地址,天南地北的山水風物也就展現在妻子和女兒的面前。
親屬們都說竇鐵成是個工作狂,但在楊華芳眼裡,丈夫其實還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調的人。她心裡明白,無論走到哪裡,竇鐵成都會一次又一次對著家的方向用笛子吹出一曲如泣如訴的《十五的月亮》。
有些人問楊華芳:“嫁給竇鐵成後悔嗎?”她樂觀地說:“不後悔,習慣了。家裡有事,他回來,事是那么大;不回來,也是那么大,咱不拖他的後腿。”正因為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相互尊重和扶持,他們才能一起走過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
竇鐵成榮獲的所有榮譽都被妻子認真地整理起來。獎狀,證書,獎牌,獎章,一個箱子都裝不下,對於這個家來說,那是最大的一筆財富。看著這些榮譽,竇鐵成對妻子說:“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竇鐵成的女兒說:“在父親那微駝、瘦削的身上,在母親那自豪、微笑的臉上,我深深理解了一種大愛,理解了一種境界,那就是愛者無怨、仁者無憂、勇者無畏、行者無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