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成因,興起緣由,相關調查,深層分析,改善,
基本概述
午飯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對午飯懷有一種恐懼感。它是新近兩年盛行的流行辭彙。不少白領到了午飯時間就糾結跟誰一起吃、一起吃什麼等問題。因為小小一頓午餐,吃得不好可能影響職業前程。
成因
“午飯恐懼症”是網路盛行的流行辭彙之一,主要“症狀”表現為一些上班族在單位沒有食堂的情況下要在外面吃飯,然而有些人常常在吃飯的時間選擇逃避,在該吃飯的時間並不感覺到餓,過了吃飯的時間反而感覺到餓才去吃。每到中午,不少高校學生、國企人員、公務員,甚至辦公室的清潔阿姨都感嘆:“不知吃點什麼好,更不知道該跟誰吃。”
現如今職場午飯已經不再只是一頓簡單的午餐,而是一種新型社交方式,即“午飯糰”。“午飯糰”什麼都談,時事、熱點、八卦、領導的一舉一動、對某個決策的看法等等。在職場上混得好的人,通常能融入好幾個“午飯糰”,和這群人吃很愉快,和另一群吃也很愉快,這就是職場交際的好手。有些職場人因為無法融入團體,只能選擇在午飯時間跑開單獨用餐。由於每天都是一個人吃飯,時間久了,就再也感覺不到吃飯是一種享受,更像是在完成一件每天的必修課程,感覺真的很痛苦.
興起緣由
“聚會恐懼症”、“老闆恐懼症”、“交際恐懼症”……現代職場人的恐懼症種類繁多,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午飯恐懼症”。由於單位沒有食堂,一些上班族不得不外出吃飯,“午飯糰”、“午飯交際圈”等職場新名詞應運而生,同時跟誰一起吃、一起吃什麼等等,也開始成為白領的煩心事,因此,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午飯恐懼症”。
吃飯這件小事,在職場也能折騰出一番大動靜。每到午餐時間,總能看見三五成群的白領們魚貫走出寫字樓,邊走邊聊很是熱鬧。但也不乏獨來獨往的獨行俠,這類人不免會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籤。在職場,午飯被視為最見效的交際方式,一旦不能融入團體,想要混好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相關調查
調查顯示,職場新人患上“午飯恐懼症”的正不斷增加。加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他們有的擔心跟公司前輩一起吃午飯會有壓力很拘謹,有的又因為找不到一起吃飯的同事被孤立,所以產生了午飯恐懼症。職場競爭相當激烈,職場人除了謹慎做事小心做人外,交際應酬更是有著諸多講究。
深層分析
零點調查公布的《中國居民溝通指數》顯示,“飯局社交”仍是中國人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對職場人而言,“飯局社交”最直接的體現,正是每天必須面對的這一頓午餐,從某種意義上說,拉幫結夥下館子,已經不僅僅是吃頓飯那么簡單,更多的是交情、站隊等人際關係。每到午餐時間,通常是有共同語言的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吃飯,俗稱“午飯糰”,聊的內容除了時事、熱點、八卦,還會涉及領導舉動、對某個決策的看法等等。說白了,就是一個職場圈子,話題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合得來。只要吃得愉快,就能增進同事間的感情,而一旦融入了圈子,則會掌握更多的信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
改善
有“午餐恐懼症”的白領應該建立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生活方式,勇敢地融入他人的交際圈,多與同事交流,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樂。同時,同事之間也應該相互關懷,幫助性格內向的同事,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