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千水萬壑走洛河》包括12個篇章,從洛河所處的自然地理和環境入手,勾勒洛河流經地域多樣的地貌和支流樣態以及災害情況,並對洛河流域在遺蹟(長城與皇陵)、思想(關學發展)及詩歌(
杜甫與
屈復)方面的人文記憶進行了深入挖掘。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從遠古走來的洛河 第二章 傳說和考古發現的洛河流域遠古文明 第三章 洛河流域幽深的歷史文化 第四章 洛河流域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第五章 洛河流域的歷代長城 第六章 洛河流域的關學大儒 | 第七章 杜甫在洛河流域的歲月與詩歌 第八章 洛河流域的大詩人屈復 第九章 “水聖”李儀祉 第十章 洛河流域的紅色文化 第十一章 洛河縈繞著巍峨的唐五陵 第十二章 洛河流域的植被與特色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書寫洛河的歷史人文地理時竭力突出黃土高原與黃河交融而成的華夏文明景觀,提出黃河流域中游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與文明起源區域的觀點。在他看來,黃土高原上的台原階地是中華文明肇始地,這裡不僅土壤疏鬆便於墾種,而且台原階地更有利於水資源運用,又可避免水患侵擾。甜水溝遺址上的大荔人頭骨證明了北洛河流域是人類文明重要源地,石椎舂米工具證實了粟乃北方黃河流域的主要糧食作物,乃至甜水溝生長的大量蒿、藜、菊等草本植物,洛河流域1963年發現的華縣老官台文化,1973年發掘的沙苑遺址都印證了文明曙光較早產生在洛河流域。白水倉頡廟裡的倉頡造字台、沮水河畔的黃帝陵、洛河注入渭河、黃河時形成的三河交匯時產生的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以及“三河一山”華夏民族文明軸心地帶均證明:這條奔騰在黃土高原腹地,宛轉流入關中平原的黃河支流洛河是中華文明的根與脈。
藝術特色
大量詩詞歌賦的運用增添了該作品濃郁的文學性。不論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洛河流域的詩歌創作,還是
岑參在倉頡廟吟出的“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的詩句,抑或是清代大詩人屈復的詠史、羈旅詩,都能感受到柏峰以詩歌為洛河建構起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惟如此,作者的敘述語言本身就是詩化的,“有瀑布自天際而來,飛玉濺珠,銀河傾瀉。山坳峪深,密林幽幽,枯木野藤,山嵐鎖谷,紫氣繚繞。”這樣的語言有詩情澎拜,有繪畫般的空間感。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千水萬壑走洛河》獲第三十一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柏峰,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渭南市文藝論家協會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審美的選擇:胡采、杜鵬程研究》《論中國散文精神》等專著,《柔軟的心靈:我的美麗古典書事》《星垂平野闊》《空山新雨後》《遠山與近土》等10餘部散文集。曾獲第四屆陝西省哲學和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由《中國社會科學報》和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全國“漢譯世界名著”杯優秀論文獎;獲全國第三屆、第四屆冰心散文獎散文理論獎;獲第三屆柳青文學獎散文獎;獲陝西省首屆、二屆和三屆文藝評論獎;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管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中國文藝評論網)2020年度達人榮譽稱號以及其他多種文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