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縣龍首壩

澄城縣龍首壩

澄城縣龍首壩(Chengcheng County Longshou Dam)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交道鎮狀頭村,距蒲城縣城27公里,距澄城縣城17公里,因建於漢武帝時創建的龍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是一座石拱滾水壩,橫斷洛河。景區西臨洛河,與蒲城接壤,地形三面環山,是澄城溫泉人飲灌溉工程水源地。

澄城縣龍首壩,全長6公里,景區建築宏偉,怪石林立,水流湍急,壩下河床狹窄,形成了狀如“壺口”瀑布、險灘、濕地、龍眼、龍潭等自然景觀;設有滑索、水上漂流、遊樂園、跑馬場、龍首迷洞、水景廣場、臥龍湖、房車營地、民俗街等景點。

澄城縣龍首壩為國家AAA景區和陝西龍首現代農業示範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城龍首壩
  • 外文名:Chengcheng County Longshou Dam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交道鎮狀頭村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5530 畝
地理環境,交通信息,主要景點,開發建設,人文歷史,旅遊信息,文化價值,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龍首壩景區距蒲城縣城27公里,距澄城縣城17公里。景區西臨洛河,與蒲城接壤,地形三面環山,是澄城溫泉人飲灌溉工程水源地。依託優越的小盆地氣候和光熱水資源,分優質酥梨區、設施果蔬區、果蔬新品種研發及苗木繁育區、農產品交易區、標準化養殖區分板塊建設,大力發展設施果蔬,無公害種植,品種有西紅柿、高質脆瓜、西瓜、桃、杏、草莓、櫻桃等,酥梨區、情人谷採摘園初具雛形,形成了“觀光+採摘”+的現代休閒旅遊模式,來景區旅遊可以享受到採摘的情趣,生產的“龍首壩”牌水晶梨、大棚桃、杏。

交通信息

地址:澄城縣城內西大街
龍首壩
(可自駕或乘車)

主要景點

龍首壩全長6公里,景區建築宏偉,怪石林立,水流湍急,壩下河床狹窄,形成了狀如“壺口”瀑布、險灘、濕地、龍眼、龍潭等自然景觀;設有滑索、水上漂流、遊樂園、跑馬場、龍首迷洞、水景廣場、臥龍湖、房車營地、民俗街等景點。

開發建設

按照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一體四園”農業產業示範點的規劃要求,立足村情現狀,依託龍首壩水庫核心景觀和龍首現代農業園區有機酥梨、設施農業等特色資源,以龍首壩水利景觀為核心內涵,以渭北民俗文化與農耕文化為重要補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業態設計與項目布局,全力打造集農業觀光、設施採摘、民俗美食、特色商業街、觀影演藝、休閒度假、水利觀光、汽車露營、旅遊集散、親子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多樣化農業生態公園。1985年4月被澄城縣人民政府確立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被命名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人文歷史

該壩因建於漢武帝時創建的龍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龍首渠是西漢時修建的一項引洛灌溉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井渠引水工程。相傳在開鑿此渠過程中挖出大量化石,因古代人們把化石看作是龍骨,所以就把這條渠叫作龍首渠。漢武帝元狩年間(公元前128~公元前117年),為了灌溉重泉(今陝西蒲城東南20公里)以東臨晉(今陝西大荔)一帶、北洛水下游東岸的6萬多公頃鹼鹵之地,有一個叫莊熊羆(pí)的人向漢武帝上奏,建議由北向南修建一條引洛河水的灌溉渠道。由於灌區地勢高亢,必須抬高引水道,而經過商顏山(今鐵鐮山,大荔境內)下時,一帶土質疏鬆,渠岸容易崩塌,於是修渠的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發明了“井渠法”,就是在地面上開鑿一系列豎井,在地下修建暗渠使井井相通,水在井下流通。此工程徵調士卒1萬餘人,歷時10年才告竣工。龍首渠的建成,使4萬餘公頃的鹽鹼地得到灌溉,並使其變成“畝產十石”的上等田,產量增加了10倍多。這段穿過商顏山的地下渠道長達5公里多,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井渠法在當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區仍然用這種井渠結合的辦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兒井”。中亞和西南亞的乾旱地帶也用這種辦法灌溉農田。西漢龍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它為世界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據縣誌考:西漢時期建村,屬漢代開國大將樊噲封地之一,族人以樊噲為祖,村曰樊家川,故有果敢、剛毅、忠勇、善良之祖風。又傳唐代女將樊梨花曾於此屯軍練兵,玉帝賜仙界酥梨,樊梨花指導士兵與村民廣栽梨樹,便於降暑解渴,於是酥梨久負盛名。

旅遊信息

依託龍首壩國家AAA景區和陝西龍首現代農業示範園,積極發展澄城交道萬畝龍首農業公園,以優質酥梨、設施果蔬、生態旅遊等相結合,走農旅融合、工農融合深度發展之路。

文化價值

澄城龍首壩風景區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色馳名天下,是陝西關中地區的名壩。西漢龍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造,為世界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龍首壩於1985年4月被澄城縣人民政府確立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龍首壩是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建成的,壩為石拱滾水壩,壩軸為弧形,壩面為渥奇式。壩高16.2米,頂長187.67米,頂寬5米,壩基最大寬22.5米。壩體用工157669個,用石料20525立方米,用沙7290立方米,用水泥12092桶,支付銀元217881元。該壩由著名愛國將領楊虎成倡導,近代水利科學家李儀祉主持規劃,總工程師孫紹宗率隊堪測並全面負責工程實施,工程師李奎順具體設計,於1934年5月動工興建,次年6月竣工。當時的中央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題寫了“龍首壩”壩名,並在壩東建亭上立碑留念,“龍首壩”紀念亭也是仿古木結構建築,古樸大方。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