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庵村地處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縣城東郊襄河鎮,全村27個村民組,1765戶,居住人口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85人。耕地面積7854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佛庵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耕地面積7854畝
- 人口:1萬人
千佛庵村簡介,千佛庵村發展,
千佛庵村簡介
該村從2006年開始,按照省、市、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部署,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遷村並點,重點抓好農戶住房建設、新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配套建設,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千佛庵村發展
一、3年建了2個新村,村民陸續入住新房。2006年初,在千佛庵村村莊建設規劃的指導下,迅速啟動了余郭新村建設。總投資3500萬元,在原宅基地翻建80戶1.6萬平方住房,村內空閒地建設72戶複式住宅共1.4萬平方米,溝渠改造1.8萬平方米,建設144套住房,使余郭新村由原來的160戶增加到440戶,讓更多的村民分享了新農村的建設成果。
2007年底,又啟動了油坊新村建設。結合土地置換,對彭郢、油坊、上馬、付溝四個村民組6個自然村莊進行遷村並點,建設油坊新村。將油坊村原15戶農戶住房拆除,騰出空地32畝,建75套上下兩層複合式住宅,安置油坊組和周邊4個村民組6個自然村莊部分拆遷戶。新村內道路、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由鎮村投入,每套房屋151平方米,價格12萬元,政府拆遷補償約3多萬元,農戶再投入8多萬元即可購房入住。一期工程新建75套農民住宅和18戶老年公寓已經建成,農戶已經陸續入住新村。
二、發展主導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一是發揮與縣城連線的區位優勢,繼續抓好村民務工經商,就近就業。二是建設基地,著力打造蔬菜生產專業村。成立綠色蔬菜協會,依託協會和已有的蔬菜市場,輻射帶動全村發展蔬菜3000畝,大棚蔬菜1000畝。2008年在大潘建設了200畝的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投入資金40萬元,發展精品蔬菜。村里規劃再建一個蔬菜批發市場,集散周邊蔬菜,開發蔬菜深加工,實現綠色蔬菜年產值1000萬元的目標。
三、突出“五清、五改”,改善村莊環境。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理事會和戶主會,動員組織民眾,以民眾投入為主,集中開展以清垃圾、清草堆、清雜草、清淤泥、清不和諧的附屬建築物為內容的“五清”工作。村幹部、黨員、理事會成員自己帶頭乾,每人負責監督承包十戶。同時,經過村民和村民理事會討論決定,參照城市社區的做法,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每月每戶交納3元保潔費,配備一名專職保潔員,每天清掃公共路面,收集垃圾並運送到指定地點填埋。同時,加大“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院)力度,實現了村組主幹道水泥化、循環路相通。目前,已鋪設4米寬、20厘米厚的混凝土道路2040米,完成進村支幹道 600米,入戶路硬化正在分組包乾施工;已完成自來水主管道1200米和二級管道鋪設,拆除亂搭亂建附房87間1200平方米,改廁30多戶,建公廁2個;栽植綠化苗木3000株。村莊生活環境明顯改變。
四,加強組織建設,實行村務民主管理。千佛庵村設立了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共27個黨小組。村幹部實行交叉任職,使村兩委班子結構合理,增強了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村兩委先後制訂並落實了各項組織工作制度和村務管理制度,同時堅持推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以及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議事制度,做到村務管理各項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和“村情民議、村事民管”的民主化管理。村幹部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村民全面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新農村建設給當地農民帶來三大好處:一是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經過深入開展“五請五改”活動,修建了進村主幹道,引進了自來水,配套了路燈等設施建設,改善了村莊環境,農民盼望已久的“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衛生廁”的願望已經變為現實;二是實現了村民向社區積聚,加快了城鎮化建設步伐。三是帶動了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新村的建成,使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出來,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土地增值明顯,農民也從中得到很大實惠。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800元,2008年達到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