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溪河穿鎮而過,沿河而建的青瓦民居錯落有致、因勢成景。這裡明清樓台別具風格,石板小街古風尚存,參天古榕俯瞰千載,潺潺福泉潤澤古今。雨霧迷濛的黃昏,或是月朗星稀的秋夜,置身於此,你會覺得進入夢裡水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佛古鎮
- 所屬地區:四川
- 地理位置:井研縣城南郊
- 著名景點:千佛岩(千佛寺)
主要景點,千佛岩,崖墓景點,雷暢故居,雷氏宗祠,台柚,恐龍化石遺址,地理位置,
主要景點
千佛岩
位於千佛鎮東砂岩石壁上,有佛龕若干,其中有大佛1尊,小佛1000尊。據清《光緒井研縣誌》記載:“東岩佛像長丈余,蓋唐代伽蘭也”,可知該摩崖造像建於唐代。傳說該佛像與樂山大佛同時建造。明代縣人李如達有詩:“千佛岩頭倚碧空,水光山色畫圖中。曇花遙映藤蘿月,貝葉時翻楊柳風……”,可見當時此地禮佛之盛況。岩左側有“聚仙洞”,籀文清晰可見,洞內泉水叮咚,四季不涸,又名“福泉”,岩上原建有福泉寺。
崖墓景點
以千佛岩為中心,沿山周圍岩壁上有大大小小崖墓十餘座。是公元前2世紀,由漢文帝的一位大臣張釋之提出的一種墓葬形式。其實,崖墓不過是土坑葬、棺槨葬、建台屋葬等多種墓葬形式中的一種,這種喪葬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它的雕刻,形式結構讓旅遊者能認識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雷暢故居
清內閣侍讀學士雷暢故居是縣、市兩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千佛鎮北約500米。大門西向、背山面水,崇坦環護,氣勢宏偉,遠望之,儼然城堡。故居占地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占三分之二,共由12個四合院組成,有房屋121間。整個建築布局嚴謹,結構牢固,左右對稱,柱、礎、斗拱、橫樑、門窗等木石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該故居為樂山市範圍內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一座民用建築。雷暢故居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餘年。據《光緒井研縣誌》記載: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雷暢以內閣侍讀學士告休,其子翀霄以翰林院編制乞養待父歸里,翌年春,在宅前隙地築隨春園以娛親。園有池,廣蔭數畝,積亂石為阜,建月到亭、香光閣於其上,香林梅塢,極幽麗之觀。
雷氏宗祠
雷氏宗祠是井研雷姓一支自明洪武年間從湖廣麻城移民來川入居井研的祠堂,與雷暢故居相鄰約100米。現大門圍牆及整個建築保存了歷史原貌。
台柚
又名“文旦”,俗稱“梅家灣柑子”。清朝乾隆年間本籍人雷輪任清廷“兵科給事中轉戶部掌印”之職時奉旨巡視台灣,其隨從梅醫生從台灣帶回三株柚樹苗,在千佛梅家灣經240多年的培育和繁衍,從而遍布全縣。村內現有產果台柚樹20萬餘株,成片成林年產各類柚果1千多萬顆,是難得的自然景觀。台柚果型碩大,皮香若蘭,果汁甘甜,營養豐富,被譽為“天然水果罐頭”,被評為省無公害農產品,是清朝大陸與台灣寶島相交流的歷史見證。並衍生有一系列民間傳說,已演變成獨特的台柚文化。
恐龍化石遺址
地理位置
古鎮位於國道213線上,距縣城6公里,距樂山30公里,距成都140公里,距重慶350公里。該鎮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鎮內有線和無線通信信號遍及古鎮及梅灣村和民建村。
千佛鎮的自然風光令人迷戀,而人文景觀更是令人陶醉。這裡哺育了南宋忠臣鄧若水,革命前輩李亞群。千佛的傳說撲朔迷離,九子十翰林的故事家喻戶曉,梅家灣的台柚名揚四方。鎮內有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雷暢故居、千佛岩、雷氏宗祠及尚待開發的漢墓群和恐龍化石遺址,是井研台柚的發源地和集中產區,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的視窗,現正規劃中的民風、民俗旅遊景點,是樂山佛文化的聯接點和獨具特色的千年古鎮。
井研縣正抓住樂山打造“中國第一山”有利契機,在樂山以“名人、名佛、名山”的主題下,將千佛打造成以“唐風、宋韻、明清特色”為主題的嘉州第一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