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十項全能(decathlon)
田徑運動中
全能運動項目的一種。是由跑、跳、投等10個田徑項目組成的綜合性男子比賽項目。田徑全能運動曾經歷過多次演變和不斷增大難度的過程 。 在公元前776年開始的古代
奧林匹克運動會上 , 就舉行過古代
五項全能運動。
1904年經修改內容,將男子
五項全能列為
現代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從1912年第五屆
奧運會開始,又列入由瑞典人首創的、分兩天舉行的男子十項全能的比賽項目。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取消男子五項全能,只保留男子十項全能的比賽,一直沿用至今。
現代男子十項全能比賽是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城召開的第三屆
奧運動會上開設的。當時十項全能的項目有;100碼(91.44米)跑、
推鉛球、
跳高、880碼(804.60米)
競走、
擲鏈球、撐桿跳、120碼(118.87米)
跨欄、
跳遠、擲壺鈴和一英里(1609.31米)跑。這仍與今天的項目有較大的區別,參加這一屆比賽的選手有六名,其中五名為美國人,但唯一的外國選手
英國的愛爾蘭人托馬斯·凱利卻戰勝了全部的美國選手,以6036分獲得了
金牌。
項目順序
評分標準
十項全能選手的得分基於他們在每一項比賽中的表現,最後總成績最高的人獲勝。因此運動員只有每項比賽都有上佳表現而不是偏重一項才能最終獲得冠軍。
實際上,人們設計了複雜的計分系統以保證在一項比賽中占盡優勢的運動員的得分不會高於在幾項比賽中成績都較好的運動員。每一項比賽的得分都取決 於該項目的評分標準,奧運會根據世界紀錄製定出一個得分對應表格,由選手的成績在表格中換算成分數,然後相加得出總分。
項目歷史
在公元前776年開始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舉行過
古代五項全能運動。1904年經修改內容,將男子五項全能列為現代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從1912年第五屆奧運會開始,又列入由瑞典人首創的、分兩天舉行的男子十項全能的比賽項目。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取消男子五項全能,只保留男子的比賽,一直沿用至今。
十項全能從1922年開始有世界紀錄,項目至今沒有變化,但計分方法幾經變動:有1920、1934、1950、1962和1986年五種計分法。1972年開始用電動計時。計分法每次變更都對運動員的
體能、素質和技術有更高的要求。現在比賽使用1986年計分法。
1923年一1934年,十項全能成績在6000-7000分階段。這一時期傑出的選手有美國的
奧斯本、芬蘭的於爾耶萊等。
世界紀錄,成績為7254分。1952年達到7592分,1960年世界紀錄達到7981分。這一時期,
前蘇聯選手後來居上。1961年一1980年,十項全能達到8000分以上。
進入90年代,十項全能迅猛發展,世界紀錄達到8891分。
2001年5月28日,捷克選手
塞布爾勒在福拉爾貝格進行的
國際田聯世界挑戰賽中,以總成績9026分,打破了同胞德沃拉克保持的男子十項全能世界紀錄。
在2004年
雅典奧運會上,
捷克的羅馬內-謝
布爾勒獲得了8893分,向9000分
大關衝擊,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
2012年6月23日,在美國尤金舉行的全美奧運田徑選拔賽中,阿什頓・伊頓以9039分的總成績改寫了已沉睡11年的男子十項全能世界紀錄。
2015年8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田聯
世界田徑錦標賽中,美國運動員阿什頓・伊頓以9045分的總成績奪得冠軍,並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比賽環境
男子十項全能由
田賽和徑賽組合而成10項的比賽項目。
徑賽場地
標準
田徑跑道為400米,內突沿外沿半徑為36.5米。每條跑道寬1.22米(包含右側分道線),分道線寬5厘米。跑進的方向為左手靠內場。分道編號應以左手最內側分道為第1分道。賽跑按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
跑道從內向外依次是第1至第9號跑道。
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接力的第一棒)項目起跑必須使用
起跑器。男子110米跨欄欄架高度為1.067米;女子100米跨欄高0.840米。
田賽場地
跳遠的沙坑寬至少2.75米,最寬3米。助跑道寬1.22米,長至少40米。跳遠起
跳板前沿至沙坑遠端的距離至少10米。跳高落地區至少長5米、寬3米。助跑道最少為15米,呈扇形。跳高架兩立柱之間距離為4.00-4.04米。撐竿跳高的落地區,至少 5米x5米,落地區和穴斗兩邊鋪海綿包。助跑道寬1.22米,長最少40米。撐竿跳高架兩立柱或延伸臂之間距離為4.30-4.37米。
鉛球、鐵餅的投擲圈外圍是金屬鑲邊,有6毫米厚,頂端塗白。鉛球的投擲圈直徑2.135米,鐵餅的為2.5米。鉛球投擲圈的正前方放木質抵趾板,用來防止運動員滑出圈外。運動員可以碰抵趾板內側,但不能碰其頂部。標槍投擲區是一條寬4米,長約30-36.5米的助跑道。助跑道兩邊有兩條寬5厘米的邊界線,其頂端為金屬或者木質的弧形投擲弧,線寬7厘米。
在所有投擲比賽中,落地區都是
草坪或者其它能留下印記的物質構成的平坦扇形區域。每一個扇形區由5厘米寬的白線分開(白線5厘米寬不包括在落地區之內)。鉛球和鐵餅比賽的落地區的扇面角度是34.92度,標槍比賽約為29度。鉛球為實心鐵、銅或者其它任何硬度不低於銅的金屬製成。外形必須是球形,表面必須光滑。鐵餅的餅體為木製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周圍鑲上圓形的金屬圈。鐵餅的兩面必須相同,平滑,餅心是平的,從金屬圈邊緣彎曲處至餅心邊緣應是直線傾斜。
標槍分槍身、槍頭和纏繩把手。
槍身是光滑的金屬桿,兩端逐漸變細。槍頭是固定在槍身前端的鋒利金屬尖。槍身表面及槍尾必須自始至終平滑,把手包繞槍的
重心,把手表面應為規則的不光滑型,標槍的所有橫斷面應為規則的圓形。
比賽規則
十項全能比賽時,除採用各有關單項規則外,尚有下列特殊規定。
①徑賽項目搶跑3次取消該單項比賽資格,但仍可參加其餘項目比賽;田賽中的跳遠和投擲項目每人只有3次試跳、試擲機會。
②
比賽中途,如任何一個單項棄權,則不得計總分和名次。
③凡需計風速的單項成績,每秒平均風速在4米以下者,其紀錄可予承認。如風速超過每秒4米,仍可按總分計全能名次,但不能作為正式全能紀錄。
④
全能運動中的徑賽項目採用電動計時或人工計時均可,但不得混合使用,應分別設定紀錄。
觀賽禮儀
和
足球一樣,田徑比賽的很多項目也是在可容納數萬人的大型
體育場里舉行。不過由於某些田徑項目的特殊性,看台上的觀眾在觀看田徑比賽時,並不能像看足球比賽那樣從頭到尾瘋狂地吶喊助威。
1.友善對待對手運動員。
2.掌握規律為運動員喝彩。
3.不得以過激行為干擾運動員比賽。
奧運會
泰晤士報: 奧運史上最難忘的50個瞬間
第25個瞬間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瑞典國王在向美國田徑運動員蒂姆·索普頒發十項全能和五項全能金牌時說:你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田徑運動員。索普答道:謝謝陛下。
楊傳廣:中華之子田壇之王
楊傳廣是中國台灣十項全能運動員,出生於1933年7月11日。 楊傳廣讀高中時,校長發現他的田徑天賦後,他就苦練田徑。1952年在台灣中學生運動會上,楊傳廣以1.83米的成績獲跳高第一名 。1953年又以6.85米的成績獲台灣跳遠冠軍。
1954年第一屆亞運會,楊傳廣拿下自己生平第一個十項全能金牌,被傳媒譽為“亞洲鐵人”。1956年,楊傳廣首次參加奧運會名列第八。 1958年楊傳廣赴美國留學,後來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體育系,先後獲得體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60年初,楊傳廣以8426分的成績打破了蘇聯運動員瓦·庫茲涅佐夫創造的8357分的十項全能世界紀錄。同年在羅馬舉行的第十七屆奧運會上獲得十項全能銀牌。他是中國首次獲得奧運獎牌的運動員。羅馬奧運會後的1963年,他終於以9121分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得到了“田壇之王”的美譽,成為亞洲第一個登上十項全能世界巔峰的名將,被評為當年世界最佳運動員。
1964年,楊傳廣參加第十八屆奧運會列十項全能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