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2004年,青龍湖投入建設,由農田改造而來。
2008年4月,青龍湖正式開始蓄水,生態湖蓄水面積達4000畝。
2015年6月,青龍湖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同年12月,青龍湖濕地公園對外開放,總規劃面積10400畝,主要以步道建設為主。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青龍湖濕地公園所在地為成都市十陵片區東風渠穿過區域。公園北起四川省成都市成洛路、南抵成渝高速、西至十洪大道、東臨繞城高速,串聯起玉石濕地、白鷺灣濕地、天鵝湖濕地。公園北面與成都大學以及住宅區臨街,南邊有大片的村落和田地,東面與成都繞城高速接洽。
氣候環境
青龍湖濕地公園所處區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日照充足,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地形地貌
青龍湖濕地公園區域內丘壑起伏、湖水縱橫,丘、渠、湖相間,西側地勢平緩,東側有少量山地,高低起伏層次豐富,東風渠為高河堤,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場地最高處位於場地西南側,海拔為533米,最低位於場地東北部,海拔為498米;整體而言較平坦,但在局部地區崎嶇不平,農耕地、田境地區有堡坎,池塘及一些低洼地區地形變化較為複雜。現狀青龍湖區域空間開敞且平坦,湖岸線緩和,形態優美,順應地勢形成眾多半島。
自然資源
植被資源
青龍湖濕地公園以林地及草地為主,存留部分菜地、果林、藕田、水田、花圃等農作物及經濟作物以及部分旱地、竹林、灌叢;陵區周圍種植大量的松樹、柏樹,各種植物競相生長形成區域內多姿多彩的植物組團;植物多以松樹、柏樹,香樟、核樹、楊樹為主,還有國家級保護物種水杉、銀杏等。
動物資源
在青龍湖生活著白鷺、百靈、青頭潛鴨、棉鳧等鳥類以及草魚等魚類,其中鳥類為最具特色也是數量較多的種群,據觀測發現,青龍湖區域範圍內的野生鳥類超200種(截至2022年),其中珍稀、易危、瀕危鳥類達29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二級保護鳥類14種。
主要景點
綜述
青龍湖濕地公園總面積超過1萬畝。森林、湖泊、草甸、濕地、休閒廣場、步道、運動場地、智慧設施等一應俱全,是成都環城生態區“六庫八區”之一。分為重點保護區、濕地展示區、遊憩活動區三大部分。
重點保護區
主要集中在場地東側繞城高速周邊林帶以及青龍湖周邊,為青龍湖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護區,是原生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或人為干擾較少、動植物種群較為完整的區域。
濕地展示區
濕地展示區為青龍湖濕地公園的緩衝區,為集中展示濕地文化、濕地風貌以及荒野遊憩的區域,人為活動較少,能夠有良好的自然風光,結合少量的小品設計,圈定小型的池塘以飼養魚類、分出小型溝渠與園路交叉。主要景觀節點包括科普長廊、一草階、水上廊道、觀鳥平台等。
遊憩活動區
遊憩活動區是人為活動強度較高、遊憩設施以及服務設施較為集中的區域,主要為體現青龍湖城市濕地公園所承擔的社會功能,提供市民休閒娛樂、遊憩健身的場地。主要景觀節點包括水上活動中心、四方院、仲夏劇場、青龍廣場、龍湖秋月等。有3個露營點位,可容納800多頂帳篷。
蜀王元素
青龍湖濕地公園周圍有蜀昭王等十餘座明代蜀王府諸王及王妃墓葬,公園設計引用了明代蜀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火炬塔
青龍湖濕地公園中的火炬塔酷是觀景台,像一朵盛開在大地的紅玫瑰,登上觀景台可見青龍湖自然風光。火炬塔的配色原則也遵循了成都大運會logo的配色原則。從空中俯瞰,青龍湖觀景台是一個祥雲繞日的圖案,象徵著旭日東升。
開發保護
青龍湖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已經投用,主要以步道建設為主。
青龍湖濕地公園二期建設面積6080畝,水體面積1648.5畝,在一期的基礎上向周圍延展開。
青龍湖濕地公園部分廊架、垃圾桶、長椅等小品借鑑了傳統的鏤空設計,以呼應古典的文化景觀;導視系統還原了古代門板的設計,以門釘填補標示牌下半部分的空缺。園區修建的洗手間、服務區等也從形態等方面體現了當時蜀地的建築特徵。
旅遊信息
公交:成都公交857路、858A路、854A在十陵小區站下車步行抵達。
自駕:從成都東站出發,經過十陵立交、成洛大道高架抵達。
免費。